打破处罚常规, 创新德育模式

2014-12-18 05:20张文君
文教资料 2014年24期
关键词:德育模式班级管理

张文君

摘    要: 打破处罚常规,创新德育模式是新时期班级管理应有的工作思路和方式。可是,某些教育工作者保留传统处罚观念,一味强化处罚措施的实行,没有跳出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怪圈,没有反思自己的德育模式,更没有通过思考和总结创新德育模式,以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和水平。本文力求解决这样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 常规处罚    德育模式    班级管理

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似乎存在这样一种循环:告诫学生不要犯错误,学生还是犯了错,然后学校处罚,学生依旧犯错,再接受处罚。不仅老师无奈,学生更是痛恨。那么这样的恶性循环什么时候才能终止,学生什么时候可以不用受处罚,却也能懂得悔过,不再犯错呢?于是,一个念头闪现出来:可不可以弱化甚至摒弃老师对学生常规性错误进行处罚的传统。

在日常德育过程中,班主任往往容易成为事务性管理者,最终导致德育工作无法真正深入人心,只流于表面,至于面面俱到,更是难以实现。那么,德育工作应该如何有效实施呢?我不断地自问,学生最讨厌什么?讨厌班主任像马蜂一样跟在他们后面,并且经常喊家长。学生最喜欢什么?最喜欢自主管理学习生活,在需要帮助时得到老师尤其班主任切实的帮助。学生的这种情绪和心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德育工作的有效性。面对这样的状况,我常想:能不能在获知学生犯错误的最初,首先想的不是如何处罚学生而是通过有效途径让学生真正从心底深处了解犯错误的心理根源,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剖析自己的心理,在师生的帮助下建立不会轻易犯错误的心理基础,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这里就存在“打破处罚常规,创新德育模式”的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进行粗浅地探讨。

强化处罚措施似乎是各类学校都很常见的一种教育模式。某些教育工作者常存在“你如果犯错,我就处罚你,那你就不敢再犯”的思维定势,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像警察与小偷一样。有人说对于高职学生采用这样的管理方式是比较直接,也是比较有效的。这种认识的狭隘性在于部分老师并没有清楚认识到师生之间的关系绝不是上下级关系,更不是警察与小偷的关系,而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既然我们是教育者,就要做一个真正会教会育的老师,相信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可以转化的,只是部分老师对他们的漠视甚至歧视深深刺伤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感到在学校的生活是没有目标、没有希望的,从而使个别学生出现极端心理与过激行为。如果一味限制和压制,只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那么,我们该怎样面对和教育这样的学生呢?在日常工作中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在人格上尊重学生

老师是学生的楷模,应该先尊重学生,做好榜样,然后要求学生尊重老师,并且相互监督,这样学生才能抱着接受你的态度参与班级事务。如屡次不参加班级日常卫生打扫的、频繁在课上讲话影响他人正常学习的学生,我们应该多进行私下的交流,甚至亲身参与他们的打扫和听课,以体验他们的感受。学生犯了错,我们不能对学生大呼小叫、指手画脚,从学生角度出发了解他们的心理,分析他们的行为,分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当然,这样的工作量无疑是巨大的,老师们的精力有限,要做到事无巨细、防患于未然是很累的。但这正是我们需要付出的无言的努力,让学生真正觉得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二、清楚处罚措施的局限性

强化处罚措施,也许对于班级的稳定有一定的效果,但长此以往,终会出现重大变故,甚至是不可弥补的重大问题。现在学生的逆反心理较强,部分学生的个人行为习惯比较成问题,“犯错——处罚——再犯错”的个人行为怪圈极为常见。几年前,我任教的班上有个男生旁观了班级一起群架事件,被当做参与者被班主任不由分说地批评和处罚,认为受到冤枉,心里十分委屈。于是借着心中无法释放的怨火,见到打架同学就打,最后酿成严重的后果。对于这个事情,如果班主任能在处罚学生前仔细了解下情况,站在学生立场做好心理抚慰的同时,指出他的问题,让他意识到如果他正确处理同学的打架事件,就会带来不同结果,避免处罚,相信断不会出现后面的事情。

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

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旦学生感受到你的关心、爱护和尊重,感受到你对他们的付出,再调皮的学生也会主动收敛自己的不良行为。学校一位领导曾在先进班集体的颁奖典礼上询问曾是学校惹祸班的学生代表,说:“是什么让你们转变那么大,不再犯事?”学生笑着说:“老师对我们那么好,如果我们再犯错误怎么好意思,怎么对得起老师?”原来学生能明白老师的真心付出,通过情感的升华促进对自己行为的反思,最后落实在行动上。

四、在班主任的教育和引导下,适当放手,组织学生自主管理

采用学生提出的合理化的处罚方式实施处罚,并做好指导和把关工作。班主任把握班级管理的大方向,及时关注班级重大事务,及时了解班级动态,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但对学生自主管理的监督工作是必要的。高职班主任要先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决定放手程度。如果一味完全放手,让高职生自主处理类似处罚这样的事情,容易在最后流于形式,不了了之。高职生中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错误的言行经常反复,而班委成员多主观判断,情绪容易烦躁,进而造成学生之间关系紧张,导致某些班委成员漠然处置不良言行。所以把握适当,对班主任的要求很高,既要适度放权,调动学生的自主积极性,锻炼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又要随时调整大方向。

五、选好一个在学生心目中有一定权威,又能有效行使班级管理能力,并且自身行为习惯较为优秀的同学做班长

职业学校的班级难以管理,除事务性工作多外,还要从事一定的教学工作,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更不可能做到24小时跟班。这时选一个得力的班长就显得尤为重要,可由班长带动班委管理班级成员,制定班规,监督自我处罚措施的实施。因为处罚措施是学生约定的,所以一般大家都会没有争议地接受班级成员自己定下的处罚方式,例如擦黑板、扫地、拖地、整理课桌和椅子、专门负责一项班级事务(如护理班级盆景、写思想汇报等)。为了不流于形式,班主任要经常询问班长近期班级状况,出现什么问题,采用哪些处罚方式。针对普遍性问题,班主任可以抽时间在全班进行指导与教育;个别棘手的事情,可以定期找当事人进行个别谈话和交流,打持久战,以期学生有明显的转变。这样的管理模式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管理与被管理的主体,没有压抑、烦躁、偏执的情绪体验,养成与他人交流并自我反省的好习惯,这样班级的风气自然会变得越来越好,自然少了烦心事,何乐而不为呢?

摒弃传统强化处罚的管理模式,还学生一个积极向上、活泼严谨、富有爱心和温馨的班集体应该是每一位班主任的工作追求,这离不开在平时班级管理过程中有意识地不断创新班级德育管理模式,以满足优化班级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1.

[2]张彦春.雷玲.特级教师的特别建议.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3(2011.6重印).

[3]吴志宏.教育管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余飞.班主任工作案例剖析.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德育模式班级管理
新课标背景下留守儿童德育模式探究
创新德育模式提升学生素质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德育模式改革?探索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