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与责任的培养研究

2014-12-17 09:05马丁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7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课外大学生

马丁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湖北武汉 430074)

1990年3月,国家教委在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文规定:“普通高等学校除安排有体育课、劳动课的当天外,每天应当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体育活动”。同年,在下达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也对课外体育锻炼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必须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十分关注学校体育工作,亲自推动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这说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但在大学生中往往有一种倾向,那就是把体育锻炼仅仅看作是个人的爱好,认为不爱好就可以不参加体育锻炼。据观察,很多学校每天也有不少的学生在运动,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双节棍等,但参加者总是那些喜欢运动的学生。2012年在调查的107人中,经常参加锻炼的为35人,不参加锻炼的为72人。可见,确实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除了上体育课外就没有参加体育锻炼。作为一名高校体育工作者,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帮助这些学生转变观念,提高对体育锻炼意识和责任的认识,使更多的大学生自觉地投入到课外体育锻炼之中来。

1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促进健康成长的需要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青少年学生的体质状况却令人担忧。这不是耸人听闻;且看2012年9月至10月武汉部分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情况。(见表1、表2、表3)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高校学生的体质指标不及格率占半数。中发[2007]7号件文明确规定,各级领导和体育教师应担负起责任,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是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强有力的举措。我们的大学生应积极响应号召,自觉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从生理学角度看,在身体成长时期坚持体育锻炼,能加强组织的新陈代谢,改善骨骼的血液供应,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形态结构的机能都会发生良好的变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肌肉显得发达、结实、健壮、匀称有力,收缩力强,运动持续时间长。体育锻炼对心血管和呼吸等系统的影响也是十分显著的。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坚持跑步可使心肌毛细血管大量增生,循环血量增加;心肌纤维变粗,心壁增厚,心脏收缩搏动有力;同时改善了整个血管系统结构,血管壁弹性好,机能提高。坚持耐力运动的锻炼,对呼吸系统的效果十分明显;呼吸肌逐渐发达起来,变得强壮有力,呼吸功能大大提高,肺活量明显增大,肺泡的弹性增加,气体交换与储存氧气的能力增强。此外,体育锻炼对人体其它各系统都有着良好的影响。

可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对人体特别是正在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有着积极的影响——它不但可以让我们远离疾病,而且能让我们变得更帅、更漂亮。那么,什么是最好的运动项目,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没有体育特长,一般来说,跑步是一种易行而又有广泛适应性的运动项目,经济实惠。据资料介绍,跑步锻炼能促进人体系统的调节能力,它能改善人体中抠神经刺激的忍受力,使人产生身心强壮的感觉。

2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应对未来的需要

20世纪50年代,清华人就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的口号,后来教育部领导又加上一句“幸福生活一辈子”的话,这确实非常精辟地揭示出身心健康对于未来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

表1 总体测试情况

表2 身高、体重情况

表3 肺活量测试情况

体育锻炼能改善人的精神状态。据唐宏贵教授的资料介绍,运动可给机体神经系统带来一种微电冲击,可使大脑皮层得到休息。许多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其锻炼后的最大感受是“心情舒畅”“身体轻松”“有点累,但舒服极了”,可能就是这种微电冲击影响的结果。在频繁的人际交往和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无疑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我们大学生,面对在校的紧张学习和将来漫长的人生道路,难免遇到许多不尽人意的事情和感情波动的场面,特别在激烈竞争的商品经济时代,人们经常精神紧张,忧心忡忡,时常处于满负荷状态。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锻炼的意义,积极自觉地投入并坚持锻炼,我们不仅能收到强身健体的功效,还能调节自己的情绪,以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心态面对社会的挑战、克服种种压力,做一个精神上的强者。

在社会高度发展的未来,体育锻炼将会越来越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现代社会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机械化、自动化取代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交通电信的现代化,缩短了人们之间空间距离;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和家用设备的电器化,大大减少了人们身体活动的机会和日常生活中的体力活动;食物构成的改善,人们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越来越多;城市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遭到的破坏,我们的自下而上条件越来越恶劣等等。这一切在带给人们舒适的同时,也对人体健康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当今以至未来的生活环境中,要克服“现代病”,要有效应对将来社会的挑战,我们也应该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好习惯。自觉参与体育锻炼不仅能使我们保持健康的体魄、健美的身材,还能有效调节和愉悦精神生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不难发现,在自觉参加各种体育锻炼的人群中,中老年人越来越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没有体育特长的,有一部分人有爱好但因青、中年时期忙于工作和生计,确实很难有时间锻炼;他们在工作和生活的实践中都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没有良好的身体基础什么理想和目标都无法实现,于是他们很想努力地补回体育锻炼这一课。我们从他们身上也能得到有益的启发,特别是如今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科技的发展,大大地减轻了人们的工作负担和劳动强度,人们的休闲时间充裕了,要享受生活的幸福,就要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这说明一个人的健康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对社会和家庭都具有现实的意义。

3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每个大学生应尽的社会责任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我们不仅要立足于现在和将来的个人发展,还要放眼于大学生的社会使命。大学生是开风气之先的重要社会阶层,是青年学生中的榜样和风向标,也是将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努力培养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对于加强自身体育锻炼,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以至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健康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每个大学生都应自觉树立体育锻炼观念,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代就深刻地意识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重要。1917年,毛泽东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明确地指出:“国力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他认为体育的作用在于能“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展示了毛泽东早期“健身强国”的体育思想。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讲话强调“中国梦”,并指出“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我们从历代领导人的教导中也能深刻体会到体育的重要,青年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所肩负的责任。

4 如何增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1)引导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往往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要有的放矢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据有关调查表明: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趋于健身(增强体质,健体防身)、缓解(减轻压力,消除疲劳)、娱乐(玩得高兴,心情舒畅)三种主要价值取向,交往(结交朋友,增进友谊)、考试(体育课考试取得好成绩)取向也有一定的认同者。可见,我们的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价值认识,已从过去的单一化取向多元化取向发展。这反映现代大学生体育认知水平的提高,也与社会的进步有着密切关系。

(2)重视体育兴趣的自我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应是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核心,要重视体育兴趣的自我培养。兴趣是学习和运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动机培养的起点,它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动员其心理的积极性。运动兴趣和良好锻炼习惯是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而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动力又来源于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因此,大学生要在体育教学和课外锻炼中去发现、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形成自己的优势体育项目。并从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角度出发,激发自己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兴趣爱好转化为自觉锻炼的行动。

(3)加强体育活动能力培养。大学时期是教育体育向自我体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学生按自我需要而进行自我锻炼的技术技能,在各种条件和社会环境中坚持科学锻炼的知识和方法,是高校体育应该重视的问题。进行终身体育锻炼,要具备一定的体育能力,即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自我锻炼能力、自我评价能力、适应能力等,也就是人们应具有的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本领。那些只认为具有体育特长的人才有体育活动的本领是片面的。只要我们了解和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及方法,做到了解自己,实事求是,树立目标,积极进取,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一定会成效显著,乐在其中。

(4)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各高校应为学生开放体育场馆和提供器材服务。应把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体育教学的延伸和扩充,坚持课内、外相结合,突出课外体育活动的群众性、健身性和趣味性。体育教师要亲临锻炼场所指导,从而快速提高学生自我锻炼水平,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带动学生自我锻炼。要使更多的学生意识到参加锻炼是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更需要我们的学校,我们的体育教育者,大力宣传,夯实体育锻炼的认识基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当我们每个人都在运动的时候,少数不运动的同学至少会成为观众,而不是在发呆。当我们每个学生都能够直接或间接的参加到这些运动之中,那么离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就不会太遥远。

[1]张文英.大学体育应以终身体育思想作为主导思想[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8).

[2]卓倪,韦斌斌.试论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J].理论界,2007(11):103-104.

[3]唐宏贵.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第8号,国家体育委员会第11号.

[5]中发[2007]7号[EB/OL].http://www.gov.cn/.

[6]汪智,崔乐泉.毛泽东与体育[N].解放军报,2008-04-29.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课外大学生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取经之路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