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 杨俊堂 高烨
作者简介:李颖(1979~)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乒乓球教学与训练。
杨俊堂(1989~)男,河北秦皇岛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乒乓球教学与训练。
高烨(1989~)女,黑龙江牡丹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体操的教学与训练。
摘要:乒乓球是一种集力量、速度、灵活、变化等为一体的体育运动,乒乓球运动员挥动球拍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由各个肌群协同配合的结果,动作用力过程中,肌肉发力会产生先后顺序,并且各个肌群在肌肉发力时会持续一定的时间。本文运用sEMG分析技术,揭示乒乓球運动员正手攻球技术的肌肉发力时间与持续时间顺序,并探讨正手攻球技术的肌肉工作机制,为乒乓球爱好者和专业运动员学习相关动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正手攻球;下旋拉球;sEMG;肌肉;发力时序
1.前言
乒乓球的正手攻球技术是最基本的动作技术,是每一名乒乓球运动员与爱好者最先接触的技术动作,正手攻球动作的正确与合理性直接影响运动员未来的技术发展空间。因此对正手攻球技术的正确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掌握正确的攻球技术动作不仅能够成为比赛中主要得分手段,而且能够更好的控制攻球落点,增加击球的控制与准确性。为了能够更加客观的反应正手攻球技术动作原理和肌肉工作机制,表面肌电图的分析技术应运而生。本文正是运用肌电分析技术,结合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训练学等多学科知识,对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动作的肌肉发力顺序、持续时间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运用研究的结果指导广大乒乓球爱好者与专业乒乓球运动员的教学与训练。
4.结论
1)在正手攻球中,主要是由腰部与大腿部肌群带动身体依次开始发力,并且发力持续时间贯穿于整体动作阶段,直到动作结束,在平时的训练中应着重加强这几块肌肉的力量与耐力训练,使得力量能够得到更有效的传递并增强击球的稳定性。
2)在数据的呈现中可以看出手臂部的肱桡肌在各项数据中呈现了比较重要的结果,肱桡肌对臂部的挥拍轨迹控制与爆发性力量的贡献都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课题(QN20131102)
河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博士基金项目(S2012B13)
参考文献:
[1]李世明.肌电测量技术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10(41):149一151
[2]王健,金小刚.表面肌电信号分析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26一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