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背景下的高校会计教学思考

2014-12-16 16:25陈姝
2014年32期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会计高校

作者简介:陈姝(1987.8-),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工商学院会计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学。

摘要:会计行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应根据社会需要,着重培养会计型人才。但由于我国高校会计教学体制的缺陷,导致高校会计教学课程安排不合理,师资力量及教学设备设置不规范,课堂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学生会计专业能力的提高。本文从我国高校现有会计教育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将新会计准则融入高校会计教学的可行性,从而提升高校会计教学质量。

关键词:会计;教学;高校;新会计准则

近年来,我国提出了新的会计准则,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及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会计专业作为会计人才的主要来源,也应当根据新的专业标准来调整教学目的和教学方式,使培养出的学生更符合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另一方面,我国高校的会计教学本身存在较大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已无法满足新形式下专业人才的教育目标。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下,只有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才能使他们获得竞争优势,同时促进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为此,高校尽快必须将新会计准则融入到会计教学中。

1.当前高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效率低下

会计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换代的形势下,我国高校的会计教学却依然沿用了以课堂、课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会计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脱节,影响了高校会计教学的质量。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高校学生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较大异议,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形式僵化,课堂氛围沉闷,内容实用性低,教学效果不强。此外,教师的讲课方式也主要以讲述课本知识为主,没有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感到难以掌握。尽管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教师未能充分利用其功能,只是改变了课本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照本宣科”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1.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会计实习流于形式

会计是一项强调实践性的专业,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摸索,学生才能真正掌握会计操作和管理的技巧,从而在实际工作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和损失。同时,会计实践也是高校会计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高校的会计实习主要分为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两部分。但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的实习,都存在着实习信息不实或实习过程流于形式的问题。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学生本身对实习并不重视,在实习过程中敷衍了事,或编造实习内容。另一方面,这也与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不到位有关。高校往往在前期没有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教育宣传工作,导致学生忽视了会计实践的重要性。其次,高校对实践内容考核的不规范也使部分学生有空可钻。在学生实习过程中,高校往往将对学生的管理全权交给了实习单位,缺乏了与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沟通交流,没有及时掌握学生的工作动态,导致对学生的管理宽松,无法充分发挥会计实习的作用。

1.3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薄弱

我国会计专业领域已基本实现了电算化的普及,在未来的发展中,电算化也将是不可逆的潮流。为此,我国高校在进行会计教学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能力。尽管近年来,我国高校正在努力普及会计电算化教学,但与专业行业领域相比,高校的电算化课程仍无法满足对会计人员的专业要求。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高校的会计电算化课时安排不足,课程内容不够丰富。其次,许多教师本身对会计电算化技能的掌握也不够充分,无法起到对学生进行专业辅导的作用。许多高校的会计专业仍以手工演练为主要方式,电算化能力十分薄弱。

1.4课程设置不合理

会计是一项包含了諸多内容的综合性学科,在课程设置时应注意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和联系。但在我国高校的会计课程设计中,往往忽视了各门学科之间的关联,从而导致课程内容出现重复或遗漏等情况。例如会计报表内容在“企业会计”、“财务会计”中都有涉及。多次的重复教学不仅增加了学生课业负担,还使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厌烦情绪,极大地降低了课堂效率。与此同时,一些重要的专业内容,如财务分析、存货管理等却没有出现在教学内容当中,导致学生专业知识的缺失,给学生未来就业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学生为了全面掌握专业知识,不得不在专业课堂外再上辅导班进行知识的补充,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2.高校会计教学的改善措施

2.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探讨为主要手段的会计教学模式

为提高高校会计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从原有的以课堂、课本、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上也有了更大的决定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况制定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提高自身的独立思考和实践的能力,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与人交流、合作的精神。以需求为导向则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遵循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以专业人员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使学生拥有市场需求的综合技能,在工作中能出色完成各项任务。这要求教师也应具备更高的专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和解决。同时,教师还应及时关注会计领域发生的变化和发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使会计教学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2.2改革课程设置

会计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课程,为提高会计教学的质量,高校应首先加大基础课程的比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大一、大二原有的会计专业课程基础上,高校还应增设科学理论课程、计算机操作应用课程、社会科学及文史类课程。通过不同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的提高文化素养、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等,将自己培养成综合性人才。其次,高校应适当合并一些关联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减少专业课数量,增加专业课综合性和深度。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可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和遗留,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拥有更大的自主性来安排专业课程的学习。

3.结语

高校的会计教学应以促进会计领域发展及促进我国经济建设为目标,并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在教学形式及内容上进行全面的调整。只有将社会需求与高校教育相结合,才能培养出拥有综合素质和技能的人才。(作者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小宝.新制度背景下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3(20):12-14.

[2]张伟.新旧高校会计制度比较及实施建议[J].商业会计,2012(16):58-62.

[3]李为民.新旧高校会计制度比较与实施措施[J].时代金融(下旬),2012(6):49-52.

猜你喜欢
新会计准则会计高校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新会计准则下收入确认问题研究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