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容和高职数学教学的特点,对运用建构主义促进高职数学教学进行系统探讨。
【关键字】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 高职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0C-0139-02
建构主义在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等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高职数学作为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可以从建构主义理论中吸收合理的成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况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知识观
在建构主义这看来,知识不是可供接受的客观的东西,而是主体的经验、解释和假设。由此可见,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应该是在个人的经历中获得的,它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知识的获得不是靠教师的“教”,而是靠学生的“学”。
2.学习观
正因为知识是主体经验、解释和假设等,所以,学习只能是学生自己根据生活经验去建构这些东西。虽然世界是客观的,可是别人无法将客观的东西移动到你的脑子里,只有当自己主动去建构,去把这些客观的东西和原有的经验进行整合,才能真正获得经验所需的知识。
3.学生观和教学观
在建构主义者看来,因为知识的获得是个体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建构,因此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第一,知识的获得是学生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建构,故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围绕着学生进行的。第二,因为学生要进行主动建构,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问题情境,以便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
(二)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皮亚杰、布鲁纳、维果茨基等教育心理学家的继承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虽然不同的人对其具体细节的观点不一致,但在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设置问题情境等方面是相同的。这也和我国新课改浪潮下提出来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等观点相吻合。因此,深入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结合具体的课程寻找最佳办法,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这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数学教学的特点
(一)学生特点
1.学习兴趣不高
像德国这些职业教育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他们在中等教育结束以后要进行分流,自愿选择进入职业学校。而我国则不同,进入高职学校的很多学生都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在高考这座独木桥的竞争中留下来的。所以不难理解,他们对文化课本来就不感兴趣,更何况是枯燥乏味的数学。
2.学生纪律性不强
相比于本科类学校来说,高职的管理相对松散,学生更加的自由,这种自由也延续到了数学课堂上。数学基础不好,纪律意识又不强,没有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这使得教师上课也没有激情,长此以往,上课就成了一种程序,毫无乐趣可言。
(二)教师的特点
1.数学理论素养不强
总的来说,高职院校对数学的要求不高,因此相比于其它高等院校,高职院校的教师理论素养不强,没有学术型高校教师那样强的专业性。但这些老师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实践经验丰富,很多人在当教师的同时还是各行业的技术人才。
2.对新课标的理解有待加深
高职教师重实践,这在一方面实现了数学课堂教授实用主义知识的目标,但是另一方面,重实践容易导致凭经验办事,不太重视新课标中对数学教学目标的要求。
(三)教材的特点
1.内容简单
考虑到高职学生的文化课基础,也为了体现培养目标的不同,高职的数学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而其它本科类学校的学生不得不学习高等数学。但即使是内容简单,学生的学习还是没有预想中的那么顺利。
2.注重应用
高职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正是由于这样的培养目标,使得高职院校的课程特别重视实用性,数学课程也不例外。高职的数学课程大多与生产生活相结合,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这是职业学校和其它学校最大的区别。
三、如何利用建构主义理论促进高职数学教学
(一)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主性
着重强调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挖掘,启发并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新概念或者新知识点的学习。比如几何是高职高数中的难点,需要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单纯的依靠教师的讲解并不能建构学生的知识观,教师就需要讲解清楚知识点之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告诉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使学生依靠自己建构起来的知识观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另外,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清楚地阐释知识点之后,还应该告诉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只有当学生能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的时候,才会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知识点才会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这样有利于突破高职数学中的难点问题,深化重点问题。
(二)教师应该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来完成知识建构
通常情况下,学生对原有知识或者已有知识结构更能理解,并且对知识点形成新的认知。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依靠情境教学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学生会对熟悉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并且产生“同化”或者是“顺应”的现象而对某个新的知识点产生新的理解,这就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高数中新的公式或者新的概念或是重点、难点等知识点的建构。通常情况下,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如果接受的新知识与之前的原有认知结构之间没有特定的联系,学生就很难提起兴趣,这会阻碍学生新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应用情境教学来完成建构主义。
(三)采用校外的实训方案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建构
教学能够有效推进和开展,离不开校外的实践工作,只有将校外的实践工作不断完善,才能够确保建构主义与实践相结合,最终达到有效的高职数学教学目标。相对于校内学习、实训而言,校外的实训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一般而言,高职数学教学会将某企业定位为实训基地,将实际工作场景作为学习的载体和背景。因此,高职数学教师应该联系企业、单位、部门,当学生完成了学校内的课堂学习后,可以深入企业,了解数学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借助企业真实的环境,进一步稳定、牢固自身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此类实训,向学生讲解企业产品的供销、成本、利润、产值等专业知识,并联系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学生还能够通过上述实践,联系课堂知识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建立校外实训的方案,能够有效实现学生的课堂知识与工作的结合,最终实现学生学习和企业发展的同步进展。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特别广泛,但是我们在目前的教学中却没有很好地增强学生学习的意识,特别是在高职院校,数学学习的氛围还需要进一步营造。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知识是学生的主体经验,数学又是一门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要给学生设置问题情境,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总的来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自我发现、自我解决的基础上学习知识。
【参考文献】
[1]夏一方.构建实用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高职数学课程体系[J].教育与职业,2012(5)
[2]谷志元.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J].职教论坛,2012(5)
【作者简介】黄进惯(1962- ),男,广西百色人,壮族,北海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数学教学论。
(责编 丁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