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2014-12-15 21:29:38张雪燕高雅
商场现代化 2014年30期
关键词:金融脱媒资产证券化

张雪燕 高雅

摘 要:美国作为影子银行的创始者,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联邦住宅贷款银行的建立,其影子银行问题在其发展过程中已充分暴露且被认识,而我国影子银行刚刚起步,尚未规范成熟。本文基于金融和监管周期分析美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历程,并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进行横向比较,分析我国现阶段影子银行的不足之处,最后,针对性得提出建议措施,以期规范我国未来影子银行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影子银行系统;金融脱媒;资产证券化

一、美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历程

1.20世纪30年代初-70年代末,在严监管和金融压抑的大环境下,影子银行形成。

1929年-1933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对银行经营实施严格的金融管制,银行负债脱媒现象也由此出现。政府为提高住房拥有率,主导建立与银行功能类似的政府资助企业(GSE),以弥补信贷资金供给不足,但仍不能满足居民对抵押贷款的需求。这促使政府探讨将资本市场资金引入房贷机构,并设计出创新机制:在房贷机构和资本市场间建立中介机构,将购买的房贷转换成债券,向投资者转售,通过证券化弥补银行存款流失(陆晓明,2014)[1]。

同时,非银行金融机构趁机发行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以高利率竞争银行资金,同时发行银行信贷替代产品以更优惠条件竞争银行贷款业务。

2.20世纪80年代-2008年,计算机时代的到来促使美国经济迅猛发展,政府放松监管以适应市场需求,影子银行也随之高速增长,其发展主要是通过证券化对微观产品进行创新。

这阶段银行利用政府搭建的资产证券化二级市场,普遍采取发放-分销模式,促使银行资产平稳脱媒。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开始开发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其职能从信贷中介转化为资本市场中介。

3.2008年以来,由于金融过度创新,监管再次趋严,银行业则向传统业务模式回归。其特征是:一是影子银行特性及弊端在危机中得到深刻认识,市场和监管开始纠偏过程;二是银行负债和资产重新得到重视(周莉萍,2012)[2]。

二、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存款利率尚未放开,金融产品匮乏,使得我国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达到447,601.60亿元,居民储蓄率已超过50%,成为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同时,我国银行业受到诸多管制。可见,我国的影子银行即为强监管下金融压抑的产物。根据其是否有政府支持及与银行的关系,将中国式影子银行分为三类:一是政府支持的、依托于传统商业银行的委托贷款和银信合作理财。这类可以绕开绕开管制,实现银行信贷由表内转向了表外。二是受政府监管的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此类影子银行受政府监管,作为信用中介进行资金融通,但不享受税收优惠且所受监管较银行少。这类机构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政府支持和金融脱媒。三以高利贷和地下钱庄为代表的民间借贷。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民营企业的规模日益强大,为民营企业提供了资金来源,民间金融的发展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罗建华、黄玲,2011)[3]。

三、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的问题

从金融和监管周期看,中国影子银行所處阶段类似于美国20世纪60-70年代,其形成也主要由金融压抑驱动。但我国的影子银行在产生初期就有漏洞和不足:

1.银行脱媒不均衡。我国居民储蓄率高,但理财、信托产品的出现,负债脱媒的潜在压力加大;我国对信贷配额和存贷比的管制,使得银行信贷变种产品增多,资产脱媒极为严重。因缺少证券化渠道,无法通过正规渠道引入广泛投资者对银行的再融资,银行也无法通过资产证券化走向“发放—持有”的业务模式。

2.民间金融恶性发展。中国管制贷款流向及贷存比,国有企业及各级政府可从银行获得低成本贷款,而62%小企业与银行没有贷款关系,急需影子银行作为融资渠道。虽然民间金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却使其融资成本大幅上升,抑制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金融创新不足。影子银行的产生缺乏顶层设计,其业务更多的是通过信贷产品变种而非产品本身创新攫取超额利润。

四、我国影子银行持续发展的建议

美国影子银行经历了金融监管环境由趋紧到宽松再到趋紧的循环发展周期,其实践对中国有重要借鉴意义。

第一,立法和监管者需要主动承担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关键是在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建立规范有效的桥梁,让市场参与者在制度框架内相对自由地从事他们擅长的产品创新。

第二,从金融及监管周期与影子银行关系看,如果美国影子银行的发展路径,即从银行负债脱媒开始逐渐向资本市场深化发展具有普遍性,那么中国影子银行走势也将是从依赖银行向依赖资本市场过渡,从信贷中介向证券化过渡,确保银行负债和资产对称、平稳脱媒。

第三,从美国影子银行发展历程看,最危险的金融资产是那些看似安全实则不安全的资产,经过各种增级的影子银行正是这类资产。中国需充分考虑各种关联因素及其在压力下同时恶化的可能性,对影子银行进行压力测试。

参考文献:

[1]陆晓明.中美影子银行系统比较分析和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14(1):55-63.

[2]周莉萍.论影子银行体系国际监管的进展、不足、出路[J].国际金融研究,2012 (1).

[3]罗建华,黄玲.中小企业非正规金融内生成长分析—基于社会资本[J].经济与管理,2011(1).

猜你喜欢
金融脱媒资产证券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银行业的困境与出路
时代金融(2016年29期)2016-12-05 15:46:26
探讨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2:40:00
浅谈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6:32:12
小额贷款公司资产证券化模式探讨
财会学习(2016年19期)2016-11-10 05:47:43
不良资产证券化风险监管分析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9:16:13
金融脱媒趋势下商业银行转型策略分析
商(2016年28期)2016-10-27 08:08:55
住房公积金资产证券化可行性分析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与当前面临的资金困境
资产证券化风险探讨
浅谈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特殊目的载体的可行路径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