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青 张骏韬
摘 要:本文旨在提供一个框架来评估国际性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目前,主要是像EIRIS和KLD这样的评级机构来提供有关公司的社会行为和表现的信息。然而,这个信息是昂贵的,并且我们不清楚评级机构如何得出他们的结论。所以我们开发了一个框架来评估国际化运作的银行的社会责任。我们应用这个框架将对超过30个机构进行研究并发现关于不同银行,国家和地区的显著差异。更多的是,可以看到这些银行的社会责任在2000至2005年间的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银行业;绩效
银行作为我们社会的金融中介机构:它们定价与价值的金融资产,它们监测借款人,它们管理金融风险,它们管理支付系统。通过执行这些功能,银行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们通常要求企业和家庭接受某种行为目的是为了增加这些贷款人支付利息和分期偿还的机会,。这导致了大量的研究在评估银行如何影响经济。主要的发现是,银行系统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此,它们也可能会影响可持续发展。
这部分显示了我们框架组32个国际银行的结果。首先,我们报告的结果为三个不同的区域,然后,我们比较了32个银行各自的表现,最后我们比较的国家。我们报告的区域和个体表现是对于所有29项指标。国家的表现只是报道主要的指标。
一、区域分析
几乎所有的银行都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五年前,当时只有三分之一的银行发表这样的报告。唯一的例外是瑞典商业银行和北欧银行,它们没有在其他地方报告其可持续性。
几乎所有的银行现在有一个明确的环境政策,而在2001年有小于50%的这样做。此外,绝大多数银行有明确的供应链策略,那解释了环境和社会问题。仅太平洋地区的银行在这方面滞后。
社会行为也表现出了相当的进展。在社区的参与情况没有增加很多,因为这在2000年已经是一个很高的水平,然而在2005年,这在欧洲也增加了。支持本地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赞助活动急剧上升,几乎每家银行都有赞助计划。
二、个别银行的分析
我们观察到,只有斯堪的纳维亚银行不发布一个单独的可持续性报告,而所有其他银行都发布了。第一个这样做的是巴克莱银行,瑞士银行和荷兰合作银行。13家银行签署国际商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营业执照。二十个银行采纳赤道原则和全球契约。此外,只有联合信贷银行集团已经取得了EMAS认证。15家银行在2005年已通过ISO14001认证。
大多数银行对于其可持续性的政策都有透明量化目标。只有蒙特利尔银行,北欧银行,法国农业信贷银行,瑞典商业银行,东京三菱银行,瑞穗提供定性的目标。至于环境目标,似乎大多数银行拿出定性目标。
三、国家分析
来自法国和英国的金融机构在代码,报告和系统方面表现最好。两家银行總部设在瑞典的在这方面表现在后面。至于环保性能,显示了澳大利亚的银行表现最好。来自德国荷兰、比利时、英国和美国的银行也有很高的分数。对于特殊的金融产品,可以明显的看出荷兰的银行表现领先,而那些来自瑞典和意大利的银行相对落后。在许多国家中,银行相对于它们的社会行为达到的最大得分。在所有四个项目的平均分数中,荷兰银行表现最好。德国,法国和英国的银行紧随其后。来自瑞典的银行有最低的平均得分。
四、结论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拿出一个简洁的框架,来评估一组国际化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针对来自北美,太平洋地区和欧洲的32家大银行,从2000年和2005年来说明我们的框架,我们评估他们的表现从社会责任报告,和采用国际规范,内部环境政策和金融产品的有效性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和他们的社会行为,与外部关系,社区,员工关系,和道德规范。
总之,本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国际银行业日益重要的问题。它对于银行日常经营变得越来越深入。我们认为找出究竟是什么驱使银行从事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是重要的和有趣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将不得不运用这几年发展的框架,并把它与单个银行的业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金融行为相联系。此外,我们希望扩大我们的分析到一个更大的银行群体目标将针对包括新兴市场的银行。
参考文献:
[1]References Bauer, R., K. Koedijk and R. Otten: 2005, 'International Evidence on Ethical Mutual Fund Performance and Investment Style',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9, 1751-1767. doi:10.1016/j.jbankfin.2004.06.035.
[2]Bello, Z. Y.: 2005, '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ing and Portfolio Diversification',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28, 41-57. doi:10.1111/j.l475-6803.2005.00113.x.
作者简介:吉青(1987- ),男,汉族,江苏淮安人,金融学硕士,单位: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研究方向:资本市场及银行业;张骏韬(1990- ),男,汉族,江苏太仓人,金融硕士,单位: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研究方向:公司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