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国
[摘 要] 目的:探讨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表阿霉素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方法:70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入表阿霉素灌注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表阿霉素灌注组患者术后6h之内行表阿霉素(60mg)膀胱灌注,对照组术后不进行药物灌注,只在术中进行噻替派(10mg)浸润。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复发次数与首次复发时间和毒副反应状况。结果:随访率100%。表阿霉素灌注组死亡2例,对照组死亡1例,表阿霉素灌注组术后复发率为6.0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52%(8/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阿霉素灌注组患者首次复发时间和平均复发次数也明显优于对照组(5.76±2.06个月 对 3.57±0.84个月;1.56±0.27次 对 3.85±0.57次),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阿霉素灌注组血尿和膀胱炎症的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表阿霉素膀胱灌注对预防膀胱肿瘤患者复发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一些副反应可以耐受。
[关键词] 表阿霉素;膀胱灌注;膀胱癌;复发
中图分类号: R73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200(2014)06-094-03
在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膀胱肿瘤的发病率排在第一位。膀胱癌采用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但是术后复发率较高[1]。术后肿瘤复发的机制尚不清晰,可能与肿瘤切除不完全或者肿瘤细胞种植有关[2-3]。因此,需探索安全有效的预防复发方法。研究报道术后采用如卡介苗、硝酸银、表阿霉素等进行膀胱灌注可预防肿瘤复发[4-5]。本研究对2007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膀胱癌患者,采取表阿霉素灌注预防肿瘤复发,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07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70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为初发病例,经膀胱镜检查诊断为膀胱乳头状肿瘤,接受了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组织病理学确诊为膀胱乳头状移行细胞癌。其中,男性58例,女性12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61.2±8.9)岁。WHO分级和UCII分期:I级39例,II级20例,III级11例;Ta 4例,T1 56例,T2 1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病理分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
1.2 方法
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表阿霉素灌注组于术后6h以内进行表阿霉素灌注,表阿霉素60mg,以100mL生理盐水稀释,经导尿管灌注于患者膀胱腔,保留2h后排出。对照组35例,行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中切除肿瘤前,于肿瘤基底部及周围注入噻替哌10mg。术后随访患者2年之内的复发率,记录患者首次复发时间和复发次数,以及患者药物毒副反应发生情况。
1.3 统计分析
应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个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不符合卡方应用条件采用确切概率法;P < 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复发情况的比较
2.2 两组术后副反应发生情况
3 讨论
膀胱癌作为一类恶性的肿瘤疾病,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治疗膀胱肿瘤的有效手段,但是,术中的肿瘤细胞脱落常常会引发术后的肿瘤复发[6-7]。因此膀胱癌的复发一直是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的难题,现采用药物膀胱灌注方法来降低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率。最早进行膀胱灌注的药物是噻替哌,之后有新药物来替代噻替哌进行膀胱灌注[7- 8]。一般来说,进行膀胱灌注的药物浓度越大,停留时间越长,所能达到的抗肿瘤效果越好,复发率也就越低。但是停留时间延长,造成药物的副作用就会增强。理想的膀胱灌注药物应该在达到膀胱粘膜的有效药物浓度下最少被身体吸收,以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9]。
表阿霉素是一种蒽环类的抗肿瘤药物,是一种半合成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抗肿瘤治疗[10]。表阿霉素的抗肿瘤活性较高,而且副作用小。表阿霉素的作用机制与细胞的复制转录相关,有的学者认为,表阿霉素能够嵌入细胞基因的碱基对之间,影响基因转录过程,干扰信使RNA形成,从而阻碍肿瘤细胞复制,来达到抗肿瘤作用[11-13]。而且,之前的药物灌注,为保证治疗效果,多采用药物长期多次灌注方法,不仅治疗成本高,而且造成的毒副作用也很强。与其他的抗肿瘤药物相比,表阿霉素有一定的特异性,能够将心肌毒性分离开,而且表阿霉素的渗透性较强,保证了在较少的灌注时间和次数下对肿瘤细胞较强杀伤力[14-15]。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行表阿霉素灌注患者的复发率和复发次数明显降低,与单独行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相比,患者首次复发时间明显延后。其作用机理可能因为术之后进行表阿霉素灌注,可以消灭在手术过程中残留或脱落的膀胱肿瘤细胞,防止其继续复制增殖。而且,术后组织修复时期,正是肿瘤细胞生长最旺盛而且最敏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进行表阿霉素的灌注,可以有效地防止肿瘤细胞的生长[16]。在研究中也发现,患者术后行表阿霉素灌注之后的毒副作用中,膀胱炎症和血尿的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这可能与表阿霉素对粘膜创面的刺激和尿路上皮的吸收有关。不过,两组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也有研究表明,表阿霉素的毒副作用显著小于其他药物灌注如BCG的毒副作用发生率,且引起的毒副作用一般患者可以耐受[17]。
总之,膀胱肿瘤患者在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进行表阿霉素的膀胱灌注可以有效防止膀胱癌的复发,虽然会引起一定的毒副作用,但在患者可以忍受范围之内。而且表阿霉素膀胱灌注简单易行,费用较少,可以作为膀胱肿瘤术后的常规治疗方法,减少膀胱肿瘤患者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吴永超, 毛江平, 曾又林, 等.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 100 例手术体会 [J]. 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002): 163-164.
[2] 许铭杨, 吴爱明.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临床分析 [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 10(3): 179-179.
[3] 苏贻洲, 黄永斌, 张海涛, 等.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21): 2610-2611.
[4] 曹明, 马辰凯, 马俊, 等. 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复发性浅表性膀胱肿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J]. 中华肿瘤杂志, 2011, 33(5): 385-387.
[5] 王伟, 张杰, 周晓光, 等. 丝裂霉素及卡介苗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预防膀胱肿瘤复发有效性 meta 分析 [J]. 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8): 1283-1285.
[6] 吴建华.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疗效观察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18): 3856-3858.
[7] 杨志尚, 唐启胜, 范晋海, 等. 表浅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内药物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临床观察 [J].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2, 17(5): 463-466.
[8] 李涛, 付生军, 杨立, 等. 羟基喜树碱与噻替哌灌注化疗对膀胱肿瘤术后临床预后的 meta 分析 [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3, 11: 005.
[9] 李宁忱, 陈忠, 金杰, 等. 西施泰与吡柔比星联合灌注减少膀胱灌注化疗所致膀胱并发症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1, 32(1): 47-51.
[10] 尹华军, 赖维奇, 刘开礼. 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治疗膀胱癌电切术后的疗效观察 [J]. 西部医学, 2012, 24(1): 102-103.
[11] 杨峰, 黄国祥, 袁淑仪, 等. 表阿霉素免疫纳米微粒靶向抗肝癌作用的研究 [J]. 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21): 21-23.
[12] 贾卫娟, 张崇建, 周婕, 等. 高剂量表阿霉素联合环磷酰胺和氟尿嘧啶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J].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电子版), 2011, 5(4): 10-13.
[13] 杨润祥, 任宏轩, 聂建云, 等. 两种不同给药方式下表阿霉素治疗乳腺癌近期疗效观察 [J]. 肿瘤防治研究, 2012, 39(005): 573-576.
[14] 王银谦, 徐博, 张向阳. 阿霉素与表阿霉素的心脏毒性的比较 [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6(4): 509-513.
[15] Rajala Pertti, Kaasinen Eero, Raitanen Mika, etc. Perioperative single dose instillation of epirubicin or interferon-α after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for the prophylaxis of primary 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 recurrence: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multicenter study—finnbladder iii long-term results [J]. The Journal of urology, 2002, 168(3): 981-985.
[16] 贾东林, 郭向阳. 麻醉对术后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 [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3, 29(3): 300-302.
[17] Waters JS, Norman A, Cunningham D, etc. Long-term survival after epirubicin, cisplatin and fluorouracil for gastric cancer: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trial [J].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1999, 80(1-2):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