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高职高专学生回乡就业的途径探索

2014-12-15 14:26段敏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高职高专途径学生

段敏

【摘 要】基于对高职高专主要生源地的调查分析,提出地方政府和高职院校应充分依托高职高专学生主要生源地为学生家乡的有利前提,同时剖析学生趋向于到东南沿海地区就业的客观原因,并借鉴东南沿海地区吸引人才前往就业的一些优势条件和政策,提出引导高职高专学生回乡就业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高专 学生 回乡就业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0C-0008-03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领域广泛,但是更多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大型国有企业工作,对民营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的热情并不高,这除跟传统观念有关外,也与金融危机以来严峻的经济形势有关。而我国发展比较早、比重比较大、制度比较完善、工资福利待遇等比较好的非公有制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以至高职高专学生高比例地到东南沿海地区发展,这无疑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对于本来在就业竞争中就处于劣势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其就业重点最好是放在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家乡民营企业上。如何在培养好高职高专人才的基础上,为地方留住人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高职高专主要生源地调查分析

随着高考参考人数的持续下降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高校生源供需紧张的形势更趋严峻。对于处于高等教育较低层次的高职高专院校来说,其面临的生源竞争将愈加剧烈,其想要在全国大范围内招生将难之又难。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质量和数量问题都是关乎其生死存亡的问题,即便招生数量理想,若质量太差,也将陷入“生源质量差—培养的人才水平差—学校办学名声更差”的恶性循环,最终也必然被淘汰出局。因此,如何认清形势,在其办学的有效影响力范围内,正确定位并牢牢抓住现有生源,是高职高专院校生存的基石。

笔者以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于2014年4月调查统计了该校2011级、2012级和2013级学生的生源地。结果显示,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学生的主要生源地为广西区内,占所有学生人数的92.93%,且所占比例有逐年渐增的趋势,2011年占所有学生人数的91.98%,2012年为93.29%,2013年为93.52%,如表1所示。

表1调查结果说明,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说,在全国高考参考人数逐年下降,而各高等院校纷纷扩招的不利生存环境下,应将生源重点就近定位,以院校所在省份为主(如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的主要生源地为广西区内)。一是因为办学影响力及学校知名度有限,二是因为更有利于招生宣传工作的开展,三是因为生源地就业更利于当地人力资源的稳定,更能保障该地区经济长期、稳定地增长。

表1 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学生生源地统计表

二、高职高专学生趋向于到东南沿海地区发展的客观原因

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主要指我国的长江三角洲、闽东南、珠江三角洲3个地区,该地区的人均GDP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中,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已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地区。袁瑜在问卷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主观意识上倾向于到经济发达地区工作。笔者于2013年10月随机对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在校的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开展了以“区域环境对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影响因素”为主题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生认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有较大的发展机会,他们更趋向于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工作。具体来说,高职高专学生到东南沿海地区就业的客观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一)东南沿海地区有良好的政策优势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先后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广东省和福建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随后又开辟经济开放区,建立上海浦东新区,批准汕头经济特区设立保税区,授权厦门在特区范围内有制定法律规章的权利,等等。近年来,东南沿海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当地政府相继出台相应政策。例如,江苏“十二五”规划提出“创新驱动战略”,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上海提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上海在更高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广东提出要强化自主创新对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推动作用。这些政策上的优势,能够很大程度上吸引人才前往就业。

(二)东南沿海地区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长江三角洲、闽东南、珠江三角洲三个地区在地域上彼此相连,土地面积32万平方公里,背靠中国大陆广大富饶的腹地,东临台湾海峡,南面毗邻香港、澳门,海上交通便捷,具有海外通商的悠久历史,占据发展外向型经济最有利的区位。

(三)东南沿海地区有历史悠久的人文优势

东南沿海地区是著名的侨乡,海外华侨众多,他们有着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并且遍布世界各地,与国际市场、国际科技人员有着密切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侨、华人不仅携巨资到家乡投资,更为家乡引进丰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高端的人才,是家乡产品向海外推销的主力军和带头人,为东南沿海经济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引导高职高专学生回乡就业的具体途径

为有效引导高职高专学生回乡就业,笔者借鉴东南沿海地区吸引人才前往就业的一些优势条件和政策,探讨具体的引导途径。

(一)社会方面

政府要加大志愿服务西部和广大农村就业大学生的鼓励和支持力度;事业单位的人事招聘考试制度应秉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劳动就业相关部门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具体包括如下方面内容:

1.提供工作岗位。做到招聘信息广泛覆盖,以互联网、电视、广播、人才市场等固定或不固定场所等形式传播招聘信息。一是定期举办大型人才招聘会,让高职高专学生形成定期关注招聘会的习惯,避免因消息闭塞而错过求职机会。二是创办“民营企业周”,每周搜集一次家乡民营企业招聘信息,让毕业生有更多选择。endprint

2.提供就业创业服务、人事代理服务,让学生就业无后顾之忧。一是就业见习服务。面向社会征集见习岗位,提供见习平台,让学生从零工作经验做起,在实践中培养能力、累积经验,奠定好留家乡就业的基石。二是技能培训服务。让高职高专学生先就业再择业,选择一些当地人才缺口较大的岗位,指定专门场所,设置相应专业,开设技能培训班。例如,开设计算机网络管理、电焊、数控车床、电力维修、营养配餐、室内装饰设计、电子商务、烹饪、心理咨询等技能服务课程。三是家庭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服务。对困难毕业生实行兜底安置,多途径帮其就业。例如,根据需求设置面向困难毕业生的公益岗位,并参考事业单位招聘制度进行考试招聘。报名资格的审核首先通过社区或者村委会对其家庭情况进行入户调查、核实,然后将调查结果上报乡镇,乡镇又上报到区(县)劳动就业部门审查与认定。四是对未就业毕业生推荐就业服务。走访和跟踪未就业的毕业生,尽可能地上门服务,为其提供就业岗位,让其尽快就业。五是创业培训服务。首先,指定一个专门的创业培训基地,比如市人才培训中心,定期(如一年一次)面向全市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开展自主创业公益培训;然后,邀请具有国家认证的自主创业课程资质的培训教师,为有创业目标的高职高专学生介绍开办企业的各个步骤,包括开办企业前的各项可行性调查,以及各项优惠政策;介绍企业运行规律、企业生产经营中要注意的问题、如何做好市场分析、中小企业老板应掌握的法律知识等,为毕业生演练模拟;指导学生完成创业计划书,并在今后的创业中给予后续的创业指导,使其能够合理有效经营。此外,还可以请一些当地成功创业、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家做客培训课堂,用他们自身的创业经历,为学生讲述他们的创业故事、创业心得和经验,使学生能够脚踏实地,从现实可行性上考虑创业问题,找到创业方向和树立创业信心。

(二)学校方面

1.肯定学生的家乡情怀。很多高职高专学生除跟家人紧密联系外,还保持着自己的乡音,坚守着家乡的传统文化,并在学校里加入同乡会,每次新学期开学的时候都会带一些家乡的特产来与老师、同学分享。王黎等人在对南方医科大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提出,大学生的思乡之情必须予以肯定,高职高专学生的家乡情怀也同样应该予以肯定。

2.进行家乡观教育。家乡观教育是一个知识、情感、意志相互渗透、互相促进的过程,学校应该健全德育体制,形成良好的责任感教育氛围,根据时代发展特点和大学生成长的内在要求,通过积极的灌输、教育、引导和规范,使学生热爱家乡、关爱家乡,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家乡的发展结合起来。具体的做法包括:其一,辅导员潜移默化地影响。高职高专的辅导员是与学生联系最为紧密的一个群体,也是学生最信赖、最贴心的老师、朋友,他们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因此,辅导员在和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中,要多与学生畅谈学生的家乡,升华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树立牢固的“家乡观”。其二,开设以“热爱家乡”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面向每一位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教师可以利用这门课程,从思想层面教育学生要热爱自己的家乡。其三,让学生参编地方性教材。学生通过参与教材编写,能够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了解家乡的方方面面,通过对材料的整理和编辑,能够更为系统、全面地认知家乡,从心底改变因为家乡经济较不发达而全盘否定家乡,一味地想要逃离家乡远赴发达地区就业的“刻板”情结。其四,开设“家乡就业”为主题的心理疏导讲座。找出学生不愿留在家乡就业的心理层面的原因,列举留在家乡就业的诸多好处,帮助高职高专学生从长远发展、照顾亲人等角度,深入、理性地判断是否要留在家乡就业。

3.开设专门的“家乡就业”指导课。区别于一般的就业指导课,教师可着重从家乡就业的长远利益出发,客观分析家乡就业对学生本人和家乡建设的好处,让学生看到在家乡就业一样可以有所发展,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针对那些认为在家乡发展受专业限制的学生开设专门的创业指导课程,帮助其实现创业梦想。

(三)家庭方面

1.推崇孝道——孝顺父母。尊老敬老、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在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的同时并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但是老年人尤其惧怕孤独,尽管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为了支持子女事业的发展,没有阻挠子女“远去”的步伐,可是其内心是十分希望子女能够留在身旁的。“老有所乐”很大程度上是指与子孙一起的天伦之乐。同样,绝大多数大学生也认同无论任何时代都应孝顺父母,尽管他们提出一些附加条件,如孝顺父母要符合时代需要的方式等。子女有孝顺父母的意愿,父母有子女留在身边发展的想法,基于此,父母可以多做子女的思想工作,与子女多多沟通,让子女更长远、全面地看待家乡就业问题,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终身遗憾。

2.倡导人伦——关爱子女。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高职高专毕业生已经到了适婚年龄,紧接着又要面临生养和教育后代的问题。他们由于普遍工资不高,很少能够给孩子请好的看护,孩子一般送回老家由父母照看,导致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而留守儿童厌学情绪、侵害和被侵害、祖辈教育监管缺失等问题不可小觑。

(四)学生方面

1.改变就业观念偏差。一些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多年的专家认为,目前正在困扰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不是大学生数量过多,更大层面上还是因为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偏差。目前,很大一部分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还停留在脑力劳动上面,不愿做要求动手的技术工作,如果他们肯踏踏实实地从事、钻研此方面的工作,基于他们较高的素质和较好的基础,必然会在岗位上有纵深发展。

2.换个角度思考问题。高职高专学生要从就业、地域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换个角度看待就业地域问题:发达城市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大城市生活节奏快、消费高、竞争激烈,而家乡城市生活节奏慢、消费低,与家人离得近,生活更便利。

总而言之,高职高专学生是否回乡就业,关系到地方经济的长足发展,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高职高专院校和学生家庭“全方位、多方面、长时间”的引导和协作,还需要学生本人自主转变就业观,不可能一蹴而就。

【参考文献】

[1]李光红,元晓庆.嬗变、现状与趋势:大学生就业形势跟踪调研(1982-2012年)[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2]成立平.论高职教育所面临的生源形势与对策[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3]唐琦,虞孝感.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趋势与问题[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5)

[4]王忠宏.关于促进东南沿海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J].中国发展观察,2011(12)

[5]刘凯玲.留下来的“孔雀”为何再度“东南飞”[J].中国就业,2014(3)

[6]严正,廖世忠.东南沿海经济区的跨世界战略[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6(12)

[7]刘晓菲.多措并举 力促高校毕业生在家乡就业[N].抚顺日报,2010-08-31

[8]王黎,霍荻,韦玮.对当代大学生家乡观念的分析和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5)

[9]姚利民.大学生孝顺观和家庭教育观的调查研究[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8(3)

[10]周彰.留守儿童面面观[J].农家之友,2011(4)

【作者简介】段 敏(1985- ),女,云南红河人,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科研处校刊编辑室主任,《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学报》副主编,硕士,研究方向:果树栽培与生理。

【基金项目】区域环境与高职学生就业关系的研究——以北部湾地区为例(SK13YB192)

(责编 王 一)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高专途径学生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赶不走的学生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学生写话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学生写的话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