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莹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学院,天津300350)
探析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几个维度
李美莹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学院,天津300350)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教育部一直非常重视并于2003年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改革是大学英语教学完善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乘国家腾飞跃起的大势,锐意进取,探索出一条适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英语教学之道。
大学英语;改革;融合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教育部一直非常重视并于2003年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此项工程一直被社会各界踊跃聚焦,业界也出现很多争鸣和教学理论。怎样坚持与时俱进,使大学英语课程能够锐意突出,优化教学现状,契合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身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笔者谈谈自己对改革道路的几点思考。
要确立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科学地对这门课程进行合理定位,这关乎一系列英语教育教学改革所遵循的基本路线问题。从宏观背景来看,面临的机遇值得珍视,挑战也是不容忽视的。我国已把“提高我国的教育国际化水平”列为2010-2020年教育改革的战略目标,这已经在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得以体现。这意味着大学生如果不具备符合国际化需求的英语水平,就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人才。另外,从个人需求的角度,几乎每个大学生都知道要学好一门外语。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对大学英语这门课程进行合理定位,这是我们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它决定了其相关改革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路线。从宏观背景来看,外语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把“提高我国的教育国际化水平”列为今后十年教育改革的战略目标,这意味着大学生如果不具备符合国际化要求的英语水平,就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人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是我们实施教学改革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其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综上所述,置于英语教学第一位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听说水平的提高,更要落实于有效交流。作为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对有些学生,尤其是新生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学生不惧怕笔试,成绩也不错,但让他们进行有效的顺畅的口语交流绝非易事,而那些从农村或偏远地区来的学生问题则更多,他们的语音语调很不标准,开口很羞涩,不自信。进入高等学校,这些学生比其他学生更急切渴望拥有一种技能:用规范标准的英语与他人交流。很明显,以前注重读写的大学英语课堂远远未能契合学生们的需求。除此之外,大学生也有一种冲动,也就是摒弃中学那种被动的由施教者牵着走的一言堂式的授课方式。这种被动的教学只能塑造考试擅长者,决不能培养熟练规范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课程要求》中阐明了既然想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学英语教学就必须与中学教育的应试目的彻底脱离,倡导主动性、创造性和个性化的学习。注重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也是我们教育者应注重的英语教学的维度。大学英语既是语言培训,也是拓宽知识,感受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平台,既是交流的工具,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人文精神。这样的教育初衷能在事实上帮助学生尤为形象、非常生动、更加深刻地洞察英语国家的民风民情和逻辑特色。所以,科学定位大学英语课程务必要密切关注上述几个目标,进而决策教学内容的编排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课程设置是教学过程的关键基础性环节,它直接关乎教学效果,关乎教学理论与实际教学的有效融合。常规的大学英语过程是一个混合体,听说读写译面面俱到,浅尝辄止,很难达到预定教学目标,学生的英语水平让自己找不到信心,老师更是觉得事倍功半。现实中,很多的学生更重视外语的实践运用能力的改善,把英语当做语言工具去达到实际交流的目的,因此,对听说能力的提高很是迫切。源于这样的初衷,很多学校陆续放弃了低效能的综合课程,将听说课单独安排,凸显了“用字当头,听说领先,注重实际能力”的新方法。有个别学校锐意创新,从大一新生开始启动由能胜任教学的外籍教师任教听说教学,受到学生广泛认可。学生们表示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因为学生们可以在学习中切实醍醐灌顶般地感受到外教权威准确的表达,这样的常识对改善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是有益的探索和进步。课程体系的建构必须同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相吻合,构建专业、科学、有鲜明特色的教学大纲。《课程要求》明确把语言综合知识、语言技能、语言实践以及专业英语类的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融合在一起。本人觉得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参照有些学者提出的“三平衡原则”,也就是语言与文化平衡,输入与输出平衡,必修课和选修课平衡,有些学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在原来听说读写两门必修课的前提下构建专业人才英语培养计划,这是有些学校在英语教学改革方面的借鉴之处和有益尝试,甚至通过考核遴选出相对优秀的学生单起炉灶,构建更高层次的英语教学计划,组织像演讲、英语辩论等专项训练活动或课程,竭力造就一批卓尔不群的能用英语进行高水平交际的时代所需要的人才。这样课程设置的基本初衷是保证各种水平学生在英语实践应用和综合素质两方面都得到充分改善和提高。
众所周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作为教育者,如果我们在酝酿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这种模式鲜明的特征就应该是新媒体、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过程,进而成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及有个人特色学习方法的摸索和发展。恰如《课程要求》所言,教学方法的改变意味着教学思路的重新建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老师的导向性必然体现的淋漓尽致,有些学校开始试图直接在局域网或校园网上进行听说教学与演练,通过这种方式,教学在一定范围内脱离了时空的约束局限。还有的老师认真研究,探索自行构建网上教学系统配以出版商附赠的网络学习资源,这样就更全面契合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另外,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和力度是否合理关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全局,如果想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改善英语水平,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先把听说读写译这些常用的技能从综合课程中分离出来进行个别教学,综合课程甚至可以适时放弃,再将听说读写译划分成不同的等级,如初级翻译、中级翻译、高级翻译,由此一来,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专业方向、不同学习层次的个性需求。新东方是一家有良好社会声誉的英语学习培训机构,越来越多的学生放弃低效单一的大学英语课堂,自愿自付高价到新东方等社会培训机构学习,与在校的学习相比深感事半功倍,这是对我们英语老师的警示,认真审视新东方与我们传统英语教学的差异,是新东方的成功,也是我们的尴尬,这其中的深层缘由就在于分类培训,逐项攻破。这恰恰印证了一位学者一再阐明的观点:“从语言学习的特殊规律来看,语言能力的培养通过强化和集中训练学习更为有效”。而对于此种现状,我们多数英语教育者感同身受,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分类教学,不管在效率上还效果上都有很大的改善,教师和学生也都能更快乐。高效的学习语言文化知识,这样的改革势在必行。
众所周知,全国各高校人才培养方式和培养水平各不同,各有特点,各有侧重。要求全部高校用英语开设某些专业课似乎不太现实,可能性很小,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需要理性思考的有全球化视野的现实课题。参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国大学培养的方向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所以,开展大学英语教学还有一个预期目的就是培养大学生在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下融入国际事务所需要的英语交际能力。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做好几个定位。各学校需要参照各个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定位,参照未来学生从事工作的实际需求,系统调研,理性科学地构建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例如,会展类的学生理应具备会展策划能力,甚至具备与国际同行交流的能力,数控专业的学生应该在掌握专业英语的基础上,具备在数控领域使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能力。所以,应用型大学的英语教学目标应确立为“英语能力+专业知识”=用英语从事专业活动和国际交流的能力。按照上述培养方向,在多数学校中,大学英语教学理应确立为:不但要立足于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尤为重视学生专业领域英语交际能力,英语教学要尽可能与专业课学习相互融合,培养运用英语交流的复合型人才的能力。根据新的目标,大学英语教学在目标设定、课程设计、教材选用、教师培训、课程评估方面需作详细的方案和论证。最重要的是,在新的教学目标之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帮助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计划,扬长避短,迅速找到自己的学术定位,适应新的教学发展需要。
改革是大学英语教学完善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乘国家腾飞跃起的大势,锐意进取,探索出一条适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英语教学之道。
[1]陈美华,等.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2,(12).
[2]程冷杰,秦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外语界,2013,(6).
G 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131-02
李美莹(1983-),女,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