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2014-12-15 11:05施敏静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50期
关键词:院校职业高职

施敏静

(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江苏苏州215200)

优化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施敏静

(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江苏苏州215200)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逼近,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对于一个高职院校来说,怎样才能适应中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教育发展,为企业提供大量可解燃眉之急的技能型人才,同时还能使高职院校自身的路越走越长,找到一个合适的社会及文化定位,是当今所有高职院校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体现出来的问题也渐渐被放大。本文针对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相关建议。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1.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首先,各地的高等职业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时候应做好相应的社会调查,对于毕业生今后的就业市场做一个理性的预估,使得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适应当地的产业结构,走不同于高等普通教育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路子。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强调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加大对于教师的培养投入,同时在学校的硬件、软件、实训基地加大投入,重点体现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化特色和职业技术能力的优势。但恰恰这几方面是我们现在正薄弱的地方,教师由于历史原因,操作技能不完善,实践经历较少,高等职业院校的资金投入较少,硬件、软件、实验设备、材料明显缺乏,这些都需要引起政府及社会的关注。但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及学校的自主盈亏是很难解决的,还需要全社会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关注和资金投入。其次,注重专业建设,推进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结合部。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社会生产的第一线,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改造传统专业,建设有特色有社会竞争的紧缺专业,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必须摒弃源于高等普通教育的课程体系,对大量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进行整合精简,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加大实验实训课程的安排,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减少理论课的安排。在课程中,突出对学生操作能力的要求,更新教学内容;基础理论课也应作为实验实训课程的理论辅助,以够用为度。专业课程的教学必须强调其针对性和实用性。

2.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应长期有效地服务社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适应经济、文化、科学的发展,适应专业化的客观要求;把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技术劳动者”变成“技术人文者”。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有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要使学生对工作、对职业、对资助创业有全面、完善的认识,注重学生个方面素质的全面培养。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同时具备了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两种特殊类型的教育。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案、教学标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与传统教育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因素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老师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独特的职业内涵,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双师型,教师在具备相关的专业技术资格如工程师、经济师等的同时,还必须具备企业实践的经历。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高等职业院校如何紧随时代潮流,努力建设一支高效、精干又具有实战经历的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师队伍,从根本上决定了高职院校其自身发展方向及发展深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将成为每个高等职业院校不同于其他院校的一个重点特色建设。

1.建立健全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国外的职业院校对教师的准入制度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在基本的学历要求的同时,相关的企业实践也是考量教师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并且高职教育基本是从本科院校的二级学院演变而来的,有着很浓重的本科院校背景,这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培养是有一定程度影响的。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对于教师的准入在职业经历这一方面,要求相对还不是十分严格,在条件相对成熟的时候,制定出区别于本科院校的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准入制度,将是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和完善职业教育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前提保障。

2.做好兼职、外聘教师的引进工作。必须做好兼职、外聘教师的引进工作。高等职业院校在引进兼职兼课教师时,必须根据学院的自身特点、发展方向及总体目标,进行合理的人才引进规划。人才引进必须有重点有需求,要了解自身需要引进的是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还是普通人才,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忌盲目,忌随意。应针对自身需求,结合中长期规划,做到高质的人才引进工作,指导人才培养。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相关政府职能机构都应以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为依据,指导建设符合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高等职业院校的“双师型”队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一是教育管理部门与高等职业院校应创造条件,鼓励更多的职业院校的教师到企业中进行各种类型的顶岗实践;二是鼓励有企业实践背景的教师继续进行学历深造,并选派教师定期到国内、国外进行培训,以获得先进前沿的教学方法;三是引进企业相关领域的优秀人才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兼职兼课教师,使学生更有机会了解企业实战案例,丰富教学活动。

三、政府牵头为高等职业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支持

总结国外成功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难发现,政府支持在其中起到决定作用。政府必须以制度创新来促进角色转换,以服务者的姿态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分类。科学的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质量指标,规范质量评价体系,以此吸引投资,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有序科学的发展。

1.建立有效的政府投入监督机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常性收入的增长,并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切实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平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即“三个增长”)。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将“三个增长”固定下来,并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严格遵守、切实落实。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的高等教育比较,还处在比较弱势的地位,各级政府重视也不够。同时,由于其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相对的教育成本也较普通高等院校要高,面对新社会形势下的职业挑战,政府必须加大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

2.建立合理的职业教育收费制度。企业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最终受益者,在我国,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力度明显不足。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向企业征收职业教育基金。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广大的在职员工获得进一步深造的机会,提高自身的职业竞争力,以此提高自身工资收入,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企业吸纳低技术人员,或者加强其对此类员工的培养,以加快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地方政府也可以出台相应政策,对于出资高等职业教育的企业给予税收上的优惠或者减免,从而提高企业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参与度。

3.改变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方式。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来源于高中或者是中专毕业生,他们大部分是因为高考失利而选择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本人甚至学生家长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定位以及学生学成后的社会角色是缺乏了解的。这样的情况,归根结底是源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方式。根据国外的成功案例,优秀的高等职业院校都有一套自成体系的招生模式,其在面向适龄青年招生的同时,也注重对于社会人的招考,工作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的深造的人不在少数。就我国而言,也应借鉴其成功经验,使高等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在生源的选择上各成体系。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都应该有资格参加这两类考试。高等职业院校的考生,在参加文化考试的同时也应参加相应的技能测试;而普通高等学院的考生仅参加文化考试。这样,不仅为考生提供了两次考试的机会,同时,对于高等职业院校以及普通高校来说,在人才选择上也有了比较明确的指向性,同时也提高了高等职业院校生源的水平。

4.政府应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扶植力度。国家应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深入的认知普及,使广大学生及家长看到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的好处,转变社会大众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固有认识,从而帮助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宣传。另一方面,加强各级领导对于高等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使其能充分了解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是提高地区劳动者素质,从而促进地方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一项基本保障。在经费支持方面,中央财政和省级地方财政也应拿出专款专项,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进行扶植,特别是对于实训基地的建设,政府应在制定大方向的同时,关注其长期、健康地有序发展。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应避免形式主义,切实落实资金使用,集中建设几个有特色、在行业中有领导地位的代表性实训基地。同时,各地方也应根据地区差异,建设支柱产业与奇缺专业人才的培训基地。最后,对高等职业教育实行贷款利率的优惠政策,给高等职业院校提供低息、贴息、或无息贷款。国家的政策性银行应在此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何小雄.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两个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2006,(1):92-93.

[2]邓小妮,熊正安.对高职教育”职业属性”认识的反思与批判[J].职业技术教育,2006,(4):23-25.

[3]盛艳秋,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20.

[4]魏所康,晏仲超,等.未来十年江苏人口发展与生源变化研究报告[J].江苏教育研究,2012,(16).

G 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218-02

本文系吴江区2014年度社科应用研究立项课题《职业教育与吴江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关系的研究》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院校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