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菁斐 刘刚田
摘 要 近些年,创意产业高速发展,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如何培养学生的个人创造力是设计类学科目前所要关注的重点。本文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分析了该专业的行业背景以及目前的办学特色,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提出了与市场需求和专业发展更加贴合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 环境设计 人才培养 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Prominent Industry Background and School Characteristics and Build
"Environmental Design" Personnel Training New Model
XU Jingfei, LIU Gangtian
(School of Art & Design,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He'nan 4710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ies,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social economy,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personal creativity is the key design disciplines currently be focusing on. In this paper, environmental design major example, the analysis of the professional industry background and the current school characteristics, starting from the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mode, teaching staff, etc., made with market demand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ore fitting environment for design professionals talents new model.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design; personnel training; new model
1 “环境设计专业”的行业背景
1.1 “环境设计专业”的认识与发展
环境设计专业是艺术设计学科下的专业门类之一,它是人类追求自身周围环境美的产物,所涉及的范围包括建筑内部空间设计以及建筑周围环境设计等有关人类生存和生活空间的艺术性再创造,是一种实用的艺术,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环境设计专业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起初只是针对室内环境的设计,1988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将室内设计专业改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这标志着环境设计的内容开始从单纯的室内环境扩展到室外环境,当时城市正处于加速建设的阶段,对室内外设计的人才需求量大,各个高校开始纷纷开设这一专业。
时至今日,随着人们审美和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创意产业发展迅速,作为艺术设计学科下的“环境设计”专业与其他设计门类一样推崇创新,在如今的人居环境领域中可以带动一些新兴的理念和思潮。除此之外,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大生产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日益明显,再加上人们“继承”意识的逐渐提高,对环境设计有了进一步的要求,“生态环境”、“人文环境”这类词汇出现在人们的眼前,环境设计如今不仅只是美化人们的生存空间,更多的是在美化的同时修复被损害的生态环境,并且能够保留前人对环境的理解,在创新的同时保留城市环境特有的历史风貌。这些环境问题、人类意识、审美情趣以及时代经济在不断地对市场人才提出新的要求,这也就决定着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要不断更新,随时代而变、随需求而变。
1.2 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进入21世纪,环境设计有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大环境中,城市建设、环境改善、旅游开发等需求日益突出,环境类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正召唤具有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环境设计人才的加入。从目前的就业情况来看,环境设计专业主要的就业单位有设计院、建筑公司和装饰公司等,这些企业、公司对人才的选择有着一定的标准:第一,要拥有良好的美术功底,能够具有较好的手绘表达能力(素描、色彩、速写、手绘效果图)和审美能力;第二,要具有良好的电脑操作能力,特别是环境设计专业所经常运用到的AUTOCAD、3DMAX、PHOTOSHOP、SKETCHUP等软件;第三,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并且可以将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到设计实践中;第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第五,知识面广,熟悉相关学科;第六,有一定工程施工经验;第七,具备团队协作能力。由此可见,环境设计对应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较高,如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高标准要求,就必须从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上开始着手,转变传统的培养思路,创新培养方案,以新时期市场需求为依据,培养专业型、贴合型设计人才。
2 我国目前针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环境设计专业在我国开办的历史尚短,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经验不足,可借鉴的成功案例少之又少。据调查,国内高等院校对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着培养目标缺乏针对性,课程框架设置缺乏整体性和学科交叉性,欠缺对学生个性能力方面的培养等问题。
近些年,由于受到西方国家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我国一些高校开始借鉴西方经验,尝试运用“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理论上还缺乏系统性,在实施过程中往往还停留在表面,没有从我国的市场需求、学校特性以及专业特色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往往会使学生学习的知识系统与市场需求有一定偏差。
除此之外,在教学方法上面不够科学,缺乏创新,有相当一部分高校还是以传统的教授方式机械地、教条地在进行各种相关课程的讲述。而环境设计专业属于一个兼具艺术和技术相统一、应用型、综合性的跨学科专业,涉及建筑、园林、美术、雕塑、人体工程学、心理学等领域,单一的讲授很难使学生完全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并且或会欠缺专业技能上的应用,导致学生不能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如何使学生做到艺术和技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我们研究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关键。
3 思考突出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3.1 建立适合人才市场需要的课程体系
一般本科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开设有通识课、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实验课等课程类别,根据环境设计应用性强的专业特点,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该相应加强专业课、实践课及实验课的比例和课时数量,让学生在基础理论课的引导下,更多地锻炼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打破传统机械的“教授”方式,让学生自由灵活地将学到的知识穿插应用到实践中,而且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在开设实践、实验课程时,可以与企业联合,开设一些有针对性的、可以为企业直接服务的课程,这样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更加贴合市场需求。
3.2 更新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3.2.1 导师引导模式
学生在进入大学初期,大多数都处于“朦胧期”,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很多都不会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并且对专业的认知微乎其微,这就需要一些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专业教师担任学生的指导老师,对他们进行思想、行为的引导以及专业上的辅导,让学生更快地融入大学教育的环境中,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更快地设置出专业目标及计划。除此之外,导师制也可以使教师更加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动态,按照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
3.2.2 工作室模式
工作室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较大的区别,它是以“项目”为中心,展开的项目式教学方法,需要制定“项目化”教学的专业学习标准、课程标准以及评价标准。按照项目需要,以学生为主体、项目为引领,自主地进行市场调研、讨论,形成最终设计方案,并参与项目的应用与施工。学生在进行项目设计时,能够接触到环境设计行业的设计与施工标准,在实战中应用,使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提升自身专业实践能力。在这种环境中培养出的人才毕业后能够快速有效地融入到工作环境中,这一点在当今人才市场需求中是较为重要的。除此之外,工作室模式的建立,可以促进各工作室教师团队针对专业研究方向开展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从而带动专业建设的全面发展。
3.2.3 “开门式”校企联盟、产学结合模式
针对目前“环境设计”专业的行业背景,传统的“关门式”教育方式已经达不到培养符合时代要求人才的目的,要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转换培养方式,根据专业特点,可尝试将“关门式”转换为“开门式”教育方式,也就是说,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习、实践活动,走出校门,进入公司或企业,与一线设计师面对面交流,这种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转化与实践能力的提高。
搭建校企联盟合作平台,与一些有代表性的企业签订实习、就业协议以及相关合作项目,采用“订单”的模式,共同培养人才,确保人才的“对口”适销。学校和企业共同商讨,以企业和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开设针对性强的课程内容,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相关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既可以将企业需求融入学校教学,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又可以培养出更加贴合企业需求的人才,缩短就业“磨合期”,使人才效益最大化,从而实现校企双方的共赢。
3.3 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保证本校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可以通过参加国内外专业研讨会、到企业挂职训练等方法来实现,促进专业教师更多地接触到专业前沿的资讯,保持专业的灵敏度。其次,鼓励教师参与社会上的竞标活动,通过竞标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可将设计实战经验带入教学,从而达到与市场接轨的教学目的。除此之外,将业界的专家、研究人员聘请到学校做兼职导师,定期开展学术讲座和专业研讨会,促进兼职和专职教师的交流互动,实现资源共享。
4 结语
目前,环境设计专业在国内正处于成长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环境”为环境设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空间。如何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中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需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即从市场环境对行业要求处着眼,从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中着手,调整不合理的课程体系及不科学的教学模式,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通过以上综合性的整改,使高校培养出的人才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符合社会市场需求,从而带动创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基金项目:河南科技大学重大教学研究资助项目(2013Z-003)
参考文献
[1] 江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视野下——实践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包装世界,2010(1):35-37.
[2] 张祥永,刘杰,于鲸.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类本科专业教与学观念的更新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2(7):92-93.
[3] 周保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学交流,2012(1):62-63.
[4] 廖建军,杨喜生,叶勇军.设计艺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湖南社会科学,2009(3):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