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高校品德教育途径探究

2014-12-13 12:03黄俊霖
关键词:印度尼西亚品德教育途径

【摘要】2013年8月2日,教政法12号文件《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全国普法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确实落实高校学生政治法制意识与品德教育,切实开展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提高大学生品德行为修养。由此可见,提升我国高校品德教育水平是我国德育工作势在必行的工作,本文旨在探究印度尼西亚品德教育的途径为我国高校品德教育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印度尼西亚  品德教育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160-02

品德教育简称德育,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思想意识教育、爱国意识教育、法制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是旨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热爱祖国养成良好的日常品德行为习惯。在印尼,没有鲜明的品德教育,其高校学生的品德教育主要是通过宗教教育、潘查希拉道德教育、公民教育等课程学习和社会服活动来开展德育工作。

1.宗教教育

1966年临时人民协商会议关于宗教教育与文化的第27号决议规定,印尼各级学校需要开设不同程度的宗教教育课程以鼓励学生信仰宗教、提升自身品德修养。高等教育阶段宗教教育课程往往体现在公共必修课上,任何专业的大学生每个学期必须进行研修宗教获得宗教教育课程学分并辅之以宗教祷告活动实践学分。缺少宗教教育课程学分,将被视为没有精神灵魂的人,品德操行是严重不合格从而丧失毕业的资格。大学生宗教教育的主要形式包括:日常宗教祷告和宗教课程学习。大学生的宗教教学往往教授学生宗教教义的哲学起源、宗教的作用、宗教在生活中的运用使学生明白宗教的产生以及对个人对社会的作用,从而坚守宗教价值观,成为品行良好的宗教信徒。

2.潘查希拉道德教育

1989年,国民教育系统法案2号决议规定,从小学教育到高等教育必须把潘查希拉道德教育严格落实课堂教学与及课程学习当中。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有:潘查希拉价值体系、潘查希拉的哲学考察、潘查希拉道德价值体现与运用、形而上学的潘查希拉哲学观、潘查希拉道德核心价值观、潘查希拉道德规范与准则、潘查希拉民族道德价值观等。通过潘查希拉道德教育课程教学旨在:首先,使大学生深刻认识潘查希拉原则;其次,让大学生接受和在日常行为当中遵守和执行原则;第三,敦促学生发扬和坚持潘查希拉中蕴含的人类优秀、崇高的道德品质,把巩固人民崇高的道德价值观置于首要的地位。

3.公民教育

2003年,印尼共和国国家宪法第20号37条规定,印尼公民教育是加强公民国家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公民教育的本质是通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国家与民族意识、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拥护民主与法制制度。具体而言,通过公民教育主要使学生达到以下三个方面要求:第一,价值观方面:(1)积极正面看待社会现象;(2)用公民教育理论指导解决现实生活问题;(3)理解印尼民主社会赋予的权力以及勇于独立承担国家给予的义务。第二,个人能力方面:(1)增长社会生活经验,做行为良好的社会公民;(2)拥有理想思考、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具有强烈批判意识;(3)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成为社会变革的中间力量;(4)具备基本的公民知识与技能,能够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积极履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第三,思想政治方面:(1)理解民主与法制的含义;(2)具备社会基本人权意识;(3)懂得处理国家与公民关系。

4.社会服务活动

自70年代以来,印尼政府文化教育将社会服务作为与教学、科研同等重要的高等学校三项任务之一,许多高校纷纷把社会服务活动作为“实际工作课”,并且还将社会服务活动计入实践学分,要求高校师生必须每年用3-6个月的时间到农村中举行社会服务实际工作课程。大学生在农村中主要对工、农、渔、牧业、教育、节育、医疗卫生、扫盲、兴修水利、公路绿化以及农村经济开发等方面进行农村建设调研或相关的协助与指导,一方面要进行工作总结、完成实践报告,另一方面还需要形成社会调研报告或论文撰写。通过实际工作的社会服务课程,实际上是从实践中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思想政治课,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与技能,了解社会,认清祖国发展的形势与任务还增强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的服务与奉献社会的意识,塑造了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品德行为。

5.启示与借鉴:

印度尼西高等教育部,强制性地要求私立和公立高等院校进行宗教教育、潘查希拉道德教育、公民教育这种显性的品德教育模式增进学生的品德修养,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意识的理论基础,提高大学生品德修养。另一方面,印尼高等院校通过社会服务活动训练这种隐性的品德教育模式,在无形当中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学生为人民为国家服务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塑造了学生良好的道德人格。我国高校品德教育比较倾向于显性的教育,特别重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教育,主要给学生灌输思想品德修养的理论意识,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的品德修养的实践活动。一定意义上,我国高校应当将显性的品德教育模式结合隐性的模式对大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培养,使品德教育更加完善从而切实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黄焕元. 印尼教育[M]. 广州市:广东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07.

[2]Dr.H.Sirajuddin M,M.Ag.,MH. The Urgency of Civic Education at Ptain (State Islamic University) in Indonesia (Evaluative and Methodogical Stud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Vol.2 No. 9;May 2012.

[3]王瑞荪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蔡昌卓. 东盟教育[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黄俊霖,广西玉林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东盟教育。

猜你喜欢
印度尼西亚品德教育途径
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未来的家园
印度尼西亚—省的天空变成了红色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论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群岛的仿宋锡钱
中小学生品德教育分类指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