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婧
(海南省农垦总医院耳鼻咽喉科,海南海口 570311)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为耳鼻喉常见疾病之一,多发于儿童[1]。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有耳闷胀感和听力衰退,尤其可造成儿童的听力损失,影响言语语言发育,应高度警惕和及时观察治疗。若反复鼓膜置管3次或3次以上,病程迁延超过2年就会发展成为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本文对选取我院于2010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16例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使用乳突轮廓化联合鼓膜置管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0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16例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共152耳,其中男64例,女52例;年龄8~37岁 平均年龄(20.5±6.3)岁;病程3~10年不等,反复发作,属难治性。临床表现主要有听力下降、耳内闷胀、耳鸣、耳钝痛等。将116例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8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样本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气管插管法进行全身麻醉。对照组使用鼓膜置管治疗:在显微镜观察下将鼓膜切开,完全吸出鼓室积液,如有黏稠液体则使用糜蛋白酶和地塞米松注射液联合冲洗股室腔,放入1.14 mm直径的硅胶通气管,以保证置管位置和管腔顺畅。治疗组使用鼓膜置管联合乳突轮廓化治疗[2]:切开皮肤至乳突骨面,使乳突骨皮质充分暴露,使用耳科电钻摩擦乳突气房,使其彻底轮廓化,并将乳突腔和鼓室连成一线,形成“共腔”。完全去除乳突腔、鼓窦和上鼓室内的病变组织,以及包裹听骨链内和咽鼓管鼓室口附近的发炎性肉芽等。之后进行鼓膜置管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3]根据患者治疗效果的不同,分为三级,治愈:听力完全恢复,耳部无闭塞感,耳鸣症状消失,鼓膜正常且积液消失,鼓膜导抗图类型由B型变为A型;好转:听力明显提高,有时会有耳闭塞、耳鸣现象,鼓膜有轻微凹陷,鼓室导抗图类型由B型变为C型;无效:听力无提高,依旧有耳闭塞、耳鸣现象,鼓膜凹陷严重,内有大量积液,鼓室导抗图一般为B型。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对患者手术前1周及术后8月进行纯音测听,以患耳的气导言语频率及气骨导差为检测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数据用±s来表示,数据差异采用两样本t检验,组间差异采用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0.56%),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χ2=4.731 4,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患耳数(%),n=58]
2.2 两组患者听力学检查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气导言语频率和气骨导差组间比较差异均不存在显著性(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气导言语频率和气骨导差均明显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气导言语频率和气骨导差降低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极显著(t=15.109 7,P <0.01;t=19.333 3,P <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听力学检查结果(n=58)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尚未清楚发病机制,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咽鼓管阻塞和功能不全是发病及复发的主要原因[4]。咽鼓管具有调节中耳腔内的气压、清洁及保护中耳腔的功能。此外细菌感染及免疫功能降低也能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因此对于一般的分泌性中耳炎可采用药物治疗及病因治疗,但是对于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的难治性患者,则需要使用鼓膜置管术进行治疗[5]。本文研究的116例患者均为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所以寻求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日渐重要。
鼓膜置管术可以有效的清除鼓室内积液,维持鼓室和外界大气压的平衡,降低腺体和杯状细胞的增生情况,减少中耳的非感染性渗透液的积累,并能辅助纤毛运动得到恢复,从而能使咽鼓管功能恢复,达到治愈分泌性中耳炎的目的。但由于术中出血,常常形成血块将中耳通气管再次阻塞,导致鼓膜置管的失效[6-7]。因此我们采用乳突轮廓化解决这一问题。乳突轮廓化可以增大鼓窦入口和鼓窦,开放面隐窝并磨除面神经、拱柱和鼓索神经三者之间的骨质,能够扩大中耳和乳突气房的容积,并且能够形成“共腔”,起到改善中耳腔负压状态的作用,并新建了乳突和鼓室,有利于鼓膜置管的通畅引流,能够提高鼓膜置管的成功率[8-9]。本文联合使用乳突轮廓化和鼓膜置管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鼓膜置管的总有效率,且两组患者的气导言语频率和气骨导差均有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说明乳突轮廓化联合鼓膜置管能够有效的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治愈率,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听力能力[10]。
综上所述,乳突轮廓化联合鼓膜置管对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简便,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1] 夏 军.鼓膜置管术后导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2,20(4):385 -386.
[2] 龙孝斌,冯晓华,张 涛,等.乳突轮廓化联合鼓膜置管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13):590-592.
[3] 钟庄龙,钟 纯,邱永亮,等.两种不同切口行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2,19(10):544.
[4] Khodaverdia M,Jφrgensena G,Lange T,et al.Hearing 25 years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of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in early childhood[J].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2013,77(2):241 -247.
[5] 刘 飞,史保轩.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463 -2464.
[6] 陈伟南,杨海弟,陈秋坚,等.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0,8(2):200-202.
[7] 路 婷,曹桂芳,郭爱萍.腺样体切除术联合显微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26(4):178 -179.
[8] Velepic M,Starcevica R,Bonifacica M,et al.The clinical status of the eardrum:An inclusion criter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secretory otitis media in children[J].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2011,75(5):686 -690.
[9] 佘秀梅,乔彦明,马 静,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分析[J].安徽医药,2013,17(6):1043 -1044.
[10] 冯晓华,龙孝斌,汪 建,等.骨导听阈提高的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3,10(2):231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