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虹,郎胜坤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1.特诊科;2.脑系科,天津 300162)
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为胆道系统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且恶性程度高,侵袭力强、病程进程快,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其发病率正在逐年呈现上升的趋势[1]。由于原发性胆囊癌没有早期的特异性表现,在早期往往被忽视或被误认为是其他的病症,临床发现的胆囊癌多属中晚期,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差[2]。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对原发性胆囊肿瘤进行MRI、B超以及二者联合检查,观察其对原发性恶性肿瘤的检查诊断的价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后诊断为胆囊恶性肿瘤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原发性恶性胆囊恶性肿瘤。30例患者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为45~75
岁,平均年龄为(58.7 ±4.3)岁,病程 0.5 ~3年不等,平均病程(1.1±0.3)年,患者入院前有胆囊炎及结石病史的有12例,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恶心、腹胀,部分伴有发热症状。所有患者都进行B超、MRI以及二者联合治疗。
1.2 方法 应用B超(采用Philips公司iu22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MRI(采用 Philips 1.5T 磁共振成像仪,8通道相控表面线圈)以及B超联合MRI对30例患者分别进行检查。具体方法[3]:检查前嘱患者禁食8 h以上。检查时,取左侧卧位及平卧位,必要时饮水取坐位,常规作右肋缘下斜切及右肋间沿胆囊长轴或短轴扫描,观察胆囊形态、大小、囊壁、囊腔内有无异常回声,同时观察胆道、肝脏、胰腺及肝门区是否肿大淋巴结等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设定显著性水平为P<0.05。
2.1 30例患者影像学检查所见 B超:腔内结节型:胆囊壁不规则增厚恶,胆囊腔内结节和肿块明显持续强化,典型表现为乳头状或蕈伞状,呈中等回声,结节自囊壁突向腔内,基底较宽,表面不平整。厚壁型:胆囊壁呈不均匀性增厚,呈弥漫型或局限型,往往以颈部、体部增厚明显,内壁线多不规则残缺不齐。肿块型:患者胆囊轮廓不清楚,胆囊无回声,呈不均实质型肿块。
MRI:腔内结节型:胆囊形态正常或增大,肿瘤位于颈部者胆囊增大明显,基底宽窄不一,边界清晰。厚壁型:胆囊形态增大或正常,胆囊壁局限性或弥漫性不规则增厚,且伴有不均匀强化。肿块型:胆囊区不规则肿块,胆囊腔被大部分或完全充填,原发病灶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STIR序列上病灶呈高信号,或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同程度强化,信号不均匀。
2.2 不同检查方法诊断率情况比较 B超诊断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19例,诊断正确率为63.3%,MRI诊断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21例,诊断正确率为70.0%,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联合诊断27例,占90.0%,与单独使用B超和MRI检查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30例患者各自检查方法结果比较[n(%)]
胆囊恶性肿瘤在50岁以上的年龄最为常见,且女性发病率较高,腺癌最多见[4]。胆囊恶性肿瘤因为早期无特殊症状和体征,并经常有结石的掩盖,缺乏实验室检查方法的敏感性,一旦出现腹痛、黄疸、腹部肿块等明显临床症状时大多已经属于中晚期,根治性切除率低,术后生存期短。而且原发性胆囊癌对放化疗不敏感,故早期发现并采取手术治疗是提高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5]。
原发性胆囊癌可能与慢性胆囊炎、胆结石关系密切,原发性胆囊癌有80%合并有胆囊结石。故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常常因胆囊炎和胆囊结石所掩盖,从而影响早期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目前临床主要以B超、CT以及MRI进行检查,尽管可以达到普及及推广,但是各自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100%正确诊断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6],甚至部分患者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机会,延误病情,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大大降低。本研究对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进行B超、MRI以及B超和MRI联合检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B超诊断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19例,诊断正确率为63.3%,MRI诊断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21例,诊断正确率为70.0%,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联合诊断27例,占90.0%,与单独使用B超和MRI检查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B超对原发性胆囊肿瘤可以清晰显示,特别是对早期原发性胆囊肿瘤的诊断具有优越性。但文献报道其诊断符合率约为43% ~88%左右[7]。据笔者经验来看,导致误诊的原因有[8-9]:胆囊结石伴发肿瘤时可能忽略了囊壁的改变;其次胆汁黏稠的声像易与肿瘤混淆,且当肿瘤侵犯胆囊管,并伴有肝内胆管扩张时,可能被误诊。
MRI尤其是MRI增强扫描可以清晰的显示胆囊内胆囊壁的软组织信号,尤其是对肿块型胆囊癌诊断更加清晰[10-11]。但已有研究报道其诊断正确率与B超相似,本组研究也证实此点。单独使用MRI对厚壁型胆囊恶性肿瘤难以正确诊断。
本组研究采用MRI和B超联合检查对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诊断率明显高于二者单独检查,二者联合检查结合了各自的优点,避免了MRI对壁厚型胆囊肿瘤的误诊,也增加了B超对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诊断率,减少了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误诊率,为患者早期诊断奠定了基础,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故临床医生在对胆囊改变的患者需要进行周密的检查,以免误诊。
综上所述,MRI和B超联合检查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显著提高了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正确率,减少了误诊率,为患者早期诊断提供了依据。
[1] 张 阳,兰 勇,牟永华.原发性胆囊癌诊治进展[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3,25(1):86 -88.
[2] 吕校平,司 苓.原发性胆囊癌的影像学诊断现状及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0,18(2):398 -401.
[3] 洪锐东,方锡明.B超胆囊排空功能测定的改良方法研究[J].安徽医药,2013,17(5):803 -804.
[4] Inui K,Yoshino J,Miyoshi H.Diagnosis of gallbladder tumors[J].Intern med,2011,50(11):1133 -1136.
[5] 孙艳军,孟翔凌,陈 伟.32例老年人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治[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0,45(1):133 -134.
[6] 沈燕玲,陈镇标,蒋敏姬.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33 -34.
[7] 申玉玲.二维超声联合CA19-9对提高胆总管结石检出的价值[J].安徽医药,2012,16(10):1477 -1478.
[8] 唐广山,刘金有,周光礼,等.原发性胆囊癌的MRI与B超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 CT 和 MRI杂志,2012,10(1):60-62.
[9] 费 翔,刘 强,吕发勤,等.超声造影在胆囊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CD].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1,8(12):2550 -2557.
[10] 黄穗乔.原发性胆囊癌影像学特征与评估[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1(3):204 -207.
[11] Xie XH,Xu HX,Xie XY,et al.Differential diagnosis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gallbladder diseases with real-time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J].Eur Radiol,2010,20(1):239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