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变—— 解读庸堂

2014-12-13 06:43刘鹏
中国民族博览 2014年1期
关键词:张鹏书法家笔墨

文/刘鹏

张鹏简介

张鹏,别署庸堂,雅昌文化集团策划出版中心总监,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丰台区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

墨梅图

仁者不忧

老子《道德经》句

书法是流变的艺术。这既指书法家创作求新求变,希望与前人拉开距离,也指对书法的评判,因为环境的差异,必须有所修正。庸堂的书法来自内心,多年注重创作,同时不废临摹,学习古人的笔墨程式,在他的一系列作品里能够看出他有很高的悟性,其特点在于自然融洽的汲取消化古人的笔墨精华,在创作中做到既不拘泥古人,又不追逐时尚,凭着自己的感悟和积累在反复的创作探索中,求得自我。

石涛说:“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人自有此认识,今时书法家更应追求自我意识。无可否认的是他的艺术天分和对于书法艺术的执著,运用自己手中的笔墨语言,达到灵动自如、功力老到、兼容并收的境地。观其笔墨沉静内敛,秀润中见厚重,若不经意中见经营,读他的书法作品,感到其内在的意蕴相当丰富,他的毛笔无剑拔弩张、肆意张狂之习气,在当代青年书法家中具有如此素养实为难得。

奉遵原心

远日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里提到“草情隶韵”的观点。笔者非常赞同。越是表现性情的作品形式越是需要古意的渗入,得古意者得真谛。上溯魏晋的草书,观览经典作品,最能触及心灵的东西就是点画线条的朴华简约,并且里面存在大量的隶书线条和转折搭接的原则,当断则断,当连则连,恰到好处,自然流露,无一矫揉造作之感。这是古人高明的地方,也是今人很难企及的地方。

庸堂的书法,走二王一路,深得古法,得大王之结构架势,得小王线条精神。整体的错落衔接借明清大家之精髓,他将传统与现当代审美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其作品很多是通过前期大量临习古人经典之作,练就自己娴熟的手上功夫,在不被约束的前提下,在不为“展览而创作”的前提下,书写着自己的生活。

在不断的追摩上溯中,认真总结前人笔墨技巧,深入研究古人书论精华,并且在此基础上有了大量的思考和疑问,在学书的道路上拜访当代大家,触类旁通。作品章法和形式并没有拘泥于一成不变,而是在突破传统的表现形式;线条结构张弛有度,参差错落,“大珠小珠落玉盘”,用墨变化丰富,深得古人气韵。

西宫

汉陶奁题拓

“草情隶韵”,即是需要大量篆隶的线条结构来支撑草书的快速变化,要不然就是拖沓无理之势,无一点可留得住的东西,更谈不上什么抒发性情之类的话语。一切的技法都是能靠时间来补给的,但是韵味和对待书法的态度是不可不补给的,这是靠修为和阅历来滋养的。

我和张君庸堂相识以来接触很多,在他身上那种沉静内涵、文质彬彬、勤于用功、深于思考的气质,让我受益颇多。随着彼此的熟悉程度,慢慢地我也能感受到一个男人在自己艺术追求道路的艰辛和曾经付出的努力。

“书法是中国人的信仰”,细想一下这样说还真是很准确,庸堂作为书法的信徒,坚持自己的梦,用虔诚的态度对待书法,令我内心由衷升起敬佩之情。有才的人不甘寂寞,流变的艺术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人在变,艺术跟着也要变,唯一没有变的就是对待书法的那份虔诚。

猜你喜欢
张鹏书法家笔墨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main components in ceramic raw materials based on the desktop LIBS analyzer
Competitive effect between roughness and mask pattern on charging phenomena during plasma etching
书法家周如璧
基于PLC控制的平移式自动门设计
笔墨童年
书法家·谢 锐
小小书法家
书法家
理发风波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