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搭古建筑模型,听专家讲古建筑知识,参观典籍博物馆……近日,近200名中小学生参加了“走进典籍博物馆大课堂”系列活动的启动仪式。首场活动以国家典籍博物馆首展之一“样式雷图档精品展”为依托,建筑学家梁思成哲嗣、知名记者梁再冰,中国古建筑模型工艺师赵广智与少年儿童在现场进行了互动。
昨天上午,“北京市中山公园开放百年大会”在中山公园召开,中山公园开放百年系列文化展也与广大游客见面,游客入园即可免费参观社稷文化展、北京中山公园园史展以及中国中山公园图片展。1914年10月10日,这里被开辟为中央公园,成为首个对外开放的皇家坛庙。本次纪念活动中,公园以《大清会典图》中的社稷坛图为依据制作了大型社稷坛木雕沙盘,还原了清朝社稷坛建筑格局。
10月9日上午,开封市大相国寺大雄宝殿梵音雄浑,一场百余名僧众参加的盛大的恭迎钧瓷《四大菩萨》祈福仪式正在进行。由禹州坪山钧窑设计烧制的钧瓷《四大菩萨》成为大相国寺镇寺之宝(如图),被该寺永久收藏。
“北京老字号”展览日前正在首都博物馆方厅举办。该展览由北京市商务委员会与北京市文物局合作主办,首都博物馆承办,北京市老字号协会及各相关老字号企业协办。“北京老字号”展以表现北京老字号“诚信”的经营理念为展览主题,贯穿展览始终,通过文物、实物、半景画、照片、图、表、模型、视频等手段,以近260组件展品,比较丰富地展现了北京老字号的内容。
10月10日下午,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制片方与韩国影视制作公司相关代表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授权协议书,这也意味着这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中国电视连续剧将正式走出国门,向世界输送中国文化。
日前,陕西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馆藏丝路古币展览正式亮相,1335枚馆藏丝路沿线各国的珍稀古币货币串联起古丝路沿线国家交流交往的历史。与此同时,由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中国文物学会青铜专业委员会理事林文君带来的《丝绸之路古国钱币专题讲座》在博物馆报告厅开讲,系统讲述关于丝绸之路古国钱币分类、丝绸之路古国钱币文化类型及丝绸之路古国钱币的分期等知识内容。
13日,敦煌研究院与故宫博物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敦煌研究院举行。双方将遵循合作协议书,依托各自资源优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着重于文物数字化、保护修复研究、教育培训、开放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开展合作。
历时近两年、耗资3000余万元的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古建大修、展览陈列改造等工程日前完工。修饰一新的博物馆昨起重新对外开放,不仅新增了外国钟铃展厅,而且用3D扫描技术为参观者展现了永乐大钟的铭文。
在东京中央2014秋拍会上,明代仇英 《松下人物图》以6亿9000万日元的劲爆价落槌。据拍卖会后统计,仇英《松下人物图》最终成交价为8亿178万日元(落槌价加买方手续费)。这件藏品为设色绢本立轴,落款“弟子仇英实父拜写”,该作品为水田竹圃旧藏,收藏印为“棣邺轩藏书画印”“耕读传家”“溪南吴氏希宾家藏”。该藏品流传谱系纯正,值得收藏。
10月20日晚,由三门峡市戏曲研究中心创排的豫剧《画皮》亮相意大利那不勒斯国际艺术节,令欧洲观众领略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
22日,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法国总统奥朗德分别题写序言并共同担任监护人的“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在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无论是展览级别还是展出规模均属鲜见,全面呈现了中国汉代瑰丽的文化遗产。
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明天将在扬州国际展览中心拉开帷幕。工艺“双展”同期在扬举办,让人十分期待。昨天,记者探营布展现场,带您抢先“品尝”470多家参展商烹制的工艺“大餐”。
“册府千华——江苏省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正在南京图书馆展出,这是南图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古籍展览,南图把压箱底的“货”都拿了出来,数量多达200部,包括最受瞩目的明内府所抄《永乐大典》残页、研究明代南京马政的《南京太仆寺志》,以及宋拓《灵岩寺宋贤题诗题名集拓》、《史记》130卷。此次展览展板介绍一改过去太学术、太小众的风格,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为读者做一次古籍知识普及。
10月25日,连州市人民政府在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召开2014(第十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新闻发布会。会上连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周冬梅和段煜婷艺术总监介绍了今年摄影展的筹备情况和专业主题,并特别推介了连州独特的山水、人文、民俗、美食。
2014年11月17日至2014年11月24日,将在广州图书馆举行“2014地道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图文展”----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巡礼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文化厅主办,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协办。
广州海事博物馆修建性详细规划已经获批,标志着这一酝酿了十多年的项目距离正式开工又近了一步。根据规划,海事博物馆与南海神庙相邻,整个博物馆用地超过一半为水域,博物馆主楼宛如一艘大船漂浮在水中央。
《中国民族博览》杂志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