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验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大放异彩

2014-12-12 21:42:38王倩
关键词:任务驱动体验评价

王倩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文以《海底世界》的教学实践为例,浅谈关于体验式阅读教学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体验;多种方式;任务驱动;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3-075-1

一、多方尝试,增强体验主动性

1.课前预习体验,锻炼自学能力。

体验的过程,就是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在课前,学生根据指导做了简单的预习工作。通过自己对课文的预习,从而产生个体体验。从生字词的预习掌握到对整篇课文的个体感知,这些都是学生个体的体验活动。从小组汇报的情况来看,课前的预习体验取得很好的效果。这样的课前预习体验,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缩短了字词教学的时间,而且相比传统的多遍朗读字词的掌握效果更好。而课前的体验学习活动,也是学生作为“天生的学习者”主动学习的体现。

2.生字教学体验,感受汉字魅力。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生字教学依然是重点。汉字不仅仅是用来记录的书写符号,也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生字教学中,可以与古汉字相联系,让学生在生字的学习体验中,感受汉字的魅力。

比如生字“底”的教学,“底”这个字难点在于很多学生容易漏掉最后的一点。传统的生字教学会把“底”和“低”“抵”“纸”进行形近字的对比。通过对比,区别不同,从而掌握生字。这样的教学方法,容易出现学生课堂掌握效果好,而课后写起来仍然犯错的情况。所以在教学“底”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和古汉字进行对比。先从学生已经掌握的方面切入——说出它的结构和偏旁部首。之后向学生提问“去掉偏旁部首,你认识吗?”有的学生说“是姓氏的氏”,马上就有学生进行反驳——“比姓氏的氏多一点”。在他们发现的基础上,出示“氐”和“底”的古代金文写法。通过文字的字义和字体书写的演变,学生们在惊叹汉字的形象性中也自然理解记忆了这容易漏掉的一点。通过这样的生字教学,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掌握记忆,同时体验感受了汉字的魅力。

3.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朗读情境。

朗读,是课文学习的有效方式,对学生的语言发展、情感熏陶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我们认识到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学生朗读兴趣不高。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在体验课堂中,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在这一课中,海底世界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对学生而言是神秘且陌生的。如何让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合理、有效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海底世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学生们无法潜入真正的海底,带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聆听,而仅仅依靠教师的讲授,是不能让学生真切体验到海底声音的奇妙和有趣。于是,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海底世界的声音。学生们一听到,就产生了浓浓的兴趣,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文本的生动,从而激起了他们朗读的兴趣。在朗读海底声音部分,学生们跃跃欲试。他们通过朗读,读出了自己对海底声音的感受,这一朗读环节趣味盎然。

4.运用游戏方法,深化体验感受。

三年级的学生受限于自身知识储备和情感经验的有限性,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为此,根据学生喜爱游戏的天性,以及形象思维占主导的特点,可以进行角色扮演等活动,将学生带入文本,在形象、直观的体验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本节课的难点是“理解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海底动物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有意思的,却也是陌生的,因此对于它们的活动特点不能准确的理解掌握。比如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学生们对于“肌肉伸缩”的理解存在困难。通过联系生活中常见的蚯蚓等依靠肌肉伸缩活动的动物,再让学生自己演一演,在趣味表演体验中突破难点。

二、任务驱动,提高体验有效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体验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已经是普遍,但有时只是流于合作探究的表面形式,并不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教学设想。探其情况原因,往往是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真正投入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对自己在小组中的定位不清晰,因而对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学习缺乏理解。以本课第三自然段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例,在进行之前,就清晰出示学习要求——请你读一读第3自然段:(1)画出中心句;(2)找一找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动物,这些动物怎么活动的;(3)选择你最喜欢的动物,依次在组内交流它的活动特点;(4)完成后请小组长举手。以明确的任务要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通过小组交流,组员们的思维进行碰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做好引导和调控,激发他们探索发现的能力,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学习,从而提高体验学习的有效性。

三、评价到位,激发体验参与度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会产生期望效应,学生会按照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积极的期望和肯定的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动力,从而做出积极的行为。学生的发展程度存在差异,因此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等往往处于不同程度和阶段,所以在课堂中,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表达反馈。如在“向大家用你喜欢的方式介绍你最喜欢的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这一环节,有的学生可以带着生动、有趣的动作一边表演,一边用语言讲解;而有的学生只能拿着书读一读。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捕捉学生课堂表现的闪光点,用针对性强的、充满个性化的评价语言激励学生。肯定学生优秀的表现,也要鼓励一些能力稍弱学生的表现,肯定他们能流利朗读介绍的同时,鼓励他们放下书本动一动等,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激发体验参与度,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中找到作为“主人”的位置,体验到参与学习的喜悦,培养主动学习的自信。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体验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33:48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18:2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55:34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06:5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3:55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