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阿甘正传》与美国文化

2014-12-12 09:47◎周
参花(下) 2014年9期
关键词:阿甘正传阿甘珍妮

◎周 莉

浅谈《阿甘正传》与美国文化

◎周 莉

作为一部以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来说,《阿甘正传》从艺术视角与票房收益上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纵观整个影片的文化内涵,潜藏在这部励志片中的美国社会价值取向的内在语言,通过进行历史的回溯对当代流行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进而烘托出整部电影的主题,即对美国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本文通过对影片《阿甘正传》进行分析,并以美国文化角度出发对影片的潜在语言加以释疑。

阿甘正传 美国 文化

影片《阿甘正传》中描绘了一个智商仅有75的小人物阿甘,在穿越战后美国的风雨后,最终走向成功的故事。本部影片上映伊始,便创造了不菲的票房成绩,全球6.57亿的票房神话,不但一举击败了同年成绩突出的《肖申克的救赎》,也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等多项大奖的殊荣。电影以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使观众了解阿甘曲折的人生历程的同时,充分展示了美国精神,以浓墨重彩的一笔勾画出了美国社会中平凡人的特别人生。阿甘通过奔跑所带来的一系列生活奇迹,为人们点燃了希望的火种,在观影的同时体验到别样的生命感悟。

一、《阿甘正传》对美国文化的体现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充满着动荡与迷惑,黑人民权运动及反文化运动浩浩荡荡地推行着。其中反文化运动,是指当时美国青年人的一种价值取向及生活观念的外在表现形态,以反战、反主流文化及价值取向为主要特征,在美国多地时有抗议活动举行。在这场大规模的反文化运动之中,年轻人充当了主人公角色,对当时的美国政治及文化领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这一段深刻的历史,在影片《阿甘正传》当中也有所体现。影片中的珍妮,希望自己是一只能够飞翔的小鸟,从而逃离让她痛苦彷徨的地方,摆脱男性的压迫,其身上所显露出的对反叛与回归的无奈,以及对自由的向往,深深镌刻在每一个观影者脑海中。正如她所说的:“我想代表我自己和人们进行对话,可以与他们一对一的交流、沟通。”这是女权的萌芽,对自由与平等的渴望,她希望获得与男性同等的权利与地位,作为有尊严的独立的个体来生活。但是,在电影中,她的结局却十分悲惨,她最终因反叛受到惩罚,并向整个社会妥协,成为了一个符合传统价值取向的妇女。在她行将就木时,阿甘依旧接受了她,二人的结合使她拥有了自己的家庭,成为了合法的妻子与母亲,得到了认可与尊重。

在反文化运动的浪潮中,女权运动的结局也在影片中给予了深刻剖析,在对传统文化加以否定的同时,妇女并没有因为获得解放而重获新生,反倒因传统价值观念的沦丧而不知所措,生活毫无方向。在影片最后,她们选择走向美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家庭之中,从而融入主流文化,最终得到回归,这是对美国传统文化回归的一处独到的处理。

二、《阿甘正传》对呼唤传统价值回归的体现

影片《阿甘正传》的拍摄背景取材于上世纪中期至末期的美国社会,当时的美国在越南战争后社会中充斥着不安因素,国家首脑的接连替换以及政界丑闻的层层迸发,令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动荡局势中。在这种生活背景下,人民渴望社会传统文化价值的回归。在美国当时所流行的反文化运动中,随着运动推向高潮,显现出了很多荒诞不羁的现象,这种现象使得反文化运动的社会支持度急剧下降,并于最终以失败告终。影片中的珍妮,她的一生便伴随着反文化运动的始末,她积极参加女权运动、反战运动和性解放运动,但最终却沦为瘾君子,并因吸毒感染艾滋。她为了流行文化四处奔波,转战于美国各地,只为了追求她所谓的自由及独立,但事实上,这场运动并没有为她本人带来任何利益。她为了出名而证明自己,在《花花公子》杂志上刊登裸照,并被迫辍学;为了实现理想做一位歌手,在台上裸体演唱。

珍妮的反叛之路代表的是当时美国社会的大多数,在当时。更多的人处在一种盲目的跟风状态中。其后,珍妮找到了一个热衷于嬉皮士文化的男朋友,并且跟随他一起投身到了反种族歧视的浪潮中,并在此期间沾染了毒瘾。随着之后性解放运动的展开,珍妮也彻底走向了一条毁灭的道路。在身患艾滋病后,她告诉阿甘自己得了一种新型的无药可医的疾病,在历经一生去追逐自己的所谓理想后,回头再看,她除了伤痕累累的身体外别无所得。但是在电影最后,她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阿甘在她人生的最后旅程选择了一直陪伴。珍妮接受了阿甘的求婚,两人最终组成了一个家庭,并拥有了自己的孩子,至此,电影把对传统价值的回归推向了高潮,表达了传统文化最终的回归才是珍妮获得幸福的真正原因,才是主流文化的最终归宿。阿甘的自身因先天缺陷而并不完美,但是他所拥有的善良的本质、乐观向上的态度却比多数人要突出、优秀,这种与生俱来的天赋代表着影片所希望表达的美国传统价值观念。

主人公阿甘从小因为弱智而被周遭的人所欺负,在对人物的设计上,电影也传达着一个重要的隐含语言,那便是在二战之后,人们的思想处在重塑阶段,社会的动荡将人们的思想引向混乱,而传统的价值观念却饱受质疑,在新时期的文化浪潮中,传统观念被年轻人所摒弃。而阿甘的生活就像是流行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缩影,大家看到的是一个先天弱智有生理缺陷的人,但对他的美好品质视而不见,他像美国传统文化一样被形形色色的流行文化冲击得满身伤痕,后又在各项流行文化兴起的浪潮中艰难地生存,在受到多方打压嘲弄时他依旧顽强、乐观,哪怕其生存空间一点点被蚕食、压榨,生活的困境令他举步维艰。其后,在流行文化的浪潮中,阿甘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加入了摇滚乐队,期间染上了毒瘾,流行文化的自由、独立风气攻进了传统文化缩影的阿甘的思想中,他开始沉溺其间,并对摔跤所带来的虚名沾沾自喜,走上歧途。这个情节在影片中所隐含的便是传统文化受到流行文化的冲击,其价值观念跌落历史的谷底。战争与社会动荡令美国人民的思想上发生了极大变化,从在传统文化的坚守上坚定不移转变成了怀疑、否定,在新思想的指挥下,大家茫然地跟风,但是随着社会动荡的加深,人们又开始反思历史,并将传统文化价值观念重新推行到主流文化之中。

三、《阿甘正传》对美国文化中家庭观念的引申

美国传统文化中,将未成年的子女与父母双亲定义为传统意义上的核心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之中,父亲一般会外出工作,母亲担任家庭主妇。有研究表明,在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社会中,具备上文所述的在美国传统意义上的核心家庭比例是全部美国家庭的7成,但是直到90年代初期,这种核心家庭的比例只有8%。这种情况的出现,绝大多数因为观念的改变,也因为离婚率的上升。妇女观念的改变使得大多数美国女人选择外出工作,而不是在家中照顾家人的日常起居,因为不完全依赖男性抚养而丧失自主权,故此离婚率的增长也可以归为妇女思想转变的重要因素。妇女思想的转变无疑是打破这种美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的重要因素。在电影《阿甘正传》当中,我们也能够看出美国文化中家庭传统观念改变的迹象。在这部影片当中,阿甘与珍妮都是单亲家庭,这也恰恰是影片对美国文化之中家庭观念的引申表达。

在影片中,阿甘从小没有见过亲生父亲,由母亲抚养长大,而珍妮从小便与父亲生活在一起,还常常受到父亲的性骚扰。影片结尾处,阿甘与珍妮的孩子最终也生活在单亲家庭中,阿甘则做了一名单亲爸爸,这种连贯式的家庭背景并非是单纯地对美国文化中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消亡的公告。在电影中,阿甘的形象一直是勤劳、善良、奋进,因此和珍妮相比也更加具有社会责任感与家庭责任心,在抚养孩子时应当会更加得心应手。从此我们不难看出,该部电影不但对传统家庭价值观进行了引申与呼唤,更对父亲在家庭当中所担当的责任给予了暗示。在阿甘的抚养之下,他的孩子会过着较之两人相对平静而欢快的生活,而影片最终所告诉我们的是:在从小没有母亲的条件下,只要有一个和阿甘一样正直、善良、富有责任心的父亲,即便是单亲家庭,也可以获得健康的成长环境。

纵观阿甘与珍妮的一生,影片也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两个人同样的家境,但是珍妮拥有美艳的气质,阿甘从小就喜欢珍妮,但是珍妮却不喜欢他,这是电影中的又一隐喻。如果阿甘所代表的是传统文化,那么珍妮所代表的当时的所谓主流文化,对自由、理想的追求,则必须在经历一大段歧途之后绕回到传统文化之中。影片所反映出的美国社会对美国文化中价值观念的转变,从主流到非主流,从传统文化到新思想运动,在质疑与否定之中反思,并最终达到文化回归、价值观念回归、传统家庭观念回归的历程。

[1] 一石.从《阿甘正传》到《阿Q正传》的文化联想[J]. 零陵学院学报.1998(04)

[2] 赵陆.试析影片《阿甘正传》中的象征意义[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04)

[3] 延俊荣.成功的秘诀——电影《阿甘正传》的语言分析[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0(03)

[4] 朱葵.观看《阿甘正传》,解读人生支柱[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08)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 徐瑞)

猜你喜欢
阿甘正传阿甘珍妮
《太空的故事》
珍妮曲奇饼干
珍妮·古道尔
《阿甘正传》读后感
英文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
成功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浅析《阿甘正传》
因为《阿甘正传》我来到了美国
藏在心底的自责
真人版阿甘
《阿甘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