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好的文学
——浅论绘图书《阿春奶奶的手》

2014-12-12 07:28赵志刚
参花(下) 2014年6期
关键词:兰盆蒲公英爱情

◎赵志刚

真正好的文学
——浅论绘图书《阿春奶奶的手》

◎赵志刚

《阿春奶奶的手》是由日本著名儿童文学家山中恒创作,著名铅笔画家木下晋绘图完成[1]。作者以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阿春一生起起伏伏的多舛命运为线索,展开了一次对人生、命运和爱情真谛的探索,并歌颂了劳动的伟大。本文主要从作品的创作手法,语言特色和主人公的爱情人生等,多角度评析这部作品。

阿春奶奶 勇吉 创作手法 文学语言 微处见大

一、“悬念”的书名

《阿春奶奶的手》,初看到题目,大多数人会以为是阿春在说她奶奶的故事。阿春奶奶是定语修饰手,也就是说作品的主题是手。进一步就会猜想阿春奶奶的手怎么了,难道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它是不是变异的长有六根手指还是畸形的丑陋?阿春奶奶因为某个意外而失去了手,是个残疾人,在别人异样的目光下,生活一直很艰辛,作者通过她要讲一个励志故事?封面上有一只干瘪和一只柔嫩的手欲要相握,会不会讲阿春奶奶的儿女都去世了,她一人把她的孙辈抚养成人。还是她是个孤儿院的院长,收养了很多孩子把他们不求回报地都一个个带大,来歌颂她人格的伟大?被这么多的疑问与不解缠绕,我们只能翻开作品去寻找答案。这么一个别有歧意的书名,吊动着读者的胃口,极力引导着他们进入书中的世界去。

二、“欧亨利式”的结尾

其实整部作品就是在讲阿春这个人由生到老的过程,阿春奶奶就是作品的主角,她的手除了长了颗黑痣也没什么特别的。再后来喜欢她的勇吉承诺过说要娶她,但是过了好多年他都没回来,阿春也经历了很多人世的巨变。可是突然有一天他居然又回来了,而且娶了阿春,组建了家庭。阿春一生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和不幸,劳苦一辈子,最后勇吉也先他而去,子女也不在身边,作品应该会以悲剧结尾,但在最后阿春奶奶却说,自己这辈子一直是幸福的。但是这样的结尾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有三样东西爱、责任与勤劳,是阿春成为幸福的人不竭的动力。年幼时父母早逝,怀揣着对兄妹和祖母的爱扛起负担家的责任,勇吉离开后,坚守彼此诺言的责任,对爱情持着坚定的信仰,后来他们结婚后,履行着对孩子与丈夫的爱,又挑起对家庭的责任。一个心中有爱,有责任,勤劳付出的人,永远都是幸福的。

三、真正文学的语言

一部好的文学,一篇好的文章,它最基本应该有“好的语言”,因为文字是架构作品最基本的砖块。而好的语言应该是瑰美华丽,辞藻优雅,文采斐然。但是其实,真正好的文字,真正文学的语言,是天生丽质的,不需要过多的服装和饰品。每个达到极致的事物,都是最朴素和平凡的。庄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智若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描绘的正是这种境界。真正文学的语言是最纯粹,最素雅,最简洁的语言,是最有穿透力,直指人心的语言。《阿春奶奶》这部作品里,所使用的正是这种最精品,最上乘,最美好,最符合文学的语言。“打那以后,过去了好多年,阿春的奶奶去世了,妹妹也嫁人了,弟弟毕业后进城做了公司成员。”“可是,勇吉连封信也没来过。”短短几句朴素简单的语言,叙述了多少辛酸和苦楚,又隐含了多少难言的坚贞和守候。“儿子长大没有接父母的班,大学一毕业,两人就进了公司,他们结婚后从父母家搬了出去,也许因为工作忙,他们很少回来。”“街上卖糕点的店越来越多了,来他们店的顾客就一天比一天少,尽管如此,阿春只要和勇吉一起做糕点就感到很幸福,她从来没觉得寂寞。”同样朴实简约的文字和语言,将一个人对劳动的信仰和夫妻亲密无间相融为血缘亲人的感情,描写得淋漓尽致。像这样精纯,言有尽而情与意无穷的语言始终贯穿始终,架构出整部作品的血肉。

四、关于爱情和幸福

爱情是朴素的艺术,幸福是自我的领悟。阿春生来就在贫苦家庭,注定她要受一辈子苦。从小就帮忙承担家务,下地务农。年幼双亲俱亡,她又要挑起照顾家庭的重任。而一直喜欢她的勇吉,跟她从小是同学,打小就欣赏她那灵巧能干的手。有一次勇吉看她编的花篮很好看,想要一只送给他妹妹,无意间发现她手上的痣说,“你的手真巧啊,还长着黑痣呢,忘不了”。其实他忘不了的,不仅仅是这颗痣,这双手,并且是这个人。他对阿春的倾慕之意,已表露无疑。

后来在一次盂兰盆舞会上,勇吉再一次见到阿春。第二天他告诉阿春他在学西式糕点,等他学成想开家店并回来娶她。阿春答应了,之后好多年都没一点消息。这几年里阿春的奶奶死了,连妹妹都嫁了,弟弟也毕业工作了。按理说,一个女孩子家人尽皆过世,无依无靠,应该会有亲戚或朋友给她介绍对象,让她早点嫁人,日子和生活也有点可盼。再说那时弟妹都小,自己一个女孩子家怎么养的起。而且勇吉也只是口头一说,这么多年不知所踪,谁知道他是不是早成家了,这只是个善意的谎言而已。而谎言始终打败不了阿春对爱情那份坚不可摧的信心。可见她对爱情是如此简单的执着,执着地旁人看了有点傻。当初勇吉向她表白时,一个少女一个花样的年纪,她应该有多欢喜,在无数个长满繁星的夜晚,依门祷告快点能与勇吉相见,夜夜对自己的孤枕尽诉愁肠。她应该跟自己的闺蜜,吹嘘勇吉有多英俊有多能干,在她们还无人问津时,她已经坠入恋爱。可是她却选择将这份难得的爱深藏在心底,在岁月的磨砺和冲刷下,让它酵成一缕淡淡的思念的幽香。上天总是可怜痴情人的,最终她等到了勇吉。那样简单,那么坚守。

正因为她与勇吉的爱情来之不易所以阿春才倍加珍惜,用她那灵巧的手用心做好每份糕点,让它卖得更好。因为糕点就是他们生活的一切。她越用心越卖力把糕点做得越精细越美味,就说明她越爱她的家庭她的丈夫和孩子。就这样他们渐渐消磨完了岁月,子女却不在身边。但是阿春做着糕点一点都没感到寂寞,为什么没感到寂寞,因为勇吉已不是他的丈夫,她的伴侣,而是她的亲人,像她的父母她的孩子一样。

阿春出身贫苦,一生劳劳碌碌,在旁人看来,她的一生和命运是不幸的,但她最后却说自己一直是幸福的。幸福是什么,不过只是个如人饮水的概念,只有每个人自己知道。庄子说,“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人是不会知道鱼整天在水里游来弋去,是无聊还是快乐的。就像我们不是阿春奶奶,也不可能知道她这一生过得究竟是不是幸福一样,只有她自己知道心中的幸福,并且她也告诉了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喜欢把自己的标准和处事的原则去框定别人,认为他们做的事在自己看来是不快乐和幸福的,他也应该是不会感到快乐和幸福的,所以总是喜欢跳出来说教别人。每个人对生活的解读和生命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做事原则和处世态度。判别幸福与不幸福的标准,不是别人的认可而是心中的领悟。

五、劳动的价值

劳动创造一切,生活人生和命运。阿春奶奶的手,手自然是劳动的象征。阿春正是凭借着她灵巧的手创造了,自己的爱情,生活和命运。起初吸引勇吉的并不是什么,就是阿春那灵巧勤劳的手。随后阿春又用她的手,撑起了整个家庭,抚养弟弟妹妹,帮勇吉开店,养育了两个孩子。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阿春用她普通又灵巧的手创造的。

六、微处见大

1. 幸福的呐喊

不朽的作品总是在细微处见伟大。阿春一出生,就说她的手长有黑痣,这孩子一定心灵手巧,将来一定会幸福的啊。这句话同样在作品最后以不同的形式再次出现。除了在结构上首尾呼应,阿春奶奶这最后说的一句,“勇吉啊,这辈子我跟你在一起一直是幸福的”有更深层的含义。这句话虽然是从一个年老的妇人中说出来,但是很有力量,在看到这最后一句话时,都被这力量由内而外地震撼到。但是这股力量究竟从何而来,是从人物多舛的命运和情节的发展而来。试想如果这句话是从一位贵妇人嘴里说出,例如老爷我这辈子嫁给你一直都是幸福的,给你的冲击和震撼感有没有阿春奶奶的强。

作品一开始,就把阿春放到一个凄苦的环境里去,而且随着她多难的命运,这种在外人看来的不幸越演越烈,力量越积越大,就像是一只越吹越大的气球,在阿春奶奶的那句道出心声的话,像被一枚针刺破,瞬间爆发出巨大的力量。在读者本以为以悲剧收场的猜想中还未反应过来,就被这股始料未及的力量淹没掉了。作者也向我们传递,唯有不幸中才能见真幸福,它的力量能使一个人一辈子遭受的苦难都烟消云散,这种幸福不在他人的言辞,而是内心的领悟。

2. 蒲公英和紫云英

阿春在送勇吉她编的篮子的时候,在里面放满了蒲公英和紫云英。为什么,送人篮子却要在里面放这些东西呢?蒲公英和紫云英在文学作品里,经常被用作姐妹或兄弟的名字使用。勇吉要篮子是为了送给他妹妹,阿春这么做多半是祝福他们兄妹能手足情深。不过不论是蒲公英还是紫云英都是蒲公英的一种,它们的特点是种子很轻,风一吹就能飞。阿春把它们放在送给勇吉的篮子里,暗指她自己就像这蒲公英,勇吉就像是紫云英,即将要一起经历生命的艰苦漂泊。作者借此暗示,他们今后注定要走在一起。不过无论蒲公英飞多远多高,总归是会掉落到地面的,开始它生命的下一个轮回。对于人来讲,故乡就是我们依赖的土地,不论我们在外如何漂泊,终究是要回到这里来,这种信仰就像种子依赖着土地不可断绝。作者又在此暗示,最后阿春一定会再回到村里。

3. 三次盂兰盆舞

“阿春每天勤勤恳恳地工作,她唯一的乐趣是一年一度的盂兰盆节舞会。一到那时候,阿春每天晚上都去村里的广场上跳舞。”盂兰盆节舞会在作品里反复出现多次,说明它绝对是不可忽视的。盂兰盆节又叫鬼节,始于佛教,是日本民间一种请祖先回家接受子孙祭祀祭祖仪式[1]。据说这天地狱之门大开,鬼魂会回到人间四处游荡,人们借此来祭奠先祖,他们相信亲人的魂魄一定会回到自己身边,所以以舞蹈的形式来召唤魂灵。

(1)第一次父母双亡

第一次出现,是在阿春父母双亡之后。这是阿春唯一的乐趣,她每次都会去。阿春极力想通过自己的舞蹈来召唤自己已亡的父母,她想父母的魂魄能感应到她回到她身边,正在跟她一起跳舞,以此寄托无尽的哀思,和抚慰丧亲的痛苦。也许一年中只有在这个时候,她才不会感觉到辛苦,因为她能够有机会与自己的父母接触和对话,她能得到父母的爱,这是对苦难心灵最好的慰藉。即使是魂魄,如此虚幻。

(2)第二次情定终身

正是在这次盂兰盆舞会上,她曼妙的舞姿打动了勇吉,正式向她提出求婚。而在勇吉生命的最后,他依旧提出要和阿春再跳一次盂兰盆舞,这是对生命和爱情开始与结束的呼应,是后人对先人,游子对故土的一种归属。这是第二次。

(3)第三次爱夫去世

第三次是勇吉死后,阿春回到村子里。原先跳舞的广场早就搬掉了,村子也已经面目全非。可是在银色的月光下,不变的是阿春美妙的舞蹈,儿子孙子们也都来了。为什么一个人这么多年,可以说一生都没跳过这种舞了,她依旧能像从前那样,跳得那么优雅,从来不曾遗忘,贯穿着生命的始终。这难道不是一个人对故乡和亲人像种子对土地的信仰与爱,又会是什么呢?在盂兰盆舞里,她又可以跟勇吉对话了,儿孙们也都在跟他对话,所以才会发出那样的感慨,她要告诉勇吉,这辈子她是幸福的,她不后悔嫁给他,也没有遗憾,试问这样圆满的人生和爱情世间会有几个呢?阿春奶奶,怎会没理由要不说自己幸福呢?

七、为何一封信未寄

阿春的父母死了,弟弟妹妹也成家立业,后来奶奶也死了,可是“勇吉连封信也没来过”。勇吉既然要娶阿春,作为他的男朋友,也知道他不在的那几年,上有老下有小的阿春应该是最困难的时期。在那个信件作为唯一通讯工具的年代,他为什么连封信都不寄来。难道他只是口头说说,而阿春为什么也一直傻傻地等着他。

其实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简单,勇吉这么多年没寄信,一定有他的苦衷和原因。我想身为男人的尊严,驱使勇吉这么多年不与阿春联系。他既然答应了阿春,一定要学成手艺,再娶她。现在手艺没成,自己也不太好意思联系她,万一他一辈子都学不成呢。总不能让阿春一直等下去吧,这也让她有选择的余地,如果自己一直纠缠她,善良的阿春是不会背弃他的。所以他一直没给阿春写信,并不是他不想念,也不是不爱。而恰恰是他对阿春爱得深沉的表现,把选择权交给她,自己默默努力履行着对她的承诺。没有一个生活保障,怎谈爱她呢?而阿春也默默等了勇吉那么久,她对勇吉和爱情的这份忠贞和坚持,是多么让人感动。她肯定是理解勇吉的,她知道勇吉之所以不与她联系必有他的无奈。两个人彼此相互的理解和体谅,不言而喻的相互等待和坚守,多么平凡而伟大的爱情啊!

结语

一部真正好的文学作品就该像《阿春奶奶的手》一样,它所讲的阿春奶奶的故事并只不是她一个人的故事,每个民族都会有阿春奶奶的故事。不仅在日本有,中国有,印度同样也有。阿春奶奶的手除了有颗痣外没什么特别,她用自己的手收获了爱情,改造了自己的人生和命运。劳动创造的不仅仅是这些,古往今来无数人用无数双手,在创造着文化历史民族和国家。正是因为有阿春奶奶一样灵巧的手,平凡人也有不平凡的生活,苦难者也会有幸福的乐歌。对于亲人的思念和故土的留恋,是贯穿于每个人一生的两个最根本的精神支柱,如果连这种精神都没有的话,那这个人已经不能称之为人了。这样不朽的故事,在每个民族每段历史里,诉说着,本值得讲给每个人听。我们听着听着,看着看着,不知不觉,自己也成了书中的人物。

[1]. 山中恒, 木下晋. 阿春奶奶的手[M]. 21世纪出版社, 2012.

[2]. 邢永凤. 从盂兰盆节看日本人的祖先信仰[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作者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

(责任编辑 姜鹤)

猜你喜欢
兰盆蒲公英爱情
蒲公英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蒲公英
同根异株的中日传统节日
——论日本中元节与盂兰盆节的分化
佛教盂兰盆节的民俗化及其对外传播
日本盂兰盆节综述
日本盂兰盆节的历史演变和宗教影响
可以吃的蒲公英
爱情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