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洁峰
人们常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很容易,它需要学生始终保持着对学习的极大热情和长久的好奇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我结合地理教学实践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如果喜欢这位老师,会对老师所教的这门课感兴趣,才会去好好学习这门课。如果学生不喜欢这位老师,学生也会厌烦这门课,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学生只是在被动和强压下学习,这样学习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学生才能在自我意识之下主动、快乐学习。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求知欲,极大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现在的初中学生只重视语、数、外科目,对地理学科不重视,再加上初一的学生刚接触地理这门课程,学习《经纬网》时,学生学习起来觉得很困难,有些学生甚至说“地理学起来比数学还难”。我听说后及时与学生交流,谈心并在课下与学生多相处,在思想上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这门课程,在知识上多与实际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消除了学生的恐惧心理。与学生的交往,谈心,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学生的思想开始转变,学习的热情逐步提高,每学完一课学生会主动地完成作业、练习绘图,借着问题到办公室与我谈他们关于学习方法及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等。我与学生建立了真正的友谊关系,学生也以实际行动回报了我,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培养地理兴趣教学的核心
课堂是老师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文化的主阵地。如何在40分钟的课堂里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在地理课堂中老师既要传授知识又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还得使学生学得有兴趣。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进行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
(1)优化认识,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过去,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整个课堂被教师主宰,教师像一个知识转运者,把大堆大堆的知识不问情由地塞给学生,尽管满头大汗、口干舌燥,却不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热情,“你听我讲”,“我写你抄”,极大地打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无论怎样都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优化教师自身的认识,承认学生在地理课堂中主体地位,教师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认知水平进行教学设计,才是学生所乐于接受的、有效的设计。如:在学习《中国的地形》一课时,我利用山脉是构成中国地形的骨架,河流、平原和盆地是构成中国地形骨架之中的血肉来创设情境,统领学生学习。学生被这种形象的比喻吸引,积极地投入学习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及教师的点拨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了学习。地理学习的知识应落实到地图上,引导学生绘地形图,记忆本课的知识,达到图文结合,以图释文,强化记忆的效果。学生通过动脑、动手,亲自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选择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达到课堂的高效。教学目标的达成:首先,要把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的结合起来并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以学生的认知基础来设计高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亲自实践、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从体验知识的快乐中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和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有努力就有成功使学生体会到“阳光总在风雨后”的喜悦。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现有知识水平,尽可能的帮助学生把知识加以应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实施高效课堂地理教学的关键
在初中的地理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是地理教学成败的关键。学生的兴趣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要使学生学得有趣,首先老师要教得有趣。地理学科涉及自然、人文等多方面的内容,与实际生活和时事热点联系广泛,教师只要在扣紧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部分内容进行艺术加工,就可以让学生“乐而知之”,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教具和灵活多样的教法,从多角度来调动学生的感官,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利用各种地理模型、图片、图表、教学录像、影碟、幻灯、电脑软件等多种教学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紧扣教材内容的前提下,适当引用诗词、儿歌、谚语、历史故事等,增添了地理课几分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社会实际和时事热点。地理学科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与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结合都很密切。
美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只要教学时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就能在好奇中学、快乐中学,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