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永生 陈立超 卫静春
海南解放后,毛泽东同志根据海南的实际情况作出专门指示,正确指导了海南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今天,重温他关于海南社会主义建设的指示,倍感亲切。毛泽东同志关于海南的一系列指示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
“因地制宜、自力更生”
奠定海南天然橡胶发展基础
新中国成立之初,新生的人民政权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威胁等政策。特别是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西方国家对中国更是实行了极为严厉的封锁禁运,东南亚一些产胶国,在美、英两国的控制下,也颁布了特别严苛的“封关”法令。
橡胶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战略物资,广泛应用于工业、国防、交通等各个领域。橡胶树属于热带雨林植物,世界橡胶权威曾经断言,北纬15°以北为橡胶种植禁区。解放初期,我国所需天然橡胶从地处热带的东南亚产胶国进口。西方的禁运政策使得新中国的橡胶供应极为短缺。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提出“因地制宜、自力更生”的发展原则,决定在自然地理条件适宜的华南地区大规模种植橡胶树。
1950年8月至1951年12月,国家林业部、广东省先后多次组织科技人员、农林院校师生、苏联专家赴广东、广西和海南进行考察。1951年8月,政务院下发《关于扩大培植橡胶树的决定》,要求华南各省“应大力培植天然橡胶”“迅速动员本地可动员的农林院校学生、教授组成调查队分别对本省区境内适宜种橡胶的地区进行调查,保护现有的橡胶母树,确保种苗来源”。政务院还要求各省区从1952年到1957年种植天然橡胶700多万亩,争取10年后年产干胶10万吨,“为保证国防及工业建设的需要,必须争取橡胶自给”。同年10月,成立了以叶剑英兼任局长的华南垦殖局。1952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第一、第二师及独立团先后成立,参与海南、广东的雷州半岛和广西天然橡胶业的创建。
遵照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海南各级党委、政府将橡胶种植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完成。1950年,海南军政委员会下设橡胶生产管理机构。1951年,建立5个国营橡胶垦殖场,国家开始拨出专款发展橡胶生产。1952年1月,华南垦殖局海南分局正式成立,海南区党委书记、行政公署主任冯白驹兼任局长,亲自领导海南橡胶开发工作。当年,海南第一次开始大规模种植橡胶树,种植橡胶树669.98万株,面积28.68万亩。
经过60余年的发展,海南已成为全国最大和最重要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至2011年底,海南全省橡胶种植面积达752万亩,干胶年产量37.17万吨,分别占全国的48%和51.7%以上。现在全岛已建立起集天然橡胶研发、种苗培育、橡胶种植、产品初加工、深加工、市场营销、橡胶木加工及销售、物流运输于一体的比较完整的天然橡胶产业体系。2012年,海南农垦集团与海南橡胶集团联合并购R1(新加坡)国际私人有限公司(全球最大的橡胶贸易公司之一),海南橡胶在国际天然橡胶市场将拥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海南不仅为我国橡胶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为世界橡胶北移种植提供了比较完整的经验与成套技术,对世界天然橡胶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地处北纬 18°10′—20°18′的海南岛大面积种植橡胶树的事实,打破了世界橡胶权威“北纬15°以北为橡胶种植禁区”的断言,创造了世界橡胶种植史上大面积北移成功的奇迹。
“加强防卫,巩固海南”
推动海南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式发展
海南解放前,全岛公路通车里程仅有1045.37公里,全岛没有一条完整的纵贯公路。而且这些残存的公路,技术状态极差,路面坑坑洼洼,桥涵老损,不能保证畅通。海南岛解放后,溃逃至台湾的国民党当局不断派遣武装特务从越南、台湾等地偷渡至海南,进行武装破坏活动,严重影响了海南社会的安定。据统计,仅1950年6月至7月,全岛就发生各种社会治安案件187起。
为巩固海南国防前哨,安定社会秩序,加快海南的建设和发展,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海南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1952年9月,政务院发出《关于修建华南国防公路的决定》,国家交通部、中共华南分局、广州军区联合成立华南国防公路建设委员会,在海口设立前进指挥部,开始大规模的筑路工程建设。中央军委调派解放军工程兵第一师、第二师近万名官兵浩浩荡荡开进海南,海南区党委、行政公署也征调了全岛10万民工,共同修建海南岛海榆中线公路。
就在公路建设进入最艰难的1953年,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加强防卫,巩固海南”。这是毛泽东同志针对当时面临的严峻形势而作出的重要指示。国际上,朝鲜战争刚刚结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中国继续采取强硬的敌对政策,甚至直接派出舰队、飞机入侵我国的领海、领空,威胁着我国的国防安全。在国内,国民经济尚未完全恢复,而溃逃到台湾的蒋介石集团不甘心失败,不断派出武装特务对大陆沿海地区进行骚扰、破坏,新生的人民政权急需巩固。毛泽东同志的亲笔题词既是对国防建设的高度重视,对海南建设发展的光辉指引,也是对广大筑路工人艰辛劳动的极大勉励和对海榆中线公路顺利完工的殷切期望。
面对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极其简陋的作业条件和超乎想象的施工难度,海榆中线广大筑路工人充分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他们攀上状如刀削的陡崖,悬空打眼放炮,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在筑路过程中,先后有221名筑路工人光荣牺牲。但苦累和死神吓不倒英勇顽强的筑路大军,1954年12月,仅用两年多时间,全长296公里的海榆中线公路全线贯通。当地黎、苗同胞感慨地说,海榆中线公路的建成是他们获得的第二次解放,是黎、苗同胞走向富裕的希望之路。
毛泽东同志“加强防卫,巩固海南”的题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海南人民为发展海南、巩固海南而团结奋斗,一批又一批的基础设施大项目不断建成。海榆西线公路经过1953、1956年两次修复和改造,于1957年全线恢复通车;海口港于1956年迁址秀英码头;海南西部深水港八所港于1957年建成;海口机场经扩建,于1956年通航……2011年海口美兰、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双双突破1000万大关;2010年12月,海南东环高速铁路通车运营;2013年9月,海南西环高速铁路全线开工建设,海南完整的环岛快速铁路即将形成。截至2012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2916公里,路网密度达到67.6公里/百平方公里。
从人背肩扛修建海榆中线公路到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的全面构建,经过60多年建设和发展,海南已由昔日贫穷落后的边陲小岛变成了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重要的是作出榜样给农民看”
掀起海南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
1953年12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要求各地把农村工作的重点更多地转向兴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4年1月,海南区党委召开第一届互助合作会议,决定在全岛开展农村合作社试点工作。10月,琼山县第一区红旗农业生产合作社由本立、本礼湖、大万三个小型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立。这是当时海南岛最大的一个农业合作社,社员达329户、1181人,有水、旱田3840多亩,还有约4.7万亩的荒山、荒坡。
红旗合作社一成立就遇到了各种自然灾害的挑战。1955年春,海南岛出现降霜天气,春耕插秧时又遇到严重的干旱;9月,又遭遇强台风,1200亩稻田被刮得七零八落,产量损失50%。红旗合作社党支部没有被困难压倒,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发展生产,“1955年,全社没有缺粮户,没有向国家购入粮食,反而发展了多种经营,增加了收入,单副业一项,就收入了13400多元,从中借了6700多元给社员解决生活困难。”红旗合作社在同自然灾害作斗争和抗灾生产中取得很大成绩,显示越来越大的优越性。
红旗合作社建立和发展的成功经验收录入《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获得了毛泽东同志的肯定和赞扬。他亲自撰写按语:“重要的是作出榜样给农民看。当农民看见办大型社和高级社比办小型社和低级社更为有利的时候,他们就会要求并社和升级了。”
加快农业合作化,从当时全国发展大局来看,是有其紧迫性和必要性的。首先,新中国成立初期,小农经济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实行农业合作化,可以把分散的小农经营组成几十户或者更多户的联合经营,并由组织起来的农民集中力量来搞水利、积肥、改良工具和种子、改进耕作技术等,从而使个体农民难于单独进行的多种增产措施得以实现。其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抉择也要求农业必须走合作化的道路。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保证政治独立和国防安全,我国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这就需要从农业方面积累资金。而只有逐步实现农业合作化,才能克服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弊端,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毛泽东同志农业合作化的思路不仅只是着眼于农业的发展,也是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考虑的。海南红旗合作社的成功,无疑是给还在观望或疑惑的农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意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1956年1月,红旗合作社的经验传遍全国后,各地纷纷派人前来考察学习,促使海南农业合作化运动掀起了新的高潮,并很快转入以并社升级为中心的办大型社、高级社阶段。1月21日,海南区党委发出《关于建立高级社工作的紧急指示》,指出“区党委决定在1956年3月底以前组织占总农户20%左右的农民参加高级社,如果经过试办及训练骨干以后群众要求办高级社的情绪继续高涨,还可以超过20%,甚至在某些区乡还可以考虑全乡、全区全面升级为高级社。”到1956年底,海南建成农业合作社3683个,参加的农户588001户,占总农户的93.72%,其中高级社3142个,参加的农户563086户,占总农户的89.75%。这标志着海南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