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弓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4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中“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首次跃升到首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明确: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从来就没让人轻松过。去年的贺岁片《1942》,把人们带回已经过去的灾荒年月;亲历过历史上被称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人们,脑海里都存储着饥饿的可怕记忆。所以,有哲人告诫,关键时刻,一斤黄金换不来一个馒头,馒头能救命,黄金成负担。历史一次次地告诉人们,并不是任何时候,有钱就能买到粮食。
历史并不遥远,但认识却出现偏差。粮票退市了,粮本束之高阁了,粮食局虽然还在,但任务主要成了收购、储备和保管粮食。虽然也有人嘴上说粮食很重要,但他们更相信有钱不愁买不到粮食。农村里生产粮食的农民成了调侃对象,大片耕地被挤占甚至抛荒,节约不再被奉为美德,浪费粮食成了气派。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中央新一届领导倡导的第一件事,居然是从幼儿园就应该解决的“光盘行动”。
如今,在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的饭碗里,似乎不再装粮食了。粮食不再是主食,鸡鸭鱼肉也不再是美食,不吃对的,只吃贵的,什么值钱吃什么,什么稀缺吃什么,什么不准吃,偏偏吃什么。吃饭不再是饱肚子,吃饭甚至不再与饭有关。饭桌上讲排场,排场比奢侈,比谁丢得多。在这些人看来,他们浪费也是刺激生产,挥霍也算贡献。钱权交易,分配不公,在这些人眼里成了天经地义。谁要是再说爱惜粮食,谁就成了被嘲笑的土老帽。于是,饭碗里也成了两极分化,有人粮食装不满,有人干脆就不需要装粮食。粮食安全,有些人居然觉得是杞人忧天。
饭碗问题,是每个人的基本权益。谁来保证我们的饭碗安全?靠天吃饭?南涝北旱,虫害风灾,天靠得住吗?到市场上去买粮食?中国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就有外国人写了一本危言耸听的书《谁来养活中国人》,饭碗端在人家手里,到时候我们能买到粮食吗?如果粮食短缺,中国还能有现在的和谐和平安吗?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还能朗朗发声吗?
饭碗问题,首先是粮食生产问题。粮食生产必须解决的,就是耕地保护问题。粮食不能从天上掉下来啊,粮食也不会从办公室里长出来,确保粮食安全,首先是确保耕地红线。对中国来说,18亿亩耕地是一道必须坚守的红线;对海南来说,耕地保有量1085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935万亩,这也是省长和各市县政府一把手签订责任状的红线。也许粮食生产不如房地产来钱快,不如经济作物来钱多,甚至不如高尔夫来钱爽。但没了耕地,或者耕地不足,粮食生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粮食安全就成了一句空话。
有了耕地,不等于就有了粮食。曾几何时,农民曾敲锣打鼓,欢迎城里人送肥下乡。熟悉农村的人们都明白,农民欢迎的,并不是城里送去的那些肥料,他们更看重的是城里人对农业的重视,对农民的尊重,对农村的爱护。如今,农民成了小品中被调侃的对象,农业在一些地方成了可有可无的行当,农村成了落后的代名词,年轻人大批逃离农村,留守农村的只剩下老人和小孩。长此以往,今后我们饭碗里的粮食从何而来?
大自然给了海南很多优惠,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宜的种植条件,还有代表着当今先进水平的南繁育种基地,不太沉重的发展负担,都使得海南有条件在饭碗问题上比兄弟省市稳妥。有人形容,海南插根筷子都能发芽,汽车停久了也长根,所以历史上没饿死过人。不过,人们也担心,大自然给予海南如此丰厚的条件,可我们的饭碗里常常还装着外地引进的粮食,最好的粮食不是海南自产,海南建设全国人民的“菜篮子”,可海南人吃菜常常要看天色,掂的菜篮子却比别人要沉重。
粮食安全,以我为主,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这不仅是中央对地方的要求,更是各地确保民生的最大任务。目前海南省耕地保有量1092多万亩,高于国务院下达的耕地保护红线,海南省已连续12年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这是海南的骄傲,更是海南的责任。土地不可再生,土地财政走不远,挥霍土地就是最大的浪费,保护耕地就是最大的政治。饭碗掌握在自己手里才靠得住。
我们不能忘了当年领袖引用过的民谚:“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这是经验,也是教导,还是叮嘱,更是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