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坤,徐目坤
电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海报
最近,《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再次引起民众观看热潮,成为今年文化领域的一部经典之作。《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究其原因在于它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思想上充分了展现民族高尚的精神追求,打动了观众,赢得了喝彩。
在当前文化领域,一些历史题材的作品,特别是一些宫斗、穿越、抗日题材的影视剧,歪曲理解民族精神内涵,扭曲表现民族精神形象,“植根于封建帝制基础上的权谋文化、男尊女卑的伦理道德、‘三纲五常’的名教观念,均属于早应被淘汰的历史沉渣,却都随着‘复古’潮理直气壮地卷土重来。”[1]相比而言,《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民族高尚的精神追求,呈现了中国饮食文化背后蕴含的民族品格、精神风貌、生活哲学。
在中国传统道德伦理中,“仁爱”就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2]“仁者人也,亲亲为大”[3],仁者首先是爱骨肉之亲;然后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最后达到爱惜万物的最高境界。因此,讲仁爱的精神追求表现为爱亲人、爱家庭、爱他人、爱万物的情感和行为。
《舌尖上的中国》以温情细腻的镜头探讨了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在丰富的饮食文化之后,讲述了一日三餐背后生命的诞生、成长、相聚、别离,以及人生的喜怒哀乐和生活的苦辣酸甜。正如《舌尖2》第四集《家常》中所讲的那样:“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里,盛满了中国式的人生,更折射出中国式伦理。人们成长、相爱、别离、团聚。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百味。”①《舌尖上的中国2》第四集《家常》。一双双勤劳的手,做出一盘盘热气升腾、喷香扑鼻的菜肴,点缀在一个个朴实感人的故事之中,蕴含的是浓浓的亲情、爱情和乡情,塑造的是亲人的味道、家庭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升华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不绝的仁爱精神。
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中国先哲告诫我们,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在《舌尖1》中,关键字“自然”一共被提及有22处之多。吉林查干湖渔民的捕鱼捕大漏小,拒绝一网打尽;云南村民卓玛采了松茸后,立刻用松针把菌坑掩盖好。只有这样自然的恩赐才能延续,这些背后都是人类对自然的一种感恩和敬畏。第七集《我们的田野》开篇解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中国式生存之道。从古到今,这个农耕民族精心使用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获取食物的活动和非凡智慧,无处不在。从肥沃的冲积平原到富饶的江河湖泊,从严寒荒芜的离原到寓楼林立的都市,哪里有绿色的生机,哪里就有天与人的和谐。”②《舌尖上的中国1》第七集《我们的田野》。人与自然是朋友,彼此平等,和谐共生。以《舌尖上的中国》为榜样,中国现代文化应弘扬中国先哲“天人合一”的深刻观念,为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提供鼓劲助力。
“勤俭”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家宝,“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5],“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6],这些都是先哲祖辈流传至今的至理名言。不管是持家还治国、守成还是创业,勤俭这一传家之宝都应传承。
《舌尖上的中国》浓墨讴歌了中国那些生活在底层的劳动者。《舌尖1》中一大早采卖松茸的卓玛母女、做黄馍馍的老黄、挖荷藕的叶氏兄弟;《舌尖2》中长年在外养蜂的老谭和妻子、中国最后的职业割麦人、“挂面爷爷”张世新、宁夏平原喂羊的马阿舍和丈夫……他们展现了中国人勤劳、节俭、乐观、进取的形象。人们在春种、秋收、夏耘、冬藏的不停劳作中,演绎着多姿多彩的饮食文化,传承着祖祖辈辈秉承的“勤俭”美德。
在儒家道德规范体系中,“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范畴之一,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质之一,被视为“三达德”、“四德”及“五常”之一。再如道家、墨家、法家、纵横家、兵家等思想流派,在生存、治国、外交、用兵等方面无不尊崇和体现出非常高的智慧。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无论是用快刀把柔嫩的内酯豆腐切成细如发丝的豆腐丝,还是用蒸汽制成的特色菜汽锅鸡。这些不为人知的种种劳动中产生的奇迹,是中国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7]的智慧结晶。《舌尖1》第三集《转化的灵感》中腐乳、豆豉、黄酒、泡菜等美食,展现的是中国人的老祖宗用一些坛坛罐罐,加上敏锐的直觉,逾越障碍,营造条件,把握机缘,而最终打造一个食物的新境界的智慧;第四集《时间的味道》中糖渍、油浸、晾晒、风干、冷冻等展现的是中华民族食物保鲜方法的智慧。《舌尖2》第二集《心传》展现的是中国烹饪无比神秘,难以复制,口耳相传,心领神会的智慧;第二集《时节》展现的是中国人随四季轮回而春种、秋收、夏耘、冬藏来安排自己饮食的智慧。今天,空前丰盛的食物和前所未有的资源困境并存,我们仍需到先辈的智慧中寻找答案,“他们或许会这样告诫,我们短暂的一生,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③《舌尖上的中国2》第七集《三餐》。
讲仁爱、尚和合、重勤俭、崇智慧这些是《舌尖上的中国》展现出的民族高尚的精神追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对此,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1]颜浩.论“宫斗剧”的文化本质[N].人民日报,2012-07-10(24).
[2][4]金良年.孟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13,10.
[3]朱熹.四书集注[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40.
[5]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70.
[6]朱柏庐.朱子家训[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0:1.
[7]周振甫.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