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2014-12-09 19:37吕端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觉醒女性意识

[摘 要] 福克纳所创作的文学作品《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是富于社会学意味的作品,其中的女主角爱米丽就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的女性牺牲品,为了维护自己的爱情,无奈之中采取了极端的手段以守住自己的爱情,无不显示着女性处于男权社会环境中的无可奈何。本论文从女性意识的觉醒的角度解析《献给爱米丽的玫瑰》。

[关键词]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 女性意识; 觉醒

二十世纪60年代,西方涌起了“新女性主义”,这一次女性对男性社会的反抗,被称之为“第二次女性解放运动高潮”。在这期间,文学界创作出了诸多反映女性反抗意识的作品,其中心内容都是围绕着男权中心主义的批判而展开,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女性主体意识正在逐渐的觉醒。《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就是福克纳在这个时期所创作的作品,作品的社会大背景是建立在美国战后南方社会变迁的基础上,女主角爱米丽是贵族后裔,在男权的控制下孤独凄惨地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一、《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内容梗概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作者是二十世纪美国极具影响力的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这部小说荣获了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从该小说的创作手法上来看,无论是对社会现实性的强有力的反映,还是文学艺术性的表达,都为美国当代文学领域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作为“约克纳帕塔法”小说系列中的一部分,《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不仅在美国国内享有盛名,而且还享誉世界文坛。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内容主要讲述的是艾米丽的人生经历。这位生长于南方没落贵族格里尔森家族中的小姐,其出身高贵,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特别是受到清教文化的熏陶,使其束缚于父权专制之下。格里尔森家族门第高贵,加之其父亲霸道的家长专制,使其直到30岁了还在闺中待嫁。在艾米丽的父亲看来,自己高贵的家族和艾米丽的美丽,是镇上没有人能够配得上,艾米丽就这样成为了父权下的牺牲品。

父亲死后,从北方来南方工作的荷默·伯隆是一名工头,当艾米丽看到荷默·伯隆的时候,就被荷默·伯隆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阳刚之气所吸引,并愿意与之共结连理,直至白头偕老。但是荷默·伯隆有自己的野心,其并无意于成家。艾米丽的满怀欣喜,却被荷默·伯隆泼了冷水,但是并没有因此而将其心中所燃起的火焰所熄灭,在无奈之下,艾米丽用砒霜毒死自己的这位情人,而试图采取这种方式“挽留”自己迟来的爱情。她将荷默·伯隆的尸体藏在阁楼上长达40年之久,直到艾米丽死后,人们在整理她的遗物的时候,才发现荷默·伯隆的尸体,而在尸体旁边的枕头上还留有明显睡过的凹痕,并发现有铁灰色的长发还留在枕头上。从房间的布局来看,整个的房子就好像新房一样,可见在艾米丽的心灵深处,是多么渴望与荷默·伯隆结婚,并成为了她一生的夙愿。

二、男权社会阴影下的女性

(一)父权统治下的艾米丽

在美国的男权社会中,女性成为了男人的私有财产。为了能够牢牢地掌握女性的支配权,父权体制定下所建立的道德伦理不仅抹杀了女性主体地位,而且还使他们的天赋人权完全丧失。艾米丽一生的悲剧,其父亲就是始作俑者。为了掌握着女儿命运,父亲把所有年轻的追求者赶走,而是将她作为私有财产守护了一生。正如福克纳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所描述的:“在我们的印象中,身段苗条,穿着白衣的艾米丽小姐立在背后,她父亲叉开双脚的侧影在前面,背对艾米丽,手执一根马鞭。”生活在父亲的暗影下的艾米丽,也只能放弃自己作为正常女性的生活方式,默默地服从。父亲去世之后,艾米丽并没因此而获得新生,而是每天看着放在壁炉前面架上的父亲画像,直到死后,停尸架上方还是悬挂着父亲的像,可见艾米丽并没有因为父亲的死去而感到一丝的自由,而是俨然成为了父亲的囚徒。

(二)男权体制下的艾米丽

在艾米丽的人生悲剧中,镇上的居民也是主要的促成者。当艾米丽爱上了菏默·伯隆的时候,镇上的居民以传统的礼教横加干涉,认为菏默·伯隆不过是个北方佬,无法配得上门第高贵的艾米丽,同时还提醒艾米丽要注意自己的“贵人举止”。福克纳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对镇上对于艾米丽的议论以描述:“就是悲伤也不会令一个真正高贵的妇女忘记‘贵人举止”,从而认为,艾米丽爱上菏默·伯隆是“全镇的耻辱,也是青年的坏榜样”。然而,社会舆论并没有阻止艾米丽的爱情,直到浸礼会牧师被迫来为作为清教徒的艾米丽进行思想教育,还将其两位堂姐妹找来,把艾米丽的爱情无情地推向了幸福的边缘。顽固且保守的堂姐要保护艾米丽的贵族贞节,牧师要拯救艾米丽的灵魂,而所有的这些传统礼节,最终的目的都是要维护男权社会的稳定性。

在这个男女地位不对等的社会里,各种舆论压力终于导致荷默·伯隆与艾米丽之间矛盾的产生。荷默·伯隆原本就生性轻浮,对于艾米丽所坚守的爱情根本无视,加之社会的影响,使荷默·伯隆要急于摆脱艾米丽而固守自己作为男性的尊严。在男性社会中,女性是仅仅属于家庭,属于男人。对于父亲而言,艾米丽成为了被驯服的工具,成为了父亲智慧与权威的陪衬;对于荷默·伯隆而言,艾米丽成为了满足男性欲望的工具。正当荷默·伯隆试图摆脱艾米丽的时候,爱米丽用砒霜将荷默·伯隆毒死。在小说中的这一事件以格里尔生家族早已颓败的宅院来渲染情节,说明了在这个家族中的男权已经倒塌,但是艾米丽的表现是如此坚强。

三、女性意识的觉醒

纵观世界文学史,无不散发着女性的无奈以及心理意识上的反抗。处于男权社会中,文学的创作也是倾向于男性思维表达,因此使得文学作品中到处都充斥着女性的尸体,甚至女性的爱情也成为了男性牺牲品中的一部分。

从《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小说内容本身来看,艾米丽的这种做法是不可思议的,甚至有人认为福克纳的这一创作很有美国南方哥特式小说的味道。但是,如果从学术的角度审视故事背后的内涵,就会发现,小说中的人物都持有乡土人情观念,而艾米丽的这种变态心理则是男权社会统治下性欲压抑的结果。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当人的生理机能无法正常运作,特别是性欲望无法以正常的渠道发泄出来时,就会采取极端的手段来达到心理上的满足。从社会学的角度而言,艾米丽很显然是社会的牺牲品,造成这种悲剧的背后原因在于男性社会统治下,女性的意识在觉醒,但是,最终还是导致了女性的悲剧命运。

从艾米丽的生活空间来看,死去的父亲并不会对其行为有所干涉,就是暗示着父权统治是当时社会的缩影,艾米丽虽然摆脱了父亲,但是处于男性统治的社会中,女性是不会有自己的空间的,因此,艾米丽并没有因为父权制的倒塌而获得真正意义的解放。

她内心没有感受到痛苦,而是守着荷默·伯隆已经腐烂的尸体度过自己的一生。此后的半年时间,艾米丽都没有出现在小镇上,等小镇居民再次看到他的时候,“头发也已花白”。艾米丽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会经常抚摸银制用具上荷默的名字,常年守候着荷默的尸体,可见艾米丽对荷默·伯隆的深深依恋。这种极具哥特式手法的文学艺术表达,将男权社会中生存的南方妇女的抗争意识表达出来,浓重的艺术效果震撼人心,将当时女性意识的觉醒表达出来。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福克纳所创作的文学作品《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解析,可以对二十世纪60年代后美国社会的状况有所了解,特别是处于男性社会统治下的女性意识,由于第二次女性解放运动高潮的出现而促动了女性意识,使女性开始觉醒,从传统的观念形态中逐渐清醒过来。《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主要描述的是作为西方贵族后裔的艾米丽小姐,由于父权制的压迫而延误了自己的爱情。直到父亲去世后,艾米丽终于遇到了自己心爱的人,可自己所付出的情感却遭到了蔑视,无奈之中的艾米丽采用了极端的手段试图守住自己的爱情。这样的爱情悲剧在男权统治下的社会上演,揭示出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形态下,女性即便是反抗,终将会成为社会的牺牲品。

参考文献:

[1]李文俊.福克纳评论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2]李春絮.理智与情感——从《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看福克纳思想的矛盾性[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04).

[3]廖越英.从女性主义心理学的角度再读《献给爱米爵的一朵玫瑰花》[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10).

[4]刘爱英.从淑女到魔鬼——试从社会学批评角度看《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悲剧意义[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

作者简介:吕端(1993—),男,汉族,大连大学人文学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文111班,学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觉醒女性意识
浅谈《觉醒》中爱德娜身边的三位男性
《西厢记》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意识的觉醒形象的抗争
掩隐于革命与爱情冲突中的女性意识:重读《红豆》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研究《名利场》两个汉译本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位居两极的《旧约圣经》女性形象
“觉醒”背后的美国华人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