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燕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如何让思想品德课有趣易懂,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是每一个思想品德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师要积极探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来丰富课堂教学,巧借激趣之“东风”行好思想品德之“船”。以下是笔者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有趣的课堂教学方法的几点认识。
一、故事教学法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学会用故事来讲述生活,让学生在故事中体验生活、学会生活。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我曾尝试用故事情境统筹教学内容。例如,“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一课涉及依赖的危害,我就在上这节课时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课堂教学。当时,我出了这样一个谜语:“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谜底是“啃老族”。在学生踊跃猜谜后,我进一步设置情境:“如果啃老族一直啃下去会有什么结果?”学生听后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想出了各种各样的结果。这样的故事教学氛围不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引发了学生对依赖危害的思考,使学生认识到了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的重要性。
实践证明,采用这样的教学法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课堂教学沉闷、僵化的局面,更有助于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二、辩论式教学法
辩论式教学即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辩题,创设辩论情境,让学生辨别是非,判断真伪。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颇受学生欢迎。例如,我先在上“享受学习”一课前布置辩题:“学习是苦大于乐还是乐大于苦”,然后让学生在课F带着问题去预习课文,搜集课外书籍报刊资料和影视图片资料,并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最后在开始上课时组织学生开展一场有关学习苦乐的辩论赛。通过辩论,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辩论式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总结评价,教师可通过这一环节来弥补学生辩论中的不足,指明改进方向,这样做不但可以鼓励学生保持自学的热情,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辩论经验。因此,把辩论引进思想品德课堂不但能使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还能锻炼学生的辩论能力。
三、小舞台教学法
在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思想品德不应只是枯燥乏味的讲解,而应是充满情趣的演绎。所以针对情节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小舞台表演的形式开展教学。
在思想品德课上开展一场小比赛,能让学生在放松身心的同时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例如,在教学“告别依赖走向自立”这一框题时我采用了比赛表演法。我事先准备了几件衣服,然后请几名学生参加叠衣服比赛。在比赛中,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独立的学生会表现得很不错,而自立生活能力差的学生则会表现得差一些。这样,在对比中学生就能深刻地认识自立的重要性。在这堂课中引入小舞台教学法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另一方面又引发了学生思考,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告别依赖的必要性,从而立志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慢慢走向自立。
这样穿插了表演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既能促进学生各方面才能的发展,又能使学生积极思维,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设备,并借助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多媒体教学改变了“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教学形式,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传统课堂枯燥的讲授比起来,多媒体教学将动画、图形、声音的演示与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结合起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上“灿烂的中华文化”一课时就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包含了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关的视频,其中有一段视频展现的是世博会主席秀半土半洋的中文,这段视频不仅逗得学生大笑,也让他们深深感受到了中文的魅力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此外,我还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反映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各种材料和图片,如长城、故宫、旗袍、中国功夫、玉器的图片等,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了解灿烂的中华文化,激发其爱国的情感,以及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感。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我一般会在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前在黑板上写出这节课的知识要点,让学生带着知识要点去理解幻灯片中的内容,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总之,教师不管采用哪种教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切实改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枯燥乏味、效率低下的状况,唤起学生追求真理、崇尚自由、探索未来的热情,进一步增强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