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知识产权管理理论依据及驱动因素分析

2014-12-09 04:51黄国群
当代经济管理 2014年12期
关键词:驱动因素合理性

[摘 要]战略知识产权管理(SIPM)是企业为实现整体目标,更好发挥知识产权作用所采取和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具有战略性意义的知识产权部署和管理行为。SIPM的主要理论依据主要有:耦合理论、核心能力及动态能力理论、系统论等。三种主要理论分别从不同视角论证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总体战略融合与耦合的必要性,以及SIPM实施的路径和方法等。驱动传统的法务主导型知识产权管理向SIPM转变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环境因素,另一类是企业自身追求核心能力和动态能力的内在要素。

[关键词]战略知识产权管理;SIPM;合理性;驱动因素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4)12-0014-06

收稿日期:2014-04-24

网络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oi/10.13253/j.cnki.ddjjgl.2014.12.002.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4-10-30 16:32:59

作者简介:黄国群(1972-),男,河南唐河人,管理学博士,法学博士后,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组织与管理创新、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法。

一、引 言

在知识经济凸显,经济全球化、企业竞争日益白热化的环境下,企业竞争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知识产权之间的竞争,知识产权竞争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其经营战略的重要保障。然而在实践中,受企业发展阶段及知识产权观念的制约,一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往往仅定位于被动的风险防范,重法务轻管理现象比较普遍,即仅仅停留在知识产权管理程序性、事务性管理部分而忽视了知识产权管理的系统性、战略性功能。这种法务主导型的知识产权管理较少考虑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和其它管理系统的协同作用,导致企业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受限,知识产权应有的价值和作用难以体现。传统的法务主导型知识产权管理亟须提升与转型。一些创新型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实践走在前列,其知识产权管理正愈来愈从事务性走向战略性,战略知识产权管理(Strateg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SIPM)日益成为企业及相关组织进行知识产权管理实践的指导原则。本文主要介绍SIPM概念的由来,分析其内涵,从理论层面分析其合理性,剖析驱动传统法务主导型知识产权管理向战略知识产权的因素。

二、SIPM概述

(一)SIPM由来及研究进展

基于战略视角开展的知识产权管理研究,以及强调知识产权工作应在企业战略指导下进行的思想在理论界早已有之。如Smith和Hansen(2002)提出基于战略视角分析知识产权管理,并提出要对知识产权进行战略评价、战略创造、战略运用等观点[1]。Markus Reitzig(2007)提出为把企业知识产权变为企业战略武器,企业高层管理者应该思考包括知识产权如何帮助企业取得与维持竞争优势,知识产权如何影响产业结构,组织设计应如何适应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等六个问题[2]。徐建中,任嘉嵩(2008)基于现有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研究忽略管理体系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突出知识产权战略的核心地位的现实,将战略管理的思想引入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提出知识产权战略性管理体系概念[3]。这些研究反映出不同学者对知识产权本质认识的深化,也蕴含了“战略地进行知识产权管理”思想。但现有的相关研究中仅仅突出用战略的视角来对知识产权进行管理,分析知识产权与竞争优势关系,强调理论上的可行性及知识产权战略本身意义方面等。现有研究中未对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总体战略耦合、互动方面有更深入探讨,也并未对此有进一步没有系统深入分析、体系化的理论提升。国内有学者整合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在传统法务主导型知识产权管理无法适应新的竞争需要的新形势下,总结国内外知识产权管理成功实践,借鉴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明确提出“战略知识产权(SIPM)”概念,并对SIPM进行了界定[4]。其合理性得到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创新企业的战略性,系统性知识产权实践支持。

SIPM提出后,在合作创新、开放式创新等具体商业情景下如何实施SIPM等方面取得一些进展,得出一些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研究结论[5]。围绕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战略融合与耦合,提升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能力,SIPM关注知识产权管理领域范围极其广阔的话题。总体上看,SIPM有望进一步系统化、体系化,朝越来越精细化方向发展。

(二)SIPM内涵及特点

SIPM认为知识产权是组织战略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强调知识产权管理在达成经营目标中的战略性角色,关注组织达到其目标所运用的多种知识产权管理实践。其主旨是通过战略地去管理企业的知识产权,使得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与企业总体战略融合和耦合,从而知识产权管理在企业战略整体中做出应有贡献,如获得和维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等。SIPM强调企业知识产权与商务战略的融合和耦合,从而系统地将企业知识产权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联系起来,包括知识产权工作和企业发展阶段的匹配,以知识产权服务、支撑企业商业战略,甚至推动企业总体战略变革与转型。相对于传统事务性知识产权管理,SIPM是一种新的知识产权管理形态,有自己特有的理念、方法,并对企业环境有相应要求。SIPM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且是一个有机的体系,由战略知识产权管理理念、战略知识产权规划、战略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和战略知识产权管理平台等组成,是一个由理念及相关理论及方法的集合体。其中战略知识产权规划突出知识产权战略的核心地位,内容涵盖企业价值链中涉及知识产权管理的全部流程和环节,力图保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企业战略整体规划的一致性,试图使企业知识产权的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系统、有效的管理。所谓管理平台,SIPM需要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基础体系、友好的组织环境、胜任力高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等。

总体来看,SIPM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 突出知识产权管理职能的战略性定位,在达成经营目标中战略性角色

传统的法务型知识产权管理定位是法律风险防范,相应地知识产权部门仅作为辅助性或参谋性的职能,知识产权功能并未充分发挥。而SIPM强调知识产权管理在达成经营目标中的战略性角色,突出战略观在知识产权领域的重要地位,强调知识产权应对公司总体战略的支持和促进作用:企业知识产权应服务于公司总体战略并促进公司总体战略的量级提升与有效实施。SIPM倡导在具体管理实践中注重开发与保护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与企业总体战略的密切关系,突出基于企业战略的知识产权战略方方面面,如包括专利策略化布局、专利预警机制等在内的战略实施、与整体战略的互动反馈和学习等。

2. 强调与总体战略的融合与耦合

融合是指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应该成为企业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总体战略提供支撑和服务。耦合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系统与企业总体战略之间彼此依赖、彼此促进的动态关联。融合意味二者有交集,甚至相互包含,耦合则强调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及促进作用。

3. 体系性

SIPM实际上是知识产权具体领域核心工作内容的集合,这些工作内容以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策略为基础,通过与总体战略的互动和学习来保持知识产权工作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一致性以及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实施的一致性,从而帮助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有效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并确保相应战略实施,从而达到全面、系统、有效管理知识产权的目的。

SIPM的提出及其不断完善,有望丰富和完善现有知识产权管理理论。特别在解决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总体战略割裂问题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SIPM对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及地位给予充分突出,能引起人们对知识产权更多的关注,驱动法务主导型知识产权管理向战略知识产权转变,发挥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企业战略发展作用。SIPM的提出一方面是对我国知识产权管理实践中长期忽视知识产权管理的战略性、系统性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对现有知识产权管理理论的一种突破,试图充实现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管理思想,有利于完善和丰富现有知识产权管理理论。

三、SIPM理论依据及合理性分析

(一)SIPM主要理论依据

由于SIPM是管理、战略、法律等多种学科的交叉领域,其理论依据也分别来自上述不同领域。除了一般的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管理理论外,还有战略管理和企业基本理论领域的相关理论。如权力理论、资源观、蓝海战略、系统论等等有关理论,甚至创新领域的一些理论以及财务管理方面的一些理论也有利于解释和分析SIPM,如创新领域的互补资产理论以及财务管理领域的资产组合理论、国际著名知识产权管理咨询公司ICMG 提出的“价值阶层”(Value Hierarchy)理论。在诸多理论中,耦合理论、核心能力及动态能力理论以及系统理论是有力支持SIPM的三个核心理论。

1. 耦合理论

耦合(coupling)原本是物理学中现象,即两个或两上以上的系统或运动方式之间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后泛指在各子系统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在软科学领域,耦合的概念进一步延伸,更多地体现和强调一种由互动产生的效能、结果,即静态耦合关系,甚至指代系统间广义上的协同、互动。在系统科学领域中,两种类型耦合:紧密耦合、松散耦合受到广泛关注。紧密耦合通常可以使系统更加稳定,实现整体目标的能力更强。而松散耦合指系统内子系统、要素之间联系较弱,子系统或个体相对独立,但仍然保持一定的联系,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相互学习。松散耦合既保障了整体的一体化,又容许系统个体独立性及其作用的发挥。松散耦合支持那种当整体的表现和部分的特征同时存在,整体的表现没有因为功能分散于各部分而失去核心或失去运营控制的情景[6]。

耦合理论为研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分析企业知识产权系统与商业总体战略系统关系方面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知识产权工作专业性强,复合性高,对从业人员要求高,知识产权系统特征明显,独立性较强。长期以来,很多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独立于总体战略,甚至出现知识产权总体工作方向迷失,更有甚者,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背离知识产权制度的初衷。这种情况导致企业知识产权系统与企业总体战略系统缺少紧密耦合,二者是松散的耦合关系,甚至是非耦合的。经由管理者战略性、系统性投入与干预,二者可以通过协同、互动学习,形成紧密的松散耦合关系,使得企业知识产权系统和战略系统功能和作用更好发挥,从而保持知识产权系统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一致性以及战略制定与实施的一致性,甚至知识产权系统促进企业总体商业战略系统更新与转型。不难理解,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总体战略的耦合机制离不开学习与反馈。在实务中,可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与安排来促进知识产权系统与总体战略的深度耦合。如公司管理层的深度参与知识产权相关项目和讨论,构建在知识产权部门和董事会之间进行经常性的信息交流制度,企业战略中专列知识产权战略模块,在总部设置相关部门,统一处理知识产权重要工作,负责战略制定及实施等等[4]。

耦合理论对于分析知识产权系统与公司总体战略关系、知识产权在企业中发挥作用提出了依据,是支持SIPM的核心思想之一,知识产权系统应该与总体战略紧密耦合。耦合原理也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与企业总体战略的紧密耦合提供了内容及实现路径等启示。

2. 核心能力及动态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是在企业资源积累的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企业特有的能力,是企业的最重要的战略资产。核心能力具有价值性、独特性、难以模仿性、延伸性动态性、综合性等特点。作为一种理论,核心能力理论体现了战略管理领域在20世纪90年代的最新进展,在实践界和理论界被广泛接受。主要观点有:①企业本质上是一个能力集合体;②能力是对企业进行分析的基本单元;③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④核心能力本身在不同时代内涵是不一样的,企业所拥有的战略资产随环境变化而改变,总体上核心能力越来越无形化,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比越来越高;⑤积累、保持、运用核心能力应是企业持久重视的战略。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启发管理实践中应重视资源的投入方向、归核化、持续研发、重视知识产权等。在核心能力的理论指导下,理论界和实践界对企业超常回报的来源的探索越来越深入,也因此引发了众多企业的战略转变。随着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企业欲获得超常回报,越来越取决于是否能向消费者提供独特价值的与众不同。要创造独特的价值,企业必须拥有独特的资产。超常回报决定因素的转变也意味着战略的转变。波特将这一转变称之为一场从“比你的竞争对手更好”到“与你的竞争对手不同,你可以提供独特价值”的运动[7]。事实上,战略管理领域近年来发展的“蓝海战略”也有类似的观点与启发。作为核心能力的一种特殊能力,动态能力反映了对能力进行更新、重构的能力。动态能力视角强调企业必须持续发展并增强核心能力,以确保企业提供独特价值能力也在增强。

基于核心能力理论及动态能力理论,企业能在多大程度上与众不同或更加出色的“独特优势”,以及反映能持续创造价值可能性的“潜力”,是其获得并维持超常回报、让企业成为并保持全球领先的真正源头。SIPM所倡导的发挥知识产权独特价值,为客户创造更独特的价值,发挥其特有的独特性,从而服务于公司总体战略的观点正是核心能力理论的具体表现。

事实上,知识产权是知识财产的子集,知识财产又是企业能力的要素之一,如图1所示。知识产权作为企业核心能力的一部分,知识产权战略性不言而喻。知识产权一方面代表企业独特技术知识,可以帮助企业产品获得实际特点和功能中的独特性,从而发挥战略作用;另一方面,知识产权可能是企业能力中技术知识或运营方法的一部分,也可为企业带来独特优势和潜力。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既属于现有的核心能力,同时也是未来核心能力一部分。图1显示了知识产权在企业整体资产中的多重地位。

图1表明欲增强公司核心能力的企业,应尽量发展与公司战略相关的知识产权,同时应使虚线部分尽可能小,尽量减少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无关的知识产权,从而使得核心能力范围在公司总资产比例尽可能大。图1也显示,从战略的观点来看,并非所有知识产权的地位平等。企业长期获得并保持超常总回报率的能力取决于对核心能力至关重要的知识产权。SIPM某种程度上是企业动态能力的具体表现。

基于核心能力的观点,只有具备高度独特优势和潜力的能力才能创造超常回报;核心能力是动态的,必须不断发展和提高,即通过培养和运用动态能力不断更新、完善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而提升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在此逻辑下,企业应围绕当下的核心能力及未来的核心能力去部署知识产权,如图2所示。

从核心能力、动态能力、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审视、部署、管理知识产权,发挥知识产权的战略作用,这正是SIPM的应有之义。由此可见,核心能力理论及动态能力理论为SIPM提供了最基础的理论基石,指明企业为什么要对知识产权进行“战略地”管理以及为SIPM提供了行动方向:如何培育资源,如何形成资本并保护资本、使得资本保值和增值。

3. 系统论

根据系统论的有关理论,系统是指由若干既有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着的要素或部分所组成的,处在一定的环境中,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集合体。系统论的一个最基本思想,就是把要研究和处理的任何对象当成系统看待。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可以看做一个特殊的系统,该系统由管理要素、科技要素、法律要素、人力要素、制度要素等各种要素构成。相应地,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如果仅仅重视其中的一个方面,并不能保证其整体作用的发挥。知识产权管理应遵循系统运行规律,整体把握与具体工作相结合。建立并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系统,对已有的知识产权系统调优,以及促进、引导企业知识产权的演化与发展是对知识产权工作进行系统调控,发挥系统整体作用不可回避的路径和策略[8],如图3所示。基于系统论的有关理论,知识产权工作系统应与总体战略系统及商业战略其它子系统匹配、协同,形成有序、和谐状态。系统论的有关理论隐含或明示了知识产权工作与总体战略一致、知识产权子系统支撑总体战略的思想,这正是SIPM的应有之义。因此系统论进一步揭示了SIPM的合理性及内涵、实质。也为SIPM必要性及合理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为如何落实和开展SIPM提供了方向。

在众多支持SIPM的理论中,耦合理论论证了知识产权战略在理论上不应该是孤立的,而应该与企业总体战略发生协同作用,同时提供了实施的方式与方法,并启发SIPM的实施路径和实施方法等。核心能力和动态能力理论不仅仅说明了SIPM必要性,也为指导如何开展SIPM,如何进行战略知识产权管理的部署提供了理论支持和行动方向。动态能力与核心能力理论强调知识产权战略应用总体战略“融合”。系统论的理论视角指出战略知识产权管理是公司整体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SIPM实质是知识产权系统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强化知识产权能力本身与公司总体战略的耦合,发挥协同作用,共同促进公司整体发展。

(二)SIPM合理性的进一步分析

一种新观点和新思想的提出往往是因其抓住了客体复杂性中被忽略的一个方面,触及到了所关注问题的实质,在对客体认知方面推进一步。知识产权是融合法律、技术、管理、经济等多领域的社会现象和制度设计,知识产权的复杂性不言而喻。知识产权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如商业的、战略的、符号的等多种价值,若要最优实现其价值,需要综合各种影响因素,从战略角度来评估与分析企业知识产权的内在价值,并从战略角度去运用、保护[9]。SIPM思想捕捉到了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管理的几个特性;第一,知识产权本身的战略性。在企业的知识产权系统中,特定的知识产权,如主商标、发明专利、基础专利等相对于一般性知识产权而言,具有某种程度的专用性和不可替代性。换言之,权力本身并非同一,价值等同的。第二,知识产权的系统性。企业为了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而部署的知识产权管理政策、实践以及方法、手段等构成一种战略系统。SIPM强调通过知识产权的规划、政策及管理实践达到获取竞争优势的知识产权配置。第三,管理的战略性与目标导向性。第四,管理的契合性或匹配性。契合性体现在纵向和横向契合两个方面。纵向契合要求知识产权管理必须跟组织的发展战略契合,与环境契合,横向契合要求知识产权管理各组成部分和要素之间契合以形成一种系统。契合匹配的思想也是一种管理的权变思想,强调环境与组织的契合度越高,组织行为的效率也越高。对企业来说知识产权管理中心的问题是找到满足市场环境需求,并适合企业自己特点的知识产权发展之路,需要寻找组织内部、组织外部、总体战略和知识产权管理政策和执行间的最佳契合点。以上四个方面既包括管理的客体本身的特性,也包含管理的特性,这在传统知识产权管理理论中较少提及。

四、驱动法务主导型知识产权管理向SIPM转变的因素

企业为适应竞争需要,更好发挥知识产权的作用,必须对传统法务主导型知识产权管理进行变革,使之向SIPM转变。在此转变过程中,相关因素发挥了促进、加速的驱动作用。根据驱动因素的性质及来源,可以把驱动法务主导型知识产权管理向SIPM转变的因素概括为两类:环境因素、企业因素。环境因素指来源于企业外部环境的、所有企业须共同面对的不以企业个体意志为转移的因素。企业因素则是与企业个体相关的特定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①法制环境的优化完善及知识产权重要性的提升。近年来知识产权法制环境的完善与优化,知识产权不再仅是企业的副产品,不仅仅是企业的进入权、参与权,而逐渐成为经营对象。

②企业仅重视知识产权环节就能获利成为可能。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使得区分各种产品的关键是其中的知识含量而不是有形特征。传统的进入壁垒正在削减,工业的边界正在模糊,企业更多地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全球竞争、外包、全球价值链的出现等使得仅仅重视知识产权环节就能获利成为可能。

③现有知识产权制度催生的各种专利竞赛、技术标准与专利池所产生的巨大收益的激励作用。外部制度的内在激励性催生了同行及行业的专利竞赛,行业中的每一家企业的最优策略是被迫接受现实,参与专利竞赛,并且唯有胜者才能最终胜出。特别是技术标准和专利池这样的制度产物进一步加剧了专利竞赛,其产生的巨大收益对企业来说是极大诱惑。制度背景使得企业唯有采取SIPM,才有可能在专利竞赛与知识产权博弈中胜出。

④知识产权制度全球一体化趋势的推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作为市场经济制度内在构成部分的知识产权制度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趋同、一体化趋势明显。PCT专利制度的建立,全球一致的游戏规则使得在本国的知识产权管理策略在国外也适用。特别对那些走出国门的企业来说,通过SIPM能更好地防范市场规模的扩大带来的风险,发挥知识产权对企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能力。

企业因素主要包括:

①企业追求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的驱动。企业欲获取超常回报,需要向消费者提供独特价值。为创造独特的价值,企业必须拥有独特的资产。为达到“与你的竞争对手不同,你可以提供独特价值”,“比你的竞争对手更好”,企业必须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每一项核心能力都是具体技术知识和运营方法的结合。产生更多带来独特收益的知识产权,并有效保护及运用是企业追求不容回避的策略与路径。SIPM与公司追求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战略意图是一致的,自然成为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时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战略行为。

②企业追求动态能力的驱动。知识产权数量与质量对企业核心能力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企业当前和未来和核心能力的高低。企业发展未来核心能力的过程中,资金和资源有限,最佳决策是将注意力和力量投注到那些既附属于现有的核心能力,同时也是未来核心能力一部分的知识财产,同时尽量减少那些与核心无关的知识产权,这正是SIPM的应有之意。

五、结语与讨论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而且还是战略问题。尽管很多企业制定了知识产权战略,但其知识产权战略并未为企业整体战略发展贡献力量,拥有更多的知识产权并不必然带来更多的财产或更高的股价。为了更好管理知识产权,发挥知识产权最大价值,企业必须确保知识产权的保护、评估、创造等方面均在企业总体战略基础上开展。SIPM的提出及进一步发展必然带来新的管理理念和观念变革,促进企业更重视知识产权问题。条件具备的企业应不失时机地推进战略知识产权管理,更大程度地发挥知识产权的价值和功能,充分利用企业利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发挥知识产权的功能,推进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上台阶。

如何在知识产权管理实践中落实SIPM,促进传统的法务主导型知识产权管理向SIPM转变,在不同商业情景中战略地进行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如企业是否要组建专利联盟、加入专利池,如何发挥专利组合的整体作用,使得企业专利管理与企业战略融合与耦合等,如何结合行业特点开展SIPM,并对SIPM的管理绩效进行评价等是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Michele Smith, Frederick Hansen. Manag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A strategic point of view[J].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2002(3/4):366-374.

[2] M. Reitzig.How Executives Can Enhance IP Strategy and Perform-ance[J].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2007,49(1):36-63.

[3] 徐建中,任嘉嵩.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性管理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9):109-111.

[4] 黄国群.战略知识产权管理内涵及实施体系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8):32-39.

[5] 黄国群.开放式创新中知识产权协同管理[D]. 华东政法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2013.

[6] Orton J. D. & K. E. Weick. Loosely Coupled Systems: A Recon-ceptualiz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0(2):203-223.

[7] Porter,M. What is strategy?[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6,74(6):61-78.

[8] 黄国群.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及其优化策略研究[J].情报杂志,2011(12):108-114.

[9] Rivette KG, Kline D..Discovering hidden value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0,78(1):54-66.

Study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Driving Factors

of Strateg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Huang Guoqun

(School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es and Law,Shanghai 201620,China)

Abstract: Strateg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SIPM) deals wit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trategy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which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 strategic to business success. SIPM approach includes an investment toward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y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Intellectual Property planning,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evaluation,and that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strateg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actices to ensure that the output of a firm's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ntribute to the achievement of the firm's objective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Main theoretical basis of SIPM includes coupling theory,systemic controlling thought,core capability theory and dynamic capability theory. Factors driving traditional law-orientat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hanging into SIPM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environment factors and corporate factors.

Key words:Strateg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SIPM;rationality;driving factors

(责任编辑:张积慧)

of Strateg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Huang Guoqun

(School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es and Law,Shanghai 201620,China)

Abstract: Strateg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SIPM) deals wit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trategy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which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 strategic to business success. SIPM approach includes an investment toward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y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Intellectual Property planning,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evaluation,and that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strateg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actices to ensure that the output of a firm's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ntribute to the achievement of the firm's objective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Main theoretical basis of SIPM includes coupling theory,systemic controlling thought,core capability theory and dynamic capability theory. Factors driving traditional law-orientat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hanging into SIPM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environment factors and corporate factors.

Key words:Strateg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SIPM;rationality;driving factors

(责任编辑:张积慧)

of Strateg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Huang Guoqun

(School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es and Law,Shanghai 201620,China)

Abstract: Strateg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SIPM) deals wit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trategy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which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 strategic to business success. SIPM approach includes an investment toward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y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Intellectual Property planning,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evaluation,and that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strateg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actices to ensure that the output of a firm's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ntribute to the achievement of the firm's objective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Main theoretical basis of SIPM includes coupling theory,systemic controlling thought,core capability theory and dynamic capability theory. Factors driving traditional law-orientat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hanging into SIPM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environment factors and corporate factors.

Key words:Strateg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SIPM;rationality;driving factors

(责任编辑:张积慧)

猜你喜欢
驱动因素合理性
新形势下新闻采访行为的合理性探讨
域外证据领事认证的合理性质疑
至善主义、合理性与尊重
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综合测度及驱动因素研究
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驱动力因素分析
公司EVA现状及EVA驱动因素分析
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力
论合理性标准在诠释过程中的作用与限制
关于如何加强建筑设计的合理性问题探讨
代考入刑的合理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