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2014-12-09 15:33外交部部长
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 2014年3期
关键词:和平道路发展

□ 外交部部长 王 毅



中心组讲堂

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 外交部部长 王 毅

和平发展道路的出发点在于,积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同时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和平发展道路的落脚点在于,通过和平方式实现民族振兴,同时又带动其他国家共同繁荣。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重要理念,并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等场合多次就走和平发展道路作出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了和平发展的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梦与和平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中国梦是我们的崇高目标,和平发展道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正确途径。

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我们认识到一个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掌握了一个法宝,改革开放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的30多年,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能更为顺利地推进民族复兴的进程,就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我们的中国梦营造更为有利和良好的国际环境。

一、中国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时代背景

考察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产生的时代背景,有两个大的视角:一是中国自身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二是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轨迹。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辉煌文明的东方大国,只是到近代开始衰落了。鸦片战争后的100多年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多年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间,多少代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终于再次迎来了民族复兴的曙光。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也是世界上12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27.76%。世界经济看亚洲,亚洲经济看中国,中国对亚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是超过了50%。中国已经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复苏与增长的重要引擎,并在当今重大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我们的国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目标的时候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未来几十年对于中华民族,必定是一段振奋人心的岁月,也将是一段充满风险挑战的旅程。从外部来看,我们要面对的最主要挑战就是如何化解国际社会对我国未来发展的疑虑和担心,包括如何应对一些国家的偏见和误解,如何回击敌对势力的干扰和挑衅。

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巨大国家的快速崛起,从未有过如此众多人口的全面现代化。中国的复兴将是21世纪最为重大的历史现象,必将对世界格局、力量对比和全球秩序产生全方位的深远影响。因此,国际社会关注我国的战略走向是正常的,而且这种关注势必会伴随我们民族复兴的整个过程。

曾几何时,国际上流行过各种版本的“中国崩溃论”,以为中国的发展只是昙花一现,难以持久。如今,“崩溃论”几乎销声匿迹,随之而起的是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现实主义学派的美国国际关系学者米尔斯海默在其著作中提出的核心观点,就是预测中美之间必有一战。米氏笃信这一前景并不奇怪,因为近代史上几乎所有的西方国家当年崛起时走的都是一条殖民扩张、进而争夺霸权的非和平之路。按照西方人的理念,国强必霸是很自然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他们认定中国也难以摆脱这一传统的大国兴衰规律。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写了一本《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书中认为,当年雅典和斯巴达两个最大城邦之间爆发战争的根源,是雅典作为新兴强国快速增长的实力,引起了斯巴达这个既有强国的恐惧,最后双方不可避免兵戎相见。后人把这种新兴国家与既有强国之间必然发生战争的现象,称为“修昔底德陷阱”。有学者统计,人类近代历史上总共有过15次新兴大国的崛起,其中11次最终引发了战争。

从以往世界力量对比演变的规律看,改变全球面貌的重大力量对比变化,往往是通过激烈的方式甚至是战争实现的。近代欧洲30年战争后建立起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体系,拿破仑战争后建立起维也纳体系,一战后建立起凡尔赛体系,二战后建立起雅尔塔体系等等,大多如此。20世纪末苏联的解体也带来世界力量对比的重新排列,之所以没有采取战争的方式,是因为美苏彼此握有可以相互毁灭对方的核武器,而苏联解体对自身的破坏性及其对世界的广泛影响并不亚于一场战争。

总之,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国际上对中国可能挑战现有世界大国、挑战现行国际秩序从而引发冲突抱有疑虑。中国能否跨越“修昔底德陷阱”,能否打破国强必霸规律,能否为古老问题寻找新答案,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民族复兴的阻力,以最小代价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这一重大而又紧迫的课题,现实地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摆到了所有中国人面前。

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党深入研究历史经验教训,把握当今时代潮流,明确提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坚持和平发展,决不会走历史上大国依靠侵略和扩张实现崛起的老路,而将坚定致力于探索一条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新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写入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而且载入了中国共产党党章。2013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就走和平发展道路举行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他还进一步指出,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有和平的国际环境。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持久和平。因此,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做和平发展道路的践行者。

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适应国情世情作出的重大决定,也是中国政府面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这条道路的出发点在于,积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同时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这条道路的落脚点在于,通过和平方式实现民族振兴,同时又带动其他国家共同繁荣。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和平与发展相互依存、内政与外交有机统一、本国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密切结合的新型发展道路,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大创举,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

二、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科学依据

为什么中国必须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条路走得通吗?换言之,和平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到底在哪里?

(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生存的世界,改变人类的日常生活。地球越来越小,世界越来越平,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日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格局。同样是两场百年一遇的大危机,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冲击的只是美欧日,对中国、对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影响并不直接。始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则席卷了全球,无一国能够幸免,无一隅可以偏安,人类社会的全球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2013年中,美联储传出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立即引发多个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201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也一度引起全球紧张。现在不仅大国打喷嚏小国会感冒,小国风吹草动也可能产生蝴蝶效应,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起因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如果说,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依靠核威慑打造了“恐怖平衡”,那么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越来越通过利益融合形成了“利益制衡”。发动战争冲突的代价越来越高,武力解决争端的选择越来越受到局限。此外,国际金融危机、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各种全球性挑战也日益增多,都需要各国合作应对,加强全球治理。可以说,世界正在成为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正因为如此,世界上主张和平、反对战争的声音不断增强,支持以和平方式处理国际争端的力量日益增长,这将成为一个持续发展的潮流与趋势。比如叙利亚爆发化武问题后,由于受到本国人民越来越强烈的反对,英国议会否决了出兵动武的计划,法国转为支持召开第二次日内瓦会议,美国也在最后一刻改弦更张,重新回到在联合国框架下和平解决的轨道上。

基辛格博士在《论中国》这本书中,研究21世纪中美两国会不会重演19世纪末英德对抗的一幕,他认为未来中美之间的决定性竞争更可能是经济竞争、社会竞争,而不是军事竞争。这是因为基辛格看到了一个越来越清晰的事实,那就是中美之间事实上正在结成日趋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双方每年的贸易额已经接近5000亿美元,相互投资超过800亿美元,每年的人员往来高达350万人次。中美交流基金会的一份报告预测,到2022年中美将成为彼此最大贸易伙伴,届时美国对华出口将为美国创造4600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334万个工作岗位,中国对美出口将为中国创造4800亿美元GDP、1022万个工作岗位。中美经济总量占世界三分之一,人口总和占世界四分之一,贸易额总和占世界五分之一。如果中美发生冲突,不仅双方都会受损,还将殃及整个世界,这也正是世界各国不愿看到中美爆发冲突的重要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坚持和平发展不仅符合中国的长远和根本利益,也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二)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正在逐步成长为世界强国。但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现在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水平排在世界80多位,还有超过1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现象十分突出。要让13亿中国人过上幸福生活,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始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第一要务。要加快发展,就需要有一个更为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就需要我们率先坚持并践行和平发展,其他国家则会感受到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友好的,不是扩张掠夺;是互利共赢的,不是零和博弈。我们的发展将会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和欢迎,发展的环境会越来越好,发展的阻力会越来越小。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和人员“走出去”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发展日益呈现出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利益权益分布本土和海外兼有的新特点。2012年,我国对外贸易额达到3.87万亿美元,对外投资存量达到5000亿美元,海外资产总规模超过2万亿美元;我国原油、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超过50%。可以说,正在形成的这个“海外中国”,占了中国经济增量的很大一块,成为我国整体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捍卫中国的海外正当权益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维护好不断扩大的海外权益首先要靠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同时也需要我们与各国保持和平友好的关系,需要我们维护好地区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需要我们通过和平发展把中国同各国的利益联系得更紧密,把经贸投资的渠道开辟得更通畅,把国际合作的机制梳理得更顺当。

(三)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必然要求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代表的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执政理念。对内要追求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社会和谐;对外要主持公道、捍卫公理、伸张正义。我们决不能像过去的西方列强那样崇尚丛林法则,必须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我们搞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65年来,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独立自主、爱好和平,始终是中国外交的两大本质特征,不仅构成了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使中国能够站在国际公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上。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也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理念。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仁者爱人的人本精神、亲仁善邻的和平志向,以和为贵的和谐理念等等,都为我们今天走和平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支撑。当年的丝绸之路就是一条和平之路,一条致力于共同发展的纽带。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中国人天性是喜好和平的。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认为,中国是世界历史上最爱好和平的大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传统文化脉络的自然延续,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三、新形势下推进我国和平发展的基本思路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历届领导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探索实践,不断丰富完善和平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积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推动我国和平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应该看到,和平发展的道路越往前走,我们积累的经验就越丰富,同时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也会越多。我们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定战略信心,保持战略耐心,汇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合力,排除各种干扰,坚持把和平发展道路走稳、走远、走好。

(一)要把中国自身利益与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开拓我国和平发展的广阔空间

今天的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片面追求自身利益而罔顾他国利益。只有共同利益的蛋糕做大做好了,各国才会相应得到更多的份额。习近平主席指出,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也就是说,我们要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不断扩大与各国共同利益的汇合点,深化与各国利益融合,从而为我们自身的和平发展开辟越来越广阔的空间。

2013年,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充分发挥高层交往的引领作用,推动我国与各国签署了约800项政府、部门和地方合作协议,涵盖政治、经贸、能源、人文、军事等多个领域,特别是推出一系列重大合作倡议,充实了我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内涵。习主席访问中亚期间,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核心内容是加强“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受到中亚国家领导人的热烈欢迎。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评论说,“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使亚欧地区基础设施联结起来,形成一个覆盖几十亿人口的广阔市场。访问东南亚期间,又提出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受到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

李克强总理访问印度和巴基斯坦期间,就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与对方达成一致。这一横一纵两大经济走廊的建设将把中国和印度两大市场连接起来,促进东亚和南亚两大增长极的相互融合,必将促进亚洲区域一体化进程。

除了基础设施的联通,还有发展规划的对接。习主席访问印尼和马来西亚,同两国分别签署经贸合作五年规划,形成彼此发展战略的对接。李总理访问德国期间,双方就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领域加强合作达成共识,实现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各自优势的对接。中欧领导人第16次会晤期间,双方共同发表了《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为中国“十二五”规划与欧洲2020发展战略的对接规划了路线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号角。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加快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对全球高端生产要素富有吸引力的体制环境,提高中国整合国际资源、开拓外部市场的能力,促进在更高层次上的国际经济融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新形势下,我们要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更好地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更紧地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更多地结合起来,从而为我国和平发展开辟越来越广阔的空间。

(二)要努力推动与各大国关系协调发展,改善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环境

大国是影响世界和平的决定性力量。大国关系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和平发展之路能否走得通。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外交开局的一条主线,就是积极运筹大国关系,尤其是稳固和拓展与主要大国的双边关系。

中美关系的走向为世人所瞩目。中国是上升势头最快的新兴市场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国际上很多人最担心的就是中美两国是否会落入“修昔底德陷阱”,相互冲突。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应邀与奥巴马总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晤,习主席提出中美应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得到了奥巴马总统的积极响应,双方就此达成重要共识。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就任仅三个月就实现中美两国元首专门会晤,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反映出双方对发展彼此关系的高度重视。

习主席精辟概括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一是不冲突不对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赢。这三句话可谓大道至简,寓意深刻。讲不冲突不对抗,就是要改变世人对中美关系中长期走向的负面预期,从而从积极角度影响各方当前的政策取向。讲相互尊重,就是要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这是国与国之间的正确交往之道。讲合作共赢,就是要摒弃零和思维,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寻求自己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这既是中美应争取的一致目标,也是两个大国对世界应作出的贡献。这次历史性会晤明确了中美关系的长期走向,向世界发出了十分积极的信号。当然,中美两国一个是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一个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想把新型大国关系构建好、落实好并不简单。这是一个需要中美双方,包括社会各界共同来探讨和实践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个需要双方保持政治定力,持之以恒、不懈推进的长期事业。

俄罗斯是我国周边最大邻国和世界大国,中俄两国都处在民族复兴的关键阶段,拥有广泛共同利益。中俄关系发展得好,我们在和平发展道路上就有了一个重要战略协作伙伴。习近平主席上任后首访首站就选择俄罗斯,充分体现了中俄关系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习主席与普京总统进行了长达八个小时的深入接触和交流,发表了一个分量很重的联合声明,双方明确承诺,坚定支持对方发展复兴,坚定支持对方维护核心利益,坚定支持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双方还签署了数十项合作文件,涵盖油气、核能、电力、高科技、航空航天等战略性合作项目,数额大、期限长,被称为“世纪合同”,大大提升了双方务实合作的水平和层次。

欧洲是世界上重要一极,同我国经济互补性很强,充分挖掘中欧合作潜力,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和世界繁荣稳定。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欧,与瑞士签署自贸协定,实现了我国与欧洲大陆国家签署自贸协定零的突破;与德国务实合作进入“加速期”,进一步发挥了中德关系在中欧关系中的领跑作用。2013年岁末年终,中欧领导人会议和中国—中东欧领导人会议接连举行,成果丰硕。此外,不到一年时间,我们接待了法国、英国、希腊、罗马尼亚、荷兰、芬兰、冰岛等十多个欧洲国家领导人来访,掀起对欧外交高潮。

印度是重要新兴大国。近年来,西方一些媒体唱衰中印关系,炒作“龙象之争”。保持中印关系和谐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的和平发展事业,也攸关新兴力量的团结。2013年6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印度,10月时任印度总理辛格访华,这是52年来两国总理首次在一年内实现互访。辛格对习主席说,亚洲之大,容得下中印两国共同发展,印度不会参与任何企图遏制中国的集团和联盟。在两国共同努力下,中印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总的看,中国与主要大国的关系在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都实现了平稳过渡,取得了新的进展。今后,我们要继续紧紧抓住大国关系这个牛鼻子,加强高层交往,深化战略对话,拓展务实合作,深化利益融合,持续改善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环境。

(三)要不断巩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打造我国和平发展的地缘依托

中国是世界上周边环境最复杂的大国,同14个陆地邻国接壤,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此外还有9个虽然不接壤、但属于近邻的国家。这些国家之间在历史文化、民族宗教、政治制度、发展水平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国际上一些对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持怀疑态度的人,往往把中国如何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复杂关系当作检验我国和平发展诚意的试金石。

周边是与我国联系最密切、交往最频繁、利益最融合、影响最直接的地区。2012年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额达到1.2万多亿美元,占我国外贸总额的32%。近年来我国与周边的相互投资也呈现快速增长势头。我们生产生活所必需的能源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周边,比如家家户户每天都用到的天然气,从中亚输入的占我们进口天然气总量的53%。2012年,我国与周边国家人员往来达到3550万人次,入境我国的亚洲国家公民占外国人入境总人数的近六成。

所以我们说,周边是我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我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首先要大力营造和平稳定繁荣的周边环境。从一定意义上讲,我国和平发展进程始自周边,也要依托周边。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周边外交工作。2013年10月,中央专门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习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新形势下周边外交的指导思想和大政方针,特别是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这“四字箴言”是新形势下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一份生动宣言,是对多年来中国周边外交实践的一个精辟概括,也反映了我国新一届领导人外交理念的创新发展。

亲是指要巩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友好情谊。中国与东亚国家同受儒家思想的深厚熏陶,与南亚国家共享佛教文化的宝贵遗产,与中亚国家拥有丝绸之路的历史纽带。可以说,在数千年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与周边各民族人民在人文方面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天然的亲近感。文化上如此,政治上亦然。多年来,我们与周边国家一直保持着密切交往,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2013年3月新一届政府成立不到一年时间,习主席和李总理先后访问了俄罗斯以及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邻国,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文莱五个东盟国家,以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邻国,接待了数十位来自周边国家的领导人访华。这么频繁的见面走动本身就说明了我们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特殊亲近关系。

诚是指坚持以诚待人、以信取人的相处之道。中华民族向来讲情重义,诚信待人。我们与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的深厚情谊就是一个范例。中国长期给予他的热诚帮助,使双方成为心心相印的好朋友,也深受柬埔寨各界好评。中国与周边国家间类似的感人事例和动人佳话还有很多。对与周边国家存在的一些争端,我们在坚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前提下,愿意本着诚心诚意的态度,与有关当事国平等对话、友好协商,争取妥善处理分歧。

惠是指履行惠及周边、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十多年前,中国作为域外大国,率先与东盟启动双边自贸区商谈,并于2010年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贸区,在不少条款上照顾了东盟国家的关切。如今东盟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第一大目的地、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以及中国公民主要旅游目的地。2013年,我国领导人又提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理念和“2+7合作框架”,包括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再次向东盟国家展示了合作共赢的诚意。

容是指展示开放包容、求同存异的大国胸怀。作为东亚大国,中国一向支持东盟在地区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欢迎域外国家参与到东亚地区的合作机制中来并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10+1、10+3、东亚峰会等各机制相互补充和促进。我们积极回应各国对亚太地区安全问题的关切,推进地区防务安全领域的交流,充分体现了容人之气度、存异之雅量。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周边仍然存在干扰我们和平发展的因素。因此,习近平主席提出,要着力维护周边地区的和平稳定。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我们提出“三个坚持”的基本立场,即坚持半岛无核化的目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这三个坚持缺一不可,体现了我们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公正立场和我们发挥的积极作用。中方决不允许任何人在我们家门口生乱生事。朝鲜第三次核试以来,经中方大力劝和促谈,半岛局势已有所缓和,这体现了我们在半岛事务中的独特地位,发挥了作为负责任大国的积极作用。实现半岛无核化并不是中国一家的事情,美朝两家能否开展对话、改善关系更是关键。包括美朝在内的六方会谈为通过对话谈判解决朝核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我们现在做各方的工作,就是不断为重启六方会谈创造和积累条件,争取尽早把半岛核问题再次纳入和平解决的轨道上来。

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当前中日关系的困难局面是日方引发和造成的,也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日方应正视现实,谨言慎行,不要再做有损中国主权权益的事情。如果日方真愿改善中日关系,就应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历史问题至今仍是不时干扰中日关系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只有以史为鉴,才能开辟未来,只有坚持和平走向,才能真正得到邻国信任。日本方面应该懂得这一基本的道理,切实尊重人类良知和公理的底线。中日友好的动力来自两国人民,两国文化、地方、青少年等民间交流将为两国关系走出困难局面发挥积极作用。

(四)要深化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夯实我国和平发展的牢固基础

在国际交往尤其是与发展中国家打交道时,如何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是观察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视角。近年来,我国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欢迎,但外界误解、抹黑中国形象的声音始终存在。其中,就有所谓中国奉行“重商主义”,甚至污蔑中国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义”的论调。

习近平主席总结我国历史经验和新中国外交传统,明确提出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强调我们要促进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对贫穷的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有时甚至要重义轻利、舍利取义,绝不能唯利是图、斤斤计较。

2013年3月,习主席访问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布)非洲三国期间,强调中国始终真诚支持和帮助非洲的发展,引起非洲领导人和民众的强烈共鸣。访非期间,中非签署40多项合作协议,涉及投资贸易、经济援助、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农业、人文交流等广泛领域,非洲领导人和各界人士高度赞赏中国长期给予非洲的无私帮助和不断扩大的中非互利合作成果。刚果(布)总统萨苏在欢迎习主席的大型集会上慷慨陈词,痛批西方势力的偏见。他说,我们完全不认同西方称中国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义。什么是殖民主义?我们最了解,因为我们肉体和心灵上都曾经受过。而中国是我们可以信赖的朋友,中国的道路就是我们非洲的希望。

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同路人。新形势下,我们要积极践行正确义利观,随着国力的增强,进一步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深入挖掘与发展中国家开展互利合作的新机遇,探索合作的新方式,切实帮助他们实现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不断夯实我国和平发展的牢固基础。

(五)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提供我国和平发展的公共产品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国际社会普遍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抱有期待。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必将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我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中国是世界和平事业的坚定维护者。比如,我们在安理会几度行使的否决权,大都是反对外部势力无理干涉别国尤其是中小国家的内政。我们捍卫的不是一己之私,而是国际正义,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是《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以及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迄今已派出2万多人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是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人员最多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负担维和摊款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为支持非洲和平与安全,我们还首次向马里派出成建制的安全维和部队。

中国是国际发展事业的大力推动者。我国积极推动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习主席、李总理在多场重要多边峰会上,提出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等一系列新理念,倡导各方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很多观点和建议被国际社会所接受。我们推动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外汇储备库等合作项目取得突破,为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增长、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推动国际体系变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中国给世界带来的是更多机遇,而不是威胁。一个和平发展、更为强大的中国必将为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承担更多的责任,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

(六)要建设强大国防维护国家利益,构筑我国和平发展的坚实保障

和平发展要靠我们自己去奋斗,不是等来的。和平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还会遇到很多风险和挑战。中国的和平发展和民族复兴进程势必要不断排除和化解各种干扰与阻力。因此,要把和平发展道路真正走通、走到底,必须建设强大的国防。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的和平发展。国防实力的增强,不仅能切实维护好我国的核心利益,使我们能够更加集中精力于和平发展,也将对任何破坏中国和平发展进程的挑衅形成有力威慑,从而达到“以武止戈”、避免战争的目的。

一个国家是不是和平的维护者,关键在于执行什么样的国防政策。中国坚持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的军事实力越强,越是和平力量的增长,越有利于世界和平。因此,提高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包括军事能力,恰恰是我国和平发展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苦果。这些话掷地有声,字字千钧,从根本上讲清了坚持和平发展与维护国家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

随着我国和平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我们维护国家利益的资源和手段将会越来越多,维护国家利益的地位也会越来越主动。中国的发展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同时,我们也不允许其他国家侵犯中国的正当权益。和平发展不是中国一家的事,更不是对中国的单方面约束。我们在坚持自身和平发展的同时,也要倡导其他国家都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各国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使和平发展成为各国共同的政策取向。

(七)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收益,强化我国和平发展的民意支撑

民为邦本。我国和平发展事业之所以能不断向前迈进,既是依靠我国不断发展壮大的实力,更有赖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外交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与支持,才能有人气、有底气,立于不败之地,获得前进动力。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和平发展带来的利益,不断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

长期以来,我们通过和平发展壮大了自己,越来越有能力维护好海外公民的合法权益。2011年,我们在短短12天里从利比亚各地撤出35860名受困人员,那是新中国历史上首次从海、陆、空三路实施全方位大规模撤离行动。这样的壮举,在世界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当前,我国已有2万多家企业遍布世界近200个国家,2013年约有9000万人次出境,据估算到2020年,我国公民每年出境将达到1.5亿人次甚至更多。我们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切实维护好公民在海外的合法权益,打造好海外民生工程。我们还要尽可能和更多国家签订相互简化签证手续的协议,直至签署互免普通护照签证协议,提高中国公民护照的“含金量”,使中国公民到海外旅行变得更为方便快捷。

和平发展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需要汇聚各地方各部门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加以推进。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的和平发展道路一定能越走越宽广,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不断营造更为良好的外部环境!

猜你喜欢
和平道路发展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博弈·和平
教师发展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期盼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