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惠
摘要:非言语行为是一种独特的交流方式,它在人际交流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非言语行为可以交流信息、传达思想、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感想等.非言语行为促进言语行为的顺利进行,起到完善和补充的作用。初中学生是介于儿童与青少年的过渡,有着儿童的好奇心,又有着大孩子的成熟,因此能充分利用非言语行为的积极作用,可以使初中英语教学得到明显的改善。
关键词:非言语行为英语教学二语习得身体语言
非言语行为补充了言语行为,表达了言语行为没能给出的会话信息,使得谈话双方的会话含义得到更好地表达和理解。非言语行为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行为表达不想通过直接的言语行为传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心理活动。非言语行为透漏了谈话者的内心的实际想法,非言语行为可以使会话顺利地进行,避免产生歧义和误解。非言语行为通常起着加强,重复,否定,补充等辅助性的作用。萨莫瓦(Samover)曾以众多专家研究的数据指出非语言行为在人际交流中的作用。他说:“绝大多数研究者认为, 在面对面的交流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由语言行为传递, 其他的信息则是通过非语言行为来传递的。”
非言语行为主要包括:(1)目视行为。当说话者表现对谈话对象的关注和谈话对象所表达的观点的认同,表示在认真地倾听对方的说话内容和观点。而如果对谈话对象所说的话没有兴趣,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将更多的目光放在谈话者的身上。但过多的目光注视会让感到紧张,有压迫感。一般来说,对使自己感到愉悦的人,人们更愿意注视。通过目光,说话者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而且听话者也可以通过目视行为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2)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真实的内心情感的直观表现,除非说话人刻意去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观察一个人的非言语行为应该首先而且主要是集中在面部表情上,通过面部表情可以更好地了解说话者的真正言语涵义。(3)身体语言。身体语言具有丰富的涵义。在说话的时候,如果对话者眼神飘忽不定,手上做着小动作,表示对话者对说话人的谈话没有兴趣,不想继续下去,同时身体语言也是对话者想要转换话题,不想继续原有会话的暗示。握手是常见的见面礼仪,握手作为身体语言的一种表现方式,有着意想不到的会话效果,握手的有力度,握手时间的长短表现了说话双方的亲疏程度。手势是常见的身体语言,不同的手势表达了不同的心理状态。剪刀手表达了胜利的喜悦和兴奋。紧握双拳表达努力奋斗和鼓劲的一种方式。(4)空间距离。与人交流时的空间距离反映了与谈话对象的亲疏程度。一般来说,初次见面,彼此不了解,间距会大些;随着对话的进行,彼此相互了解后,空间距离可能会减少。所以,当我们与他人交谈时,空间距离也会透漏出对方的想法。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初中英语的学习是二语习得的过程。从英语学习的普及的初期,初中英语教育模式主要是英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处于次要地位,是被动的。主要是老师讲,学生记。但是英语,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是第二种语言。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将以前压抑的课堂变成有趣的,这样会使学生乐于、主动去学习英语。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中常见的非言语行为有:(1)面部表情。教师的面部表情会影响课堂的气氛。如果老师很严厉,而且总是板着脸,课堂气氛会很压抑,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空间距离。会话进行时,对话双方根据亲属程度选择会话时两者之间的距离,如果两人熟悉并且关系很好,谈话双方会不自觉地缩短两人之间的距离,而如果谈话双方彼此不了解、不熟悉,对话者会适当地保持两人之间的距离。空间距离在教学过程中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还可以巧妙地利用空间距离讲授知识。例如,在讲this和that之间的区别时,如果教师直接教两者之间的区别,学生只会是死记硬背,记忆的时间不长,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选择走到学生中去,通过实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讲解this和that之间的不同,这样会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自觉地学习,主动地加入到教学活动中。(3)身体语言。它包括面部表情、眼神、点头、手势和其它动作。身体言语是表达观点和真实想法的很有利的会话工具。身体行为可以在会话进行中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例如:用眼神、手势、或其他的身体行为表达自己想法,达到言语行为不能达到的会话目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身体言语发挥着很大的辅助作用。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点头都会激励学生学习。因此,教师要合理地利用身体语言,将身体语言运用到教学活动中,用身体语言如简单的手势、鼓励的眼神或者是面部表情都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到学生,起到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身体言语还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学习中。例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做一个动作,让学生猜出这个动作,最后板书到黑板上,这样不仅使学生更快地记住这些单词,而且整个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为接下来的口语练习活动作好了铺垫,使得整节课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进行的。
作为中国的英语教师, 面对的是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 他们受中国文化熏陶却教授传播西方文化的英语, 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进行跨文化非语言行为交际教学前首先得把握好文化定位。 由于文化差异,中西的非言语行为有不同涵义,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地介绍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非言语行为之间的不同。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因此教师要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处,合理地使用非言语行为传达自己的要表达的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初中英语教师在使用非言语行为时,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映,根据学生接受程度适当地改变教学课堂中使用的非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不仅是言语行为的补充说明,会话顺利进行的保障,会话者表达真实观点却不能在言语行为中表达的有力工具,而且在英语教学尤其是初中英语教学中达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初中英语课堂中的非言语行为是英语教学的新的教学手段,掌握并且在英语课堂上有效适时的使用将更好地推动我国初中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