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 有着极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老龄化,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呈逐渐升高趋势, 应用尿激酶治疗超急性期的溶栓治疗已取得临床效果, 但多数患者来院就诊时已经距离发病超过6 h, 而病灶却仍在进展[1]。本院自2010年3月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35例,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3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7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两组, 即A组(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 35例)和B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 35例)。A组男18例, 女17例, 年龄51~77岁, 平均年龄64.17岁, 合并疾病:糖尿病13例, 高血压17例;B组男16例, 女19例, 年龄52~78岁, 平均年龄65.68岁, 合并疾病:糖尿病11例, 高血压19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控制血糖、控制血压、降血脂等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 将其加入100 ml的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2次/d, 连用2周,同时低分子肝素钙5000 U皮下注射, 每12小时1次, 连用1周;B组低分子肝素钙5000 U皮下注射, 每12小时1次,连用1周。
1.3 观察指标 记录治疗前后APTT、FIB、TT、PT, 同时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以及颅内出血等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规定的脑卒中日常生活活动量评分(ADL)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患者的治疗情况[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A组治疗两周后APTT、TT、PT均有所延长, FIB轻度降低, 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APTT、TT、PT、FIB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牙龈出血1例, 腹壁青紫7例, 中途未调整用药及退出研究, B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在ADL和NDS方面, 治疗2个月后, A组改善比B组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发病后6~48 h内, 因为脑组织缺血坏死而出现神经功能变化的一类疾病, 具有极高的病死率,目前对于此疾病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 预后比稳定型脑梗死差, 其发病机制在于血栓不断扩大, 闭塞范围不断进展, 血管狭窄程度不断增大。以往研究表明, 脑梗死的中心区域是不可逆的, 只有缺血半暗带有侧支循环存在, 其内有存活的神经元, 如能早期恢复缺血半暗带的血运, 则有望恢复该部分的神经元。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在发病早期侧支循环主要为不完全闭塞, 随着病情的发展, 原先的侧支循环被破坏, 半暗带内的神经元坏死, 呈现出阶梯式的加重, 所以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症状在发病后的6 h, 仍需积极抗凝治疗, 期望最大限度挽救缺血半暗带, 挽救脑组织。本研究表明, 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ADL和NDS,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彭湘闽,朱文炳.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凝治疗.国外医学 (脑血管疾病分册), 1997, 5(6):356-358.
[2]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16):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