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燕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 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 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 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脑梗死是卒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70%~80%, 由于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很高, 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近年来研究发现, 外源性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对神经组织细胞损伤后修复有明显促进作用[1]。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能保护受伤的脑组织免受兴奋性神经毒素的损害, 减轻脑水肿, 减少病灶周围组织细胞坏死, 因此, 对急性脑梗死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研究主要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的疗效。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于本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156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常规治疗加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 每组78例。对照组:男40例, 女38例, 年龄52~76岁, 平均年龄 (63.5±3.2)岁, 病程(30±12)h, 合并疾病:高血压48例, 糖尿病30例, 冠心病12例;治疗组:男41例, 女37例, 年龄53~78岁, 平均年龄(64.2±3.8)岁, 病程(28±15)h, 合并疾病:高血压50例, 糖尿病31例, 冠心病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口服阿司匹林100 mg,1次/d, 阿托伐他汀钙20 mg, 1次/d, 静脉滴注奥拉西坦4.0 g+0.9%生理盐水250 ml, 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静脉滴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100 mg+0.9%生理盐水250 ml,1次/d治疗, 14 d为1个疗程。治疗14 d后进行疗效评价。
1.3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价:①基本痊愈, NIHSS减少90%, 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著进步,NIHSS减少46%-89%, 病残程度为1~3级;③进步, NIHSS减少18%~45%;④无变化, NIHSS减少或增加18%以内;⑤恶化, NIHSS增加18%以上。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基本痊愈25例(32.1%), 显著进步23例(29.5%), 进步6例(7.7%), 无变化19例(24.4%), 恶化5例(6.4%), 总有效率为69.3%;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组患者基本痊愈31例(39.7%), 显著进步28例(35.9%), 进步12例(15.4%), 无变化4例(5.1%), 恶化3例(3.8%), 总有效率为91.0%, 两组疗效中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近年来,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率、病死率呈上升趋势, 但有效的治疗药物却较少, 溶栓作为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可使阻塞的血管再通及预防神经坏死, 但由于患者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各种合并症, 以及患者就诊时间不及时等原因, 使溶栓治疗有时受到一定的限制[2]。急性脑梗死病灶由中心坏死区及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 坏死区由于完全性缺血导致脑细胞死亡, 但缺血半暗带仍存在侧支循环, 可获得部分血液供应, 尚有大量可存活的神经元;如果血流速度恢复, 使脑代谢改善, 损伤仍然可逆, 神经细胞仍可存活并恢复功能。因此, 保护这些可逆性损伤神经元是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关键。脑梗死后逐步出现自由基过度形成和自由基“瀑布式”连锁反应, 神经细胞内钙超载, 兴奋性氨基酸细胞毒性作用和酸中毒等一系列变化, 从而导致神经细胞损伤。神经节苷脂是一种位于细胞膜表面的含唾液酸的糖神经鞘脂类物质, 是哺乳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分,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含量最为丰富。其生物学功能涉及神经前体细胞的增生分化、突触形成、轴突传导、膜稳定性等诸多方面,与神经系统生长发育、损伤修复、学习记忆关系密切。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是最重要的神经节苷脂之一, 在白质和灰质中的含量均高于其他类型的神经节苷脂。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进入血液后与脂蛋白结合, 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尤其高度局限于受损的病灶区域, 嵌合于神经细胞中,通过稳定细胞膜, 恢复神经细胞膜Na+-K+-ATP酶及Ca2+-Mg2+-ATP酶的活性, 直接有效地降低神经细胞内含水量, 减轻脑组织水肿, 减少病灶周围组织细胞坏死。此外,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还可以促进受损神经的代偿能力, 显著降低脑组织缺血后病理损伤的程度。因此,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宁娜, 陈乃宏.神经节苷脂的生物学活性.生理科学进展, 2009,40(1):24-30.
[2]陈清棠.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纪要.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29(6):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