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对出国读书产生兴趣,本科毕业之后想出国继续做学术研究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在帮助学生申请研究型硕士和博士的过程中,笔者积累了一些心得,现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对有志于出国读书的同学有所帮助。
在留学申请的过程中,“套磁”是一个重要环节。所谓“套磁”,是指申请者与申请学校的相关教授联系,以增加被录取或获得奖学金的几率。套磁对于申请攻读博士学位的申请者尤为重要,原因很简单,博士生是面向科研的,所以必须在适合的实验室或研究室里培养,而每个实验室的名额是有限的。通常情况下,博士招生要么是实验室扩展规模,要么是有博士生毕业产生空缺。所以申请者在申请之前必须先与要报考的导师联系,看他们手里是否还有名额。如果导师没有录取的意愿,即使申请者提交申请,也不会被录取。关于套磁有几个方面是申请者需要注意或了解的,下面笔者来具体说明。
获取导师邮件地址
套磁是主动出击的关键。申请者可以事先给导师发一封电子邮件(即套磁信),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笔者不建议申请者直接给导师打电话,因为在双方彼此不了解的情况下,电话沟通很容易造成无话可说的尴尬状况,而且申请者也无从知晓导师是否在忙、什么时候打电话比较合适等,所以最好还是先通过邮件联系,如果有必要的话再约定电话联系。邮件联系还可以让导师对申请者有个大概的认识和了解,给导师的选择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
需要提醒申请者的一点是,在发送邮件时建议大家使用自己学校的官方邮箱(即以edu结尾的邮箱)。如果学校没有提供邮箱,也可以申请一个Gmail或Hotmail等邮箱。最好不要用163邮箱、QQ邮箱等,以防对方收不到这些邮箱发出的邮件。
如何获取导师的联系方式是许多申请者困惑的一个问题。根据笔者的经验,获取导师的联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渠道。
1. 在所申请学校的网站找到相关院系的页面,再查看Faculty页面,各个院系的导师介绍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不仅如此,网站也会标明教授今年是否年休(sabbatical)、休假(on leave)等等。如果教授今年都不在学校,就没有必要发邮件了。
2. 在所申请学校的网站找到相关院系的页面,再选择Research Areas。这是获得教授的研究方向、研究背景等各方面信息的最佳途径。建议申请者在每个有意申请的学校的这一页上好好钻研一下。
3. 申请者可以通过Google Scholar、DBLP (编注:一个计算机类英文文献的集成数据库系统)等学术查询网站查询导师的论文,从而获得其电子邮件地址。
4. 申请者还可以通过向待报考实验室的学长学姐们询问,获取导师的联系方式。
如何写第一封套磁信
套磁信在申请者(尤其是申请攻读博士学位的申请者)联系导师的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第一封套磁信就是一封“求学的情书”。申请者不仅要在其中展示自己多么优秀,还要展示自己如何符合导师的研究方向,以及自己在这个研究领域内现有的建树和成果。
首先,在个人介绍部分,笔者建议申请者主要表现自己的学术成果,如果有论文,可以重点介绍已发表的论文的内容。这一部分的主要目的是让导师对陌生的申请者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申请者应争取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为以后的进一步联系做准备。
其次,申请者要谈谈自己对于导师的实验室及其研究课题的了解和理解,让导师感受到申请者的诚心和决心。
再次,要表达一下自己报考的强烈愿望。众所周知,申请者在申请时会联系不同学校的多位导师,但最后报考时可能只会从中选择几个。所以,申请者在写套磁信时一定要表达坚决报考的意愿和对导师课题的浓厚兴趣,这一点笔者认为很重要。至于后续的联系,则取决于导师的回信内容。
导师回信中暗藏的玄机
以笔者多年的经验来看,套磁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有些学校在申请主页上就明确要求申请者先与相应的导师取得联系,然后再申请。有些学校的博士申请甚至要求申请者说明已经与哪些教授取得联系,以及联系的具体时间。
在博士招生的过程中,导师的自主权很大,因此导师的态度将对申请者能否被录取起到重要的作用。通常来说,导师对套磁信的回复有以下几种,下面分别来看这几种回信传达了什么信息,以及申请者应该如何应对。
1. “You are welcome to apply.”回复这句话的导师通常都是大牛,忙得不可开交,但能给申请者回复说明导师人还不错。通常每位导师只会招两三个学生,而大牛教授会收到很多申请者的套磁信,因此竞争非常激烈。“欢迎报考”这种回信出现的概率较高,但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结论,申请者可以继续加强联系和沟通,以更多地了解导师的想法。
2. “Im not sure if I will take any PhD students this year.”或“Im not taking any graduate students this year.”如果这样回信,那导师的意思就很明显了,可能已经有了想要录取的学生,已经没有招生名额。申请者即使条件很好,被录取的希望也不是很大,这种情况下建议大家改投别的导师。不过,申请者收到这种回复之后千万不要断了联系,要向其询问有没有其他推荐的导师,这样可以主动争取到与其他教授沟通的机会。
3. “Id be happy to talk to you more about your research, perhaps over Skype.”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是比较理想的,因为导师表现出了对申请者的兴趣,同时提供了进一步交流(非正式面试)的机会。
4. 根本没有回复。教授们通常都很忙,每天收到的邮件少则几十封,多则上百封。如果不能吸引教授们的注意力,套磁邮件很可能就会直接进入垃圾邮箱。即使教授看到了邮件,但没有招生打算,他们可能也就不会回复了。这种情况下,笔者建议申请者先检查一下自己的套磁信,看有没有顾及前文提到的内容要领,同时开始寻觅下一个套磁对象,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最后,还有一点需要提醒申请者:尽量不要在第一次发邮件时就聊奖学金的问题。在面试过后,或者多次邮件沟通后,再谈这个问题比较妥当。其实,现在很多美国高校的博士项目在第一年不会提供奖学金,因此申请者要事先了解所要报考的导师是否有奖学金(fellowship)、助研金(research assistantship)、助教金(teaching assistantship)的名额,以及导师是否可以用实验室的经费(funding)提供资助。所有这些问题,最直接和最有效的答案都是从导师那里获得的。
作者简介
郭斯璐,北京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美国研究生部金牌文书顾问,专注于美国研究生申请工作多年,专门负责美国理工科硕士、博士申请;中国翻译家协会会员,美国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员,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