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正光,张安存*,吕宏飞,滕志英,陈 英,陈新红,周 青
(1.江苏省白马湖农场,江苏淮安 223216;2.淮阴工学院,江苏淮安 223003)
稻米的品质和口味是稻米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中国的粳米品质很好,特别是我国东北粳米在粒形、适口性、冷饭柔软性、色泽、气味、口感和外观上都接近日本稻米,水稻生产气候环境也相似,在价格上又比美国稻米有优势,中国(东北)稻米在日本、韩国有很大的潜在市场。我国水稻育种的首要目标是改善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通过加强食味育种、充分利用现优质食味品种、重视粳稻品种品质区划等,增加优质食味品种的推广面积,提高优质稻米产业化水平。为探索优质食味水稻品种的抗逆性,适应性和产量表现,促进优质食味水稻新品种在淮北地区示范推广,2013年引进了5个江苏省审定定名优质食味水稻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试验在江苏省白马湖农场农科所新试验区进行。参试的为江苏省审定的优质食味水稻新品种5个:南粳5055、南粳46、镇稻10号、镇稻18号、南粳9108。
以品种为处理,以镇稻14为对照 (CK)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重复2次,随机排列,小区面积13.3 m2,四周设保护行。采用手插秧方式,株行距25 cm×13 cm。667 m2穴数2万穴,基本苗7万。
5月11日浸种,5月15日播种,塑盘育秧,6月15日移栽。大田667 m2施基肥复合肥40 kg,移栽5 d后施返青肥尿素15 kg,并用双超60 g化学除草,施穗肥尿素15 kg,中后期重点防治纹枯病、稻飞虱、卷叶螟、穗颈瘟。
据白马湖农场气象资料,水稻栽后缓苗期秧苗返青活棵快;分蘖期的天气十分有利于分蘖的发生,且以低位分蘖为主,为壮秆大穗奠定坚实基础;拔节长穗期连续高温;灌浆结实期日照多,阴雨日少,气温在35~37℃,致水稻大面积花粉发育不良,结实率下降;灌浆期降水少、光照足,籽粒灌浆充实,千粒重较高。
调查各品种的生育期。每品种各取10穴测定穗数、株高、穗长。取5穴测定结实率和千粒重。用小型脱粒机脱粒,小区实收计产。晒干使其含水量在14.5%以下并称重。
按农业部部颁标准NY 147—88的方法分别测定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率、垩白度、胶稠度、直链淀粉。
从表1可见,各参试品种生育期在158~176 d,南粳46最长,抽穗迟,灌浆慢,遇低温不能正常成熟;镇稻10号、镇稻18生育期均在170 d以上,不适宜当地生态气候种植;宁9108、南粳5055生育期相对较短。
各参试品种株高变幅为95~112 cm,南粳46、镇稻10号株高最高,超过105 cm,容易倒伏,其余品种均低于100 cm,株高适中。
表1 参试水稻品种生育期与株高
表2表明,参试品种667 m2产量为585.7~700.5 kg,最高的是南粳5055,为700.5 kg,其次为宁9108的695.6 kg;667 m2穗数在20.2万~23.8万,南粳5055最多,为23.8万,南粳46最少,为20.2万;每穗实粒数在108.3~127.8粒,南粳46最多,为127.8粒,镇稻10号实粒数最少,为108.3粒;结实率在86.2% ~94.3%,南粳5055最高,为 94.3%,南粳 46最低,为86.2%;千粒重24.4~27.3 g,镇稻18号最高,为27.3 g,南粳46最低,为24.4 g。
表3看出,加工品质性状,镇稻18糙米率和整精米率最高,其次是南粳9108和南粳5055,其整精米率都在71%以上;外观品质性状,参试品种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为10%~22%和0.8%~3.1%,外观品质都相当好;蒸煮品质性状,参试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分别10.1%~16.2%和73~90 mm,直链淀粉含量镇稻10号、镇稻14最高,为16.2%,南粳 5055最低,为10.1%。属于阴糯,胶稠度南粳9108最高,为90 mm,镇稻14最低,为73 mm,南粳5055、南粳46、镇稻18、南粳9108直链淀粉含量低和胶稠度较高,属于优质食味水稻品种。
表2 参试水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表3 参试水稻品种品质表现
从表4来看,南粳5055、南粳9108熟期适中,抗条纹叶枯病、稻瘟病等其他病害,综合抗性较好,其余品种熟期迟,产量不高,抗性较差不适宜本地区种植,要想高产稳产,应重点推广南粳9108,可搭配种植南粳5055,可作为有机稻米生产的选用品种。
表4 参试水稻品种区试中的抗性鉴定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从产量品质抗逆性等方面综合评价,南粳9108最优,南粳5055其次,可作为有机稻米生产的选用品种。
2000年以来,江苏省粳稻育种的目标从高产、优质、多抗转向优质、高产、多抗,优质成为江苏省粳稻育种的首要目标。因此,各育种单位都十分重视稻米品质的改良,注意选用优质材料作为杂交育种的亲本,在分离世代中加强对稻米品质的筛选鉴定,取得了显著成就。育成国标3级以上的优质粳稻新品种 (组合)数量逐年上升,品质达到1级优质稻谷标准的有18个品种。但这些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面积并不大。究其原因,一是多数品种虽然理化指标达国标3级以上标准,但食味品质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缺乏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二是现有优质品种的抗性普遍较差,尤其缺乏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强的品种;三是稻米加工品质不达标,整精米率是影响稻谷加工品质的主要指标,整精米率高低直接影响稻谷定价。因此,要提高优质稻米品种的抗病性和食味品质,促进优质水稻产业发展。
[1] 王才林,张亚东,朱镇,等.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南粳9108的选育与利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9):86-88.
[2] 王才林,张亚东,朱镇,等.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南粳5055的选育与利用[J].农业科技通讯,2012(2):84-88.
[3] 王才林,张亚东,朱镇,等.优质水稻新品种南粳46的选育与应用[J].中国稻米,2008(3)38-40.
[4] 林添资,景德道,刁立平,等.粳稻镇稻10号的优质高产育种策略及保优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08(2):36-37.
[5] 王玉娟,沈锦根.江苏省粳稻品种品质现状及遗传改良途径 初 探 [J].安 徽 农 业 科 学,2006,34(19):4872-4873.
[6] 王才林,朱镇,张亚东,等.江苏省粳稻品质育种的现状与对策 [J].北方水稻,2007(3):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