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校体育改革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4-12-06 08:28本刊
中国学校体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体质体育教师体育

关注学校体育改革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临沂市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张淑琴:

基层学校体育工作发展存在的薄弱环节:1.农村体育教师严重缺编,农村小学很少有专业的体育教师,体育课不能正常开展;2.体育教学的内容较少,专业的、特别优秀的教师太少,教学中存在“蜻蜓点水”、“既教不会也教不完”等问题;3.体育课的教学评价相对单一;4.学校场地设施缺乏,有的村级小学根本没有体育场地,配备的体育器材质量也较差,且由于学校担心安全事故的发生,导致体育的技能训练难以落实到位;5.过度地追求升学指标,导致高中体育课难以落实。这些问题无不制约学校体育的发展,确实影响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建议:1.提升体育教材的质量。建议组织知名的体育专家编写高质量的体育教材,供一线体育教师参考。对于编写教材,建议“抓大放小”。“抓大”就是抓学生体质健康的落实、抓核心技能的落实;“放小”,即应该允许学校去发展自己的特色。如,临沂市兰山区2011年确立了体育核心教材,要求各学校每一个学期落实一项技能,效果很好;2.改革体育教师资格考试的办法,建议增加对体育教师专业技能的测试;3.修订《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科学确立相关数据;4.学校体育器材的质量应该有标准,场地器材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针对部分体育器材质量较差的现状,建议针对学校体育器材质量出台具体的标准;5.加强体育教师的专项培训,并针对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分别实施;6.加强媒体对学校体育舆情的正面引导,营造学校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良好氛围。在实施中,一方面要通过不同的形式报道学校体育工作的成绩;另一方面应客观提出学校体育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赢得全社会和学生家长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实验中学校长潘永兴:

两年来,作为人大代表,也作为一名扎根于基础教育30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我深切地感受到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和急迫性。这两次提出的会议提案都是与青少年体质健康有关的建议,具体如下:

加快学校体育工作法制化建设。上级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督导、监督和管理无力,学校领导的不重视,体育教师的地位和价值被贬低,学生伤害事故的认定及赔偿不明确,教师授课时数的不公平等,反映出了当前学校体育法制化建设的滞后甚至缺失。对于上述问题,建议广泛征求体育工作者的意见,使学校体育法治建设更严谨、更完善;同时,建议以《宪法》为依据,以《教育法》、《体育法》为核心,以政府文件及地方性法规为基础,将当前行之有效的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呈现出来,加快我国学校体育立法速度。修订和完善《体育法》中有关学校体育的章节内容,建立学校体育法规体系、学校体育执法监督机构及法律服务体系,确保学校体育改革向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确保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解决有法可依;确保学校体育经费和硬件设施的投入最大化;确保学生和教师能够获得最大化的法律效益。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青少年体育活动项目。各级政府,尤其是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应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青少年体育活动项目”专项小组,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到常规化管理的范畴,从制度制定、财政支持、监督管理、场馆利用、师资认证等各个方面予以落实,并分别设立长期和短期项目,倡导青少年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各项体育活动,且参与活动的青少年享受全程免费的待遇,内容包括学费、场地费、意外伤害保险等。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对参与单位、指导教师、工作人员给予专项补助,且要求专项专用,不得挪用。政府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要进行监督与管理。建立竞争机制,对参与活动的单位、学校、场馆、师资资格进行认定,并采取公开竞争的方式选定,以保障活动的科学有效性。对参与活动的青少年学生,建立个人档案,逐步与学生本人的学业成绩挂钩,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各级政府和学校可以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从资金、服务等方面为学生开展体质健康计划提供资助;并成立机构或寻找有能力的社会机构对体质健康计划进行跟踪式的管理和监控。

全国政协委员、前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球员姚明:

我不是教育工作者,对体育教育谈不上有什么经验,更多地是从本人在教育上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体育的属性是什么?我认为,体育是通过体育比赛、体育锻炼体现出来的。体育锻炼了身体,并通过成功、失败甚至大喜大悲的经历,教会了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挑战,教会了我们胜不骄、败不馁。因此,我认为体育对学生体验式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体育是规则。规则是大家必须要去遵守的,这是人类社会,从管理上讲必须的一个条件。任何体育项目都有规则,不管是篮球、足球,还是其他项目,都有一条边界线,都有一个运动规则,需要大家去遵守。而从遵守规则来讲,实际上也是对契约精神的培养。现代社会越来越成熟,我们讲究职业精神,实际上职业精神就是契约精神,说到要做到。第三,体育具有真实性。体育和表演不同,电视节目或者其他表演,呈现的往往是最美好的一面,是最美好的艺术,这是其本身的规律;而体育呈现的是最真实的东西,最真实的东西不一定是最好的东西,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会失败,通过经历体育比赛,能够学会如何面对挑战。体育跟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体育提升到素质教育的高度,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身体素质的提高层面。

此外,过去几年我和我的团队一起开展了一些公益基金项目,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有一些合作,开展了少年篮球计划,培养一些篮球志愿者到学校,主要是到小学去调动孩子们打篮球,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我觉得体育对孩子的课余生活和精神都有很大帮助,而且,我感觉对于低年级学生不应该注重技术的培训,主要应该是一些组织层面的培训。比如对于比赛,应让孩子们知道这项运动是怎样开展起来的,而不应该偏向于动作技术更标准或者效率更高,从而让孩子们喜爱上这项运动。培养了兴趣以后,再逐渐进入到相对专业化甚至专业化的训练中,这需要通过小学、中学、大学一步一步地去经历和实现。

著名足球教练、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金志扬: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2007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颁布实施,明确提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对此,应该如何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应该如何推进?建议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

1.要加强认识。蔡元培的体育思想倡导“完整人格,首在体育”;毛泽东同志早在1917年就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这就是体育的作为。没有体育,德、智、体、美都是空谈,那么,能不能把体育提到前面?实际上只有认识上提高了,有了危机感,我们才能进步;2.增加体育考试或体育在考试中的分值比例。在高考中增加体育,或在中考中提高体育的分值比例,家长肯定就会把孩子带到足球场、篮球场等运动场上;3.认清“差距”。我觉得我们与日本的差距就是一个字,日本“认真”,我们“不认真”,日本足球在1978年提出:要想足球强大,就把足球引入课堂,10年超过中国,20年雄踞亚洲之首;而我们早就说了,但却没有“认真”地贯彻落实下去。因此说,如果不转变对体育的认识,一切都是空谈;4.各方形成合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基层学校体育工作是龙头,首先需要基层学校校长的支持,需要校长改变理念,否则学校的体育工作很难转变;其次,政策上、媒体宣传上应突出学校体育的地位,这样学校体育工作才能有所改进;5.要突出体育的功能。体育可以给人带来健康的体魄、阳光的心理,还有助于培养不畏困难、遵守纪律等良好品质及团队协作的精神等,有关部门应该充分宣传体育的功能以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6.加强设施建设。体育强国的标准之一是关于体育设施的,我们要从媒体宣传、政府职能管理、教育本身出发,加强体育设施的配备和建设;7.引入企业支持。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多渠道的支持,不仅需要政府的管理和促进,还需要企业的支持。就像美国的学校体育工作,有校友基金会的支持,我们也需要类似的基金会支持。因此,我们应寻求多方面的赞助和支持。

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

1.教育部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文件,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我认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确实需要制度方面、机制方面的保障,教育部出台的这些文件和举措非常好,同时,建议针对落实不力的情况,予以追责,甚至可以以刚性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2.应加强对体育的认识。第一,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青少年都非常热爱体育,这并不是因为增加体育课、增加高考分数等原因,而是在于兴趣与风尚,在于一种价值追求,这也是最根本的动力所在;第二,体育是关乎个人和民族生死存亡的首要问题,没有这种认识,人们的认识就是落后的;3.应高度重视体育。什么是体育?我做过很多研究,也曾对中小学生做过10年的跟踪调查,研究认为,在运动发达地区的学校,学生学习成绩往往也很好,运动对大脑的发展具有激活力量,而且,人在80岁的时候,大脑还会有很好的发展。美国现在也发现,学生的运动量与学生的成绩存在正相关,体育能让人快乐、振奋。另外,运动一定是讲团队合作,一定是讲规则,一定是讲有顽强拼搏的精神,一定是讲崇尚荣誉,这些都是人格的要素,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讲过的“无体是无德智也”。因此,应高度重视体育;4.体育应引起全社会力量的关注。教育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学生的体质健康也不仅只与教育部门有关,与家庭、社会等也息息相关。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一定要注意对社会的引导及对家庭的指导。而且,家长委员会应该成为体育教育的积极力量,家庭教育也应该贯穿始终。建议根据学生身体健康成长的需要,应该是每天在学校和家庭各运动一小时;5.要建立体育课意外伤害事故责任制。学校体育工作并不仅限于体育课,还有非体育教育时间,建议对《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进行修订,并上升到法律层面。

我到日本去参加中日青少年登山探险,用14小时爬荒山,这样的活动,日本居然没有教师带队,前后均是大学生志愿者带队。日本夏令营当中,孩子在夏令营中死了,家长说这个事不能追究学校责任,这是意外。所以中日在放手和锻炼上,差别在于法律保障、国民共识不同。“健康第一”是明确无误的教育理念,不存在争议的问题。早在1980年5月,邓小平同志为《中国少年报》和《辅导员》杂志的题词中,就曾勉励少年儿童“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我们一定要强化有体力的重要性,“健康第一”是确定无疑的重大方针,我希望王司长狠抓到底,抓铁有痕,我们一定努力配合。2014年2月24日和25日,我曾分别在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发布了一条征询意见的微博,询问网友对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有什么建议。截止2月25日22:30分,共有35万人次阅读,网友们提出了九类建议,我已经整理出来,发在新浪博客和微博上,希望大家关注。现在的目标是让青少年一代养成运动的习惯,培养其健康的人格。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党委书记季浏:

校长教育观的问题、家长成才观的问题、学生体育观的问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面临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不能仅仅依靠体育工作者,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需要每个学校都重视,需要各方力量的关注。

1.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当一件事情成为老百姓、全社会都关注的事情时,这件事情将会成为全社会或者是党和政府高度支持的一项事业,就学校体育来说,学生体质健康的问题,就应该成为全社会都来关注的一件事,包括媒体在内,当然媒体宣传应该着力于以正面宣传正能量为准;2.需要每个学校都重视。除了整个社会关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最主要的是要靠社会力量、需要每个学校都重视,只有这样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才能够得到提高。而对于一个大学来讲,就是要让每个院系都重视,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就进行了新的尝试,将每个学院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在校园网上、在学校的校报上进行公布,通过这样的宣传方式,各院系的领导对本院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比以往重视得多,学院(系)领导重视了,学生的体质健康工作也就得到了重视,也就能够有效地落实下去。因此,学生的体质需要方方面面力量的重视;3.需要各方力量的关注。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的问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影响力比较大,应该引起他们甚至其他民主党派的重视,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全社会对学生体质健康重视的局面;4.应充分关注校长、家长甚至学生关注学校体育工作的问题。家长、校长、学生关注什么,这涉及到政策认同和政策态度的问题,只有在了解了校长、家长及学生意愿的时候,出台的政策、举措才能更有效地得到落实;5.正确看待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学生体质健康是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点,但不能把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作为学校的唯一目标,不能把学校体育工作等同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同时,我们还应该站到教育的高度去看待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6.关注体育教师现状。当前,体育教师存在着工作量偏大、待遇和职称评定不公平等多种问题,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作用,进而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舆情分析师董海博:

第一,对于体育教育的宣传,应发现优秀案例,发现正能量,然后弘扬出去,从而给大家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思路上的一种重要转变。而且,现在的媒体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新闻工作应该重视互联网,正如姚明所讲到的建立舆论的和声共振这样的宣传网,我认为非常重要;第二,要有自信的态度,同时还要注意方式方法。对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应该自信并坚持下去,比如对于长跑的态度,取消长跑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缺乏自信的体现。另外,要开展好学校体育工作,应该利用好各方面的力量,如可以利用学生群体中明星榜样的力量,邀请他们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激励引导其他学生;可以借助专家的力量、明星的力量扩大宣传效果,进而借助更多的力量达到宣传方面的和声共振。

央视体育频道制片人张虹:

说到学校教育,我认为应针对不同的年龄段采取不同的措施。具体有以下两点建议:

建议一:需要硬性的法律条文规定青少年体质的促进与发展。

建议二:青少年学生的体育课需进行改进。

1.在小学层次上,需要一个有创意的比赛,这个比赛对于学生的体质健康,对于学生的综合培养应积极而有效,且通过比赛这样一种载体可以有效传播正确的理念,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这种比赛可以类似于日本的30人31条腿跑,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还涉及到挫折教育的问题,而且其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也适合媒体报道。

2.针对初中和高中,要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尤其是高中生这个年龄段,引导和疏导往往比“灌输式”的教育更重要,因为高中生有了自己的精神追求,也需要尊重。面对这样的年龄段,体育课如何上?体育教师应该如何进行启迪?这是需要也是值得研究的。同时,高中阶段我们还需要明星体育教师,需要他们把先进的体育理念身体力行地,用一种形象化、具体化的东西灌输到学生的言行当中。

3.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掌握了话语的主导权,他们愿意对各种体育现象进行评价、自我展示,他们是媒体宣传中需要开发和重视的,可以用趣味性的比赛、自我展示性的内容进行引导。大学生应该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他们有自我组织、自我构架等需求,可以通过比赛等多种形式达到交流、对抗、发展的目的。大学生能否在各种竞技体育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是需要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合作的。

人民日报记者赵婀娜:

我的总体感受用两个词形容,一个是忧患意识,一个是危机感。从媒体角度来说,我们目前的体育生态并不好,有三个方面的体现:第一,学校体育的现状是专家呼吁、校长忧心,但落实不好;第二,目前学校体育层面掺杂了体育以外的东西,如体育加分等功利性的因素;第三,学校体育的发展面临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包括天气、社会治安等。此外,媒体需要做好学校体育工作正能量的引导。

中国青年报教科部主任堵力:

在新媒体时代,学校体育教育从新媒体这个点切入就是很好的思路。指尖生存(微信、手机的运用)让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远远拉开了,什么能改变这种状况?只有体育,美国的亲戚跟我说,他的孩子都能到常青藤大学,而且大家彼此交流得很好,这主要是体育的功劳,首先篮球和足球都是他们共同的爱好,但主要还是篮球,通过共同关注、共同交流,这两代人的东西自然就会融合在一起,正如姚明所说体育能把育人问题做好。孩子长大了以后推给社会,因此父母享受不到天伦之乐,我相信体育还是能够在这点上予以帮助的。我们的教育机构,包括专家、人大代表能不能做这方面的研究,体育对人有什么好处?大学生自杀是特别痛苦的一件事,搞体育的人很少有自杀的,当然,也不排除有例外,我就听说过一个例子,日本一名运动员,因没得到奥运金牌剖腹自杀,这是民族精神。我想报道搞体育的孩子不易自杀这方面的内容,但却因为没有社会调查依据而不能做这方面的研究。运动员能够克服现实社会给其带来的挫折。如运动员中的成功人士,他们特别能吃苦,比我们普通人都要强,他们的成功是怎么得来的?我们有没有这方面的素材,比如姚明带领调研团队专门去拜访成功人士,调查体育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我在商界跟人家斗智斗勇,体育给我带来什么?应该有学者或者教授来探讨这个问题,而不是以一种我是教师、我是校长的姿态训导,这种素材首先要运用新媒体,而且要运用好新媒体这个工具。

上海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王从春:

首先谈一下上海市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具体做法和经验。上海从2011年开始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一方面,其作为《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列出的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十大重点发展项目之一,我们对其做了反思:学校体育仅仅靠项目是不够的,若重新架构,首先体育要回归教育本源,即体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在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学校体育应该回归体育,学校体育更多的是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体育爱好,而通过学校体育掌握一两项体育技能,使体育成为其生活方式,这也是学校体育的根本目标。在此基础上学校体育应改变竞技化的倾向,我们要建立一套符合学生教育和体育规律的科学体系。对学校体育的实施要细化,我认为体育对健康很重要,但体育不仅仅等同于健康。

对于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第一,抓落实。在学校体育工作的全过程中落实,这是需要我们做的,也是关键;第二,怎么培养学生兴趣?如小学排球课怎么上?在日本,学生能垫球就可以了,到了大学才进行专业化的训练,同时让大学生掌握教练、裁判或者世界项目发展前沿的教育。有些适合学校开展的项目可以放到学校体育中好好做,不会影响中国的金牌战略,因为培养后备人才也是学校体育的一项任务,如上海从2012年启动的上海足球联盟,通过体制机制的研究在探索一条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崭新之路。核心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在师资培养方面,应关注分层次培养。如体育师范,要分层次地培养,针对小学体育教师应培养其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而初中、高中则需要明星教师。在这方面,上海主要是抓高端,我们首先遴选了50位体育教师后备人才去美国接受培训,其次对所有体育教师全部进行技能测试、体能测试,因此师资队伍是重中之重;第三,场馆设施和经费投入。上海正在做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和现代化建设规划,刚才很多同志讲,学校场地要开放,我也很赞成,上海已把体育设施规划纳入到整个上海体育设施的场馆或者规划当中。学校场馆开放,为什么有阻力?除了具体问题还有一些很重要的问题,一是学校场地开放了(外面场地收费),我们建得那么大的综合性场馆,运行成本有多高?二是地区体育场馆规划必须把学校纳入场馆规划当中,把更多的场馆建设到学校中然后开放,我觉得这才是应该走的路。现在上海已经在做这个事,希望新建学校有一场、一馆、一厅,我认为在这方面,财政经费投入有保证是基础;第四,搞评价制度。虽然已有很多规定,但重要的是落实;第五,体育文化的营造。我们要做百年名校的体育文化传承者。另外,还有社会联动的问题。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教育系统不能承担全部社会责任,同时在教育系统内部,搞体育和搞卫生的也有责任,但他们也不能承担全部责任。

天津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张华泉:

就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谈四个方面。第一,要注重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内容、形势,同时要加强教师的培训;第二,加强政策引导,尤其是建立评价体系。评价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得好坏,既要对政府评价,还要对校长评价,目前,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也一直注重在这方面加强引导;第三,如何抓落实,如何抓督导。我们出台的政策、文件、规定非常多,“中央七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简称)”、“国办发53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的简称)”以及地方的文件,特别特别多。目前,即使不出台新的政策,把现有的政策落实到位,学校体育现有问题就会有很大的改善。抓落实是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去年国家出台了一个教育条例,天津市也出台了教育督导条例,我想利用这个契机把体育的督导加进去,就像做义务教育均衡的评估,我认为这项工作对各个省、各个区都很重要,利用这种形式抓落实也是一个抓手。“国办发53号文件”写得很清楚,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滑将一票否决,那么谁又来履行一票否决呢?第四,学校体育工作及学生体质健康工作要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要形成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局面。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

猜你喜欢
体质体育教师体育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