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课运动伤害发生的原因和对策①

2014-12-06 08:04:06王磊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1期
关键词:伤害事故体育课院校

王磊

(河南林业职业学院 河南洛阳 471002)

高职院校学校体育肩负着为国家建设培养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使命,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抓发展、抓民生、抓稳定。近几年来,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职业教育仍然是教育系统相对薄弱的环节,存在许多不足,职业学校的体育工作也一样,相比于其他普通高校无论在师资、场地器材上都存在差距。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好坏,直接关系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但凡参与体育运动,就会面临安全的问题,运动伤害的发生给学校、学生及学生家庭带来了不小的伤害与困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1 问题的提出

2013年开始,西安和南京的几所高校相继取消了长跑运动,相继国内很多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发生了大变化,跨栏架束之高阁,铅球、铁饼打入冷宫,长跑练习胜似闲庭信步,体育课走样了,出现了体育课逐渐“空壳化”、“休闲化”、“走过场”的现状。由于运动伤害的不断发生,出于安全考虑也取消了认为存在危险性的运动器械和项目;特别是为了尽量避免伤害事故,大多数学校都因噎废食不敢开展激烈对抗的运动项目。

2012年11月份10天内接连发生了大学学子在长跑中猝死的令人震惊的事件。11月18日,广州国际马拉松赛,21岁的大三学生陈杰在冲过10公里比赛的终点后,突然倒地,心跳与呼吸骤停,随后送往医院抢救,最终因抢救无效死亡。27日,东华大学学生缪某参加1000m体质测试,在到达终点后突然晕倒,后因抢救无效死亡。28日,湖北襄阳隆中职业技术学校21岁的熊浩然,代湖北文理学院一名大三学生参加1000m长跑的体能测试时,跑了500多米远后突然倒地猝死。

残酷的现实,生命的代价,吓坏了学校的体育工作者,同时也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高校、学生谈“跑”色变。“长跑之殇”给社会出了一道难题——跑还是不跑。在坚持和放弃之间,我们的体育教育似乎从未给出过一个标准的答案。

如何让学生安全放心地上好体育课,并享受运动乐趣,同时将运动中的意外伤害减至最低程度是我们丞待解决的问题。

2 造成高职院校体育课运动伤害事故的原因

高职院校体育课运动伤害是指在学校的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中发生的一切伤害事故的统称。学校体育课教学本身就具有群体性、娱乐性、对抗性、竞争性和潜在的危险性,学生在学校体育行为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是一种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客观现实。导致产生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学生方面

2.1.1 学生体质下降是造成运动伤害的重要诱因

2012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发布2010年国民体质检测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素质25年来一直在下降。与1985年相比,大学女生800m跑、男生1000m跑的成绩分别下降了10.3%和10.9%,肺活量下降了近10%。学生的体质下降是造成学校体育课运动伤害的重要诱因。

2.1.2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安全第一的概念

体育课上学生们对运动安全问题的认识在思想上没有引起高的重视,“安全第一”的理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淡漠是导致运动伤害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年龄在18~20岁,往往表现出争强好胜、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不考虑后果等心理现象,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从而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

2.2 教师方面

2.2.1 责任心不强、上课前准备不足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以学生为本,认真准备每一节体育课,仔细研究上课中可能出现的伤害事故的环节,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和保护措施;但现实体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伤害事故存在着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和准备不足所造成的。

2.2.2 学习能力不够、缺乏应有的体育教学能力

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人们对体育常识的匮乏程度十分惊人。一直以来,教师在给学生上体育课时只教如何跑,对于什么情况下不能跑却从未向学生做过传授或说明。如果学生懂得了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不能跑,那么也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了。

教师动作不规范,教材选择不合理、组织管理松懈、活动的强度和密度超过学生承受能力。

2.3 学校方面

2.3.1 运动场地器材存在问题

因场地、器材等体育设施不安全而引发的伤害事故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运动场地坑洼不平,运动器材放置不合理、安装不牢固、维修不及时等也是造成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主要因素。

2.3.2 学校体育课缺乏必要的医务监督

医务监督是学校体育课安全的保障,是预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的先知先觉,是今后职业院校体育运动应该加强的地方。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入校前后的医务监督工作显得稍有不足,对新生入校体检工作落实不到位,体检不严格,身体安全存在隐患,学生健康档案水分大,不能客观、全面的反应学生的身体状况。

2.3.3 部分高职院校对《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落实不够

部分高职院校对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重视不够。体育课只安排上一年到一年半,学时的压缩,导致学生体育的基本技能掌握不牢,身体素质下降。课余体育训练大部分学校没有正常开展,处于应付比赛性阶段性训练。学校的体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很普遍。

3 减少体育课运动伤害的对策

3.1 加强学习和宣传《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提高对运动伤害的认识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和处理运动伤害事件的纲领性文件,要在高职院校中加强学习和宣传。提高教师和学生对运动伤害的认识,增强学校氛围内的防范意识。学校可通过校园网、讲座、等形式宣传学习,使全校师生领会其精神实质,明确责任,对运动伤害有一个正确的看法和认识。

3.2 加强教师责任心教育,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教师的责任心是做好工作的思想基础和学习动力,高度的责任心会促使我们去学习提高业务水平,研究和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精心组织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驾驭教学的能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的对教学中容易出现的伤害事故有所预见,及时预防。

同时体育教师还要学习掌握一些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增加自己的医疗常识,这样在遇到事故发生时,就可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急救或治疗,减少因运动伤害事故产生的负面影响。例如,对于在教学中常见的急性损伤、脱臼、抽筋、骨折、运动中暑的应急处理,教师应该将其掌握熟练。

加强对学生体育课“安全第一”的思想教育。体育课教学中,大部分时间学生都在动态活动中,教师防范安全事故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堂课一位教师要面对40~50个学生,很难一一且又时刻顾到,只要有一个学生安全意识不强,教师所有的努力都会落空。安全教育入耳入脑,使每位同学深刻认识到体育教学活动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落实到行动当中。

3.3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不打无准备之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上好体育课的前提是备好课,即在课前要进行的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这是整个体育教学的开始。教师备课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健康状况。上课前体育教师要养成翻阅学生登记表和健康卡的习惯,上课中要有意识的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身体情况和表现,了解任课班级的详细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安排练习才能有的放矢。

(2)检查上课场地,科学合理的放置运动器材。场地器材的准备是上好体育课的物质保证。体育教师要养成上课前对运动场地的检查巡视,检修存在隐患器材的习惯,做到合理布置、充分利用、方便教学,保证安全,是减少运动伤害事件发生必不可缺少的环节。

4 充分认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

准备活动非常重要,它是体育课、运动训练不可缺少的一环,必须认识到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人如果没有做准备活动就从相对安静的状态直接进入激烈的体育运动状态时,往往会感到不适应,如动作不协调、力量和速度等素质无法充分发挥,运动成绩不能达到正常水平,而且更容易造成运动伤害。准备活动可以加强有机体的新陈代谢,使体温升高,促进血液循环以加快氧气向身体各器官的输送,提高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工作效率,适应运动的需要。因此,切实重视体育课的准备活动,让学生在体育运动前做好充分准备活动,使其形成自身的一种意识和习惯,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和减少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

[1]赵克宁,张华江.学校体育中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襄樊学院学报,2005,26(2):91-93.

[2]张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对体育教学产生的效应[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3):77.

[3]张晓波.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与处理[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6):91-93.

[4]王佰超,黄丹.学校体育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4):109-113.

[5]王磊.减少体育课运动伤害几注意[J].2010(2):207-208.

[6]黑龙江新闻网-生活报[N].2012-12-01.

猜你喜欢
伤害事故体育课院校
从陕西省司法案件数据看学生伤害事故预防的关键点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18
机械伤害事故案例分析
机电安全(2020年11期)2020-07-21 01:28:48
体育课
发达国家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经验及启示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师友(2015年3期)2015-12-22 11:04:16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