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梁
(西华大学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0039)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以其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在整体、和谐健康观方面的促进作用在中国体育的后奥运时代受到了各界人士和各种领域的广泛关注。在国家政府大力扶持民族传统文化项目和把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摆在一个较高位置的大环境下,我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的关键在于翻开历史、回头去看,因为民族传统体育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有过辉煌的历史,而支撑其辉煌历史的正是民族传统体育生存和发展进步的根基,那就是个体和社会的需要。在后奥运时代从需要层次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可以为解决处在西方现代体育冲击下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问题提供必要的行动指南和理论依据。
以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起源为研究对象。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综合分析法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起源进行了研究探讨。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对西华大学图书馆、成都市图书馆和中国知网等资源库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了整理,以及结合对成都体育学院周直模教授等专家的访谈得到的信息和理论知识进行了综合分析。
首先,民族传统体育与其他的社会事物一样,它的起源首先是出于为求得生存而生产劳动的需要,具体表现在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过程中以及提高身体素质以获得劳动技能的过程中。在原始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条件下,强健的体魄是人类获取食物而求得生存的基础。生活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其生存需要人类拥有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下进行食物猎取的技能,由这样的生产劳动产生了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次,因为大自然有其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又决定了人类的生产劳动必须遵循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劳作季节性规律,生产劳动是有着间歇期的。在劳动的间歇期,人类有着娱乐的心理需要,这种需要也促成了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产生,汉代的《毛诗序》有这样一句,“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蹈之,足之舞之也”。而由于少数民族大多都生活在偏僻的山区,闭塞的生存环境和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使得其传统体育大都是生产间歇期的自娱自乐。
远古时期,部落之间、族群之间存在着争夺地盘、食物、配偶等的战争。战争离不开搏杀,而人与人之间的搏杀在当时极端低下的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要靠身体素质和技击技术方面的优势才能够获胜,久而久之,早期人类就在战争中积累了很多技击方面的技术和经验,于是就形成了针对于战场的搏杀招式、训练方法,搏杀的需要产生了摔跤、武术等技击术方面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产生了一些训练方法。
在原始愚昧的社会意识环境下,万物有灵是早期人类对世界的概括性认识,特别是对自然界,他们无法用科学的方式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尤其是自然灾害,往往为万事万物附上神的意志,认为“神灵”主宰着整个世界。早期人类对于世界的无力感使得其对主宰世界的“神”产生了崇拜或恐惧,崇拜和恐惧的心理使得人类发明了娱乐神灵、祭祀神灵的各种方式,这些方式都少不了身体活动,于是产生了各种巫术。巫术孕育着“潜体育”,“巫舞”是最古老的原始体育形态之一。
种族的繁衍需要产生男女关系,而男女关系的产生有需要建立在择偶的基础上,原始的低下生产力水平决定了身体素质的重要性,所以女性的择偶标准也是注重强壮的身体和劳动能力。首先一点,女性可以在一些体育竞赛中了解男性的身体素质情况以及运动能力,作为自己择偶的条件;其次,择偶需要平台,这个平台是为了给男女创造一个为了解对方而直接接触的机会,为了搭建这个平台,于是许多的民族传统体育就产生了,例如“姑娘追”这项运动就与种族繁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原始低下生产力条件决定之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各氏族整年忙于农事,只有在节日里才得以相聚,体育活动在许多的节日中都充当了主要内容,甚至是主题,例如说苗族的“花山节”中就有着爬花杆、穿针引线、吹枪、绩麻、背水、拔河等体育活动。而集多种社会功能于一身的节日提供给了人们难得的交易机会,在节日里人们纷纷进行着各种生活所需品的交换,有点类似于如今的“少林武术节”、“潍坊风筝节”等以民族传统体育命名的节日呈现出的“体育活动搭台、经济活动唱戏”的局面。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起源有着鲜明的多样性,主要是出于人类的各种生理、心理需要以及社会需要,体现在生产劳动的需要方面主要是在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过程中、提高身体素质以获得劳动技能的过程中产生了与生产劳动有关的体育运动以及生产间歇期出于调节生理、心理状态而产生的与娱乐有关的体育运动;体现在原始战争中军事训练的需要方面主要是产生了与士兵的身体素质、技击技术锻炼有关的体育运动;体现在原始宗教信仰的需要方面主要是产生了“巫舞”等民族传统体育的“潜体育”形态;体现在种族繁衍的需要方面主要是产生了为男、女交往、相知提供平台的体育项目;而体现在经济活动的需要方面主要是产生了为经济活动搭台的体育项目。
[1] 邱丕相.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1).
[2] 汤立许.近10年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综述[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1):63-68.
[3] 韦晓康.浅谈中国少数民族体育的起源与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06,3(05):63-65.
[4] 张斌.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历史变迁与现实发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01):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