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思考①

2014-12-06 08:04:06马鹏涛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1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校园民族

马鹏涛

(信阳农林学院体育教学部 河南信阳 46400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当今社会,西方国家通过奥运会、竞标赛等各种体育形式推广其体育文化,传播其体育价值,深刻影响着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体育文化在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无论是学生在体育选项课中表现出的对健美操、拉丁舞、网球等项目的喜好,还是校园中比比皆是的时髦体育项目的健身俱乐部,都反映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缺失。

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高等学校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主战场”,大学生则是“战场”上的主力军。如何提高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功能价值的认识,强化其文化自觉意识,促使其主动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将民族传统文化和校园体育文化有机融合,已成为新时期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新课题。

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功能

1.1 文化传播功能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深受儒学“内省”、“修身”,道家“养生”、“悟道”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具有很强的传承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1]。民族传统体育融入校园体育文化,一方面能够通过相关的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容,打破目前校园体育文化中西方体育文化为主的局面;另一方面能够拓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渠道,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2 强身健体功能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各民族世代相传,以发展自身、增进健康、提高身体机能为目的的人类社会活动。很多少数民族的节日民俗活动的主要内容便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这些项目本质上是一种力量、耐力和意志的较量,只有那些体力和意志力强的选手才能赢得比赛。将这些项目引入校园,能够让大学生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达到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锻炼的双重目的。

1.3 休闲娱乐功能

民族体育项目富有竞技性、游戏性、又不乏艺术性,这些都赋予其娱乐功能。在闲暇时间进行民族体育运动,既可以展现自己的形体美、运动美、健康美,又可以在上述展示中满足心理和生理需求。不仅如此,在运动所需的环境、场地、器材等方面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求较低,很容易开展起来,这样就有更多的体育项目可供大学生选择,在丰富高校课余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4 修身养性功能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即为和谐,强调有、心的和谐,天、人的和谐即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些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不仅如此,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倡导自律、内省、礼让的价值取向,对于培养大学生清高温良的人格品质,增强其团队合作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和群体凝聚力也有很重要的价值。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增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通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和相关文化的传播,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具有创造能力、适应能力、思考能力,为其适应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2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

2.1 大学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瓶颈,与西方现代体育项目相比,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够规范,普及度较差。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载体之一,能够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发展提供理想的媒介。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教学,对其进行改造、创新,使其与现代体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提高其参与度,促进其在社会上的普及。

2.2 大学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特定体育文化,它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项目为主要内容,以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拼搏、进取、自我超越为主要特征,具有先导引领性、时代同步性、开拓创新性、广泛社会性[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因其健身娱乐、修生养性等功能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既满足了师生对身心全面发展的要求,又能在师生的开拓创新中得以完善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而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一部分,更易于推广和普及,这是因为它项目众多、内容广泛,规则简单,便于操作,受场地器械条件限制较小,不同性格、不同体质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运动方式,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在这一目的实现的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将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3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途径

3.1 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和谐校园

教育观念的变革与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为此,高校要切实按照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要求,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的作用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以弘扬,构建西方现代体育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机融合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3]。

3.2 改进创新民族体育项目,纳入学校体育教学内容

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高校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既要兼顾学生生理心理需求又要考虑学校实际情况。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既要了解体育运动的前沿,又能把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对于运动和时尚的追求,合理编排,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大胆创新,在学校现有条件下不断改进这些项目,提高这些项目的可操作性和娱乐健身性,使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产生浓厚兴趣,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中的普及。

3.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

课外活动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不可或缺的一环,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课外活动,既能巩固和强化学生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技能,又能延伸和拓展学生的民族体育文化知识。如:举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赛活动既能让学生实践运动技能,又能加深学生对相关项目文化内涵的认识;建立各种民族传统体育协会,既能活跃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能营造浓厚的民族体育文化氛围。这些课外活动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4 加强体育教师职前、职后教育,提高民族传统体育师资的专业水平

民族传统体育师资的数量与质量如何影响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目前,由于受西方现代体育文化的影响,高校体育师资大都从事的是西方体育项目的教学与研究,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政府职能部门应在条件成熟的高校体育学院中增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加强高素质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组织开展各种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培训班和研讨会,在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中适当加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比重,提升教师整合与运用民族传统体育教材的能力,优化其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设计,完善其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实践,增强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反馈,使教师的民族传统体育专项技术水平和理论研究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

4 结语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文化趋同使各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遭遇了巨大危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不仅有利于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关键所在。随着高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简单易行而又丰富多彩的健身休闲方式一定会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而高校这一文化传播媒介也将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构建良好的平台,以其教学科研方面的优势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与规范,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1]曾天雪,王飞.东方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相互独立.共同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9):55-58.

[2]熊泽南.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和谐校园的构建[J].长沙大学学报,2011,25(5):140-142.

[3]王亚琼,罗建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贵州高校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2011,32(5):195-197.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校园民族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魅力中国(2019年40期)2019-01-12 21:16:28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校园的早晨
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 14:49:04
春满校园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开心校园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