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辉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研室 广西南宁 530022)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于2006年出台了《进一步推动我国体育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指出发展体育职业教育是满足社会对体育行业职业人才需求的重要措施,能更进一步促进体育事业的协调发展。2008年2月,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战略,全面拉开建设、开发的序幕。《规划》第六章“社会建设”第一节“教育文化”中提出,“实施职业教育攻坚战,加强以实验实训基地和职教师资培训为重点的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大规模培养产业工人及其他专门人才”。因此,本文积极对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研究,找出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培养出优秀合格的复合型体育人才,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建设服务。
据调查,在广西所有的公立高职高专院校中,开设体育专业(专科)招生的院校共10所,它们分别是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贺州学院、钦州学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右江民族医学院、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具体的专业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体育保健、体育服务与管理、高尔夫运动与管理、运动休闲等专业,其中这些专业中又各自有不同的专业方向。如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学前体育和艺术体育方向;广西公立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地域分布较为合理,当前设置的方向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但仍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改善,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上,优化专业设置;另外,在专业方向的设置上要有一定的创新性,要深入了解体育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情况,积极探索新的专业。
广西区内各个院校根据市场的发展需要,积极调整招生规模,满足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调查中发现,近3年广西区内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招生规模日趋增大,从2010年的1043人到2013年的1343人,近3年的整体招生规模增加了近300人,这也反映出考生对于报考体育专业的需求日益增大;从各体育专业的招生规模来看,体育教育专业每年的招生人数都超过其它专业,这说明当前考生以报考体育教育专业的需求为主。2010年招生的体育专业仅有4个,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体育的需求日趋旺盛,需要一些懂体育的专门人才给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及科学的健身提供专业的指导,截止到2013年,招生的体育专业多达7个,考生报考时的选择性更大,因而体育教育专业的招生人数从2010年的617人到2013年的352人,缩减了一半以上,部分考生选择报考比较新潮的体育专业,如运动休闲、高尔夫等专业。
据调查,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基本合理,同一学校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同,而且学生需掌握知识结构的不一样;不同学校同一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跟各个学校的办学特色有关;不足之处在于,各个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比较少,没有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综合素质的培养出发来开设比较多的课程供学生选择;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的设置上沿袭了本科体育专业的学位课程,这跟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社会体育、体育服务与管理、运动休闲等专业的运动技术课设置的学分比重应该有多大,有待相关领导的进一步论证;实践课所占的学分比重不能太低,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关于体育师资的调查中了解到,广西区内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专任教师共296人,体育专业学生总数为3685人,师生比为1∶12.4,比例合理;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较年轻,中青年教师居多;在教师学历与职称结构合适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仅有7人,占2.4%,硕士学位的教师有126人,占42.6%,本科学历有163人,占55%,达到并超过了《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指标》的要求;教授10人,占所有教师人数的3%,副教授共70人,占24%,讲师有137人,占46%,助教79人,占27%,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比例达到了相关的办学要求;在教师学缘结构上,中老年教师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居多,小部分教师毕业于区外高校,而在青年教师中,大多数毕业于区外重点高校,小部分毕业于区内高校,总的来说,教师毕业于区内外高校的比例恰当,学缘结构较为合理;广西区内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双师型教师平均比重约为47%,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比重都在37%以上,其中柳州城院双师型教师所占的比重高达66%;广西区高职高专院校每年都会安排部分体育专业教师在职培训,在职培训的途径有业务培训和学历提高。
2009年12月,经国家体育总局及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广西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在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成立。该站职业鉴定范围包括: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场地工、游泳救生员、体育经纪人,鉴定等级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目前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学生职业资格培训的项目,有各类裁判员、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按摩师、康复理疗师、导游、公共营养师、助理营销师、体育经纪人、体育场地工、游泳救生员等11个项目,项目的安排跟专业的知识结构及今后的就业路线息息相关。
在“十二五”期间,各体育专业结构的调整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实行校企合作、体教结合等办学途径,积极对现行的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进行调整和改造;同时,积极探索体育旅游、运动营养、体育新闻、运动医学、体育法律、体育英语、户外运动、滨海休闲体育等市场紧缺专业或专业方向。另外,组建包括体育企业和行业、社会用人单位以及专家学者在内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专业的设置与调整、教学计划的制定与修改、教学实施、实习实训等工作。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改善好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完善教师引进机制,拓宽教师来源渠道,抓好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做好教师的在职培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行校企合作,聘请企业高级职业人才来校教学,丰富实践教学内容;鼓励教师取得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对于主要从事体育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师,要培养他们“双师型”的意识;对于从事和体育岗位密切相关的专业教师,要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双师型”素质。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是体现高职院校办学实力和办学特色的窗口,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了解体育行业的前沿发展情况,推动体育高职教育快速发展;根据体育行业的需求,选择一些与体育专业相适应、有一定办学基础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形成达到优势互补、双赢互惠的局面;学校与企业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义务和责任,保证实训环节的教学顺利进行。
广西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的成立,为广西高职院校体育专业的学生职业资格培训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各体育高职院校要以就业为目的,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获得体育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的创业和就业能力;同时,鉴定站要建立完善的职业资格考核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体系,使职业技能鉴定站不仅成为学生综合技能的训练基地以及综合素质的教育基地,而且成为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培训基地;提高体育专业的社会形象,增强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为学生拓更广阔的就业机会,是学校领导须考虑的事情。
[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R].2008.
[2]杨丽.省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2010.
[4]郑学勤.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2.
[5]陈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