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锋 周睿
(1.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2.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江西南昌 330029)
随着羽毛球进入高校体育课堂,羽毛球课已经作为很多高等院校学生主要选修项目之一,并且对于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深入,研究与探讨进一步加深但是在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中,对于要掌握好羽毛球的技术,需要综合性的研究,不但需要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保证,还要运动员有过硬的技、战术掌握。本文将对高校羽毛球专选班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采取措施解决,更好的提高羽毛球专选版学生的整体技术能力。
羽毛球教学中,没有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只是单纯的注重对学生的技术性的培养,如对学生的发球与接发球训练、脚步训练、击球训练等技术训练。往往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比较少,尤其是专选班的学生。我国高校羽毛球教师往往是对学生技术的培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专业刻板的强化训练,使得学生极度容易对羽毛球运动的学习失去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技术水平方面收获甚微,并不能让学生养成一个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与此同时,我国大部分高校教师的综合性能比较差,羽毛球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跟不上这项运动的发展速度,也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对羽毛球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这项运动的掌握也提不起信心来,从而影响专业技能的学习,导致高校羽毛球教学效果不明显。
高校专选班作为一个特定的群体,由于开设历史不长,高校羽毛球课的教材不统一,经验欠缺,使得学生对于羽毛球的学习比较单一,学生学习比较枯燥无味。虽然在多年的发展中,羽毛球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教材,并且这类教材内容丰富、理论偏多,但是要用于专选班的学生进行教学并不合适。同时,作为专选班的学生,对于技术的提升和实战的训练,需要有各种比赛的锻炼。但是在我国,高校羽毛球锦标赛是相对于每年举行的各项赛事中最少的比赛了,很多学生往往只能作为观众,根本得不到锻炼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学习羽毛球的积极性。
高校羽毛球的相关场馆设施成为一个弱点,主要原因是学校对羽毛球的重视不够,场地处在一个严重缺乏的境地,满足不了最基本的学生锻炼需求。多数室内羽毛球场都是与篮、排球场共用的,在一个体育馆内用不同的颜色画出不同项目的场地,并在不同的时间进行使用。通常情况下,教师在整个羽毛球教学活动的进行中,经常会出现很多个学生共用同一个场馆设施的现象,有的学生经常轮不上课程就结束了,有的学生被迫要到室外进行羽毛球联系。同时,教师在带学生方面也并不科学,一名教师常常是每班带40名左右学生,大概每10人一块场地,而从事教学的单元中,往往是10多个教学班上课。学生多,场地有限,使得教师对于教学往往很难做到细致、周到,羽毛球教师的讲解、观察、示范、纠正都不能精细化进行。学生的练习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本得不到保障。教与学形成一个冲突的矛盾点,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高校羽毛球运动场馆和设施是作为高校羽毛球专选班教学最重要的基础硬件设施,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训练中,基础设施一定要配备好。根据学校的位置和学生的特点,对羽毛球运动场馆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各项场馆设施的建设结构比例应该符合国家改革的快速发展需求。更好的提高相关运动场馆的利用率,形成一个以馆养馆的良性循环的羽毛球多功能场馆。
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拘泥于老师教,学生听的教学,而是从整体到个体,然后从个体到整体的一个教学转变过程,并且由易到难,然后由浅入深,由个体到团队的阶段,注重学生的先天差异和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个性化的模式完全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练习项目、次数、难度和标准的区分。个性化的模式从心理学角度考虑,根据每个人的心理、生活环境、能力等方面的不一样,教师会依据学生的情况,及时采取适应学生的教学的方法策略和教学程序,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感到有压力,而且可以及时有效的学到知识,更好的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有乐趣,从而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不同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对于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那么,对于羽毛球专选班的教学而言培养的是国家精英人才,但是在教学中不同学生的羽毛球学习水平也是不一定的,教师因不同的学生,包括运动能力、个性特征的不同,采取因人而异地选择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根据国家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选择教学方式,需要根据对学生的成就水平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使这些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包括帮助水平较高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实际的、动作复杂而成功率高的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以此更好的激励学生对于羽毛球的学习动机。对于选择不合实际、好高骛远的学生,假设对于目标实现不了,就会在体育学习中受到重大挫折,使得这些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减弱,导致一蹶不振。对于存在抱负水平低和高难度动作的学生,选择教学非常重要,假设抱负水平低的学生选择了选择较低难度的动作,就会使得他们确信自己能够完成,导致他们根本没有能够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学习动机。假设选择高难度动作而远离他们实际的,就会使得他们达不到目标,阻碍他们对学习的动力。所以选择教学方式,应该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做到由易到难的学习目标,才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理想的人。能够成为一个自尊、自信、自强的优秀学生。
多媒体教学成为当今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式,对于羽毛球的教学更加有效,羽毛球运动表现出很复杂的一面,基本技术不下四十多种,一方面具有灵活多变的性质;另一方面还要求运动员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协调性。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能顾此失彼,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对于多媒体的教学显得非常重要。利用电视录像教学方式可以记录一个完整准确的动作,尤其是一些复杂的动作,可以进行速度的调节控制。教师在进行高校羽毛球运动的教学活动时采用多媒体先进技术来提升学生技术学习能力。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清楚明了的特点,教师可以结合这特点,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通过视觉系统来引起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相关深入了解,提醒学生注意录像中的一些应该特别观察的动作及其战术,在羽毛球教学活动的进行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录像教学将羽毛球动作技巧反复完整的准确呈现,并对速度进行合理调控,让学生能够更加仔细直观的观察技术动作。同时在观看录像后简单分析一些技战术重点,并仔细观察相关羽毛球动作的变化规律,这样也可以提供学生在课上的活动兴趣和技术动作水平。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大赛录像时,提醒学生多观察、多想、多分析相关先进技术要点,勾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及使得其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高校羽毛球专选班的学生在基础教育方面,教师的教学都比较多,基本功都得到了很多的教学,但是在技术指导方面,更多的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变化,如在组合技术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到由简单到复杂,同多球一对一的固定路线到半固定路线练习,当练习的各项技术掌握较为熟练,则可以逐步加大难度,从而为该项技术在实战中的应用打下基础。如在进攻战术中,单打战术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以快为主”、“以攻为主”的指导思想;还必须有的放矢,才会在战术运用上取得好的效果;必须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才能掌握更多的主控权。其次还要注意动作的衔接,上肢动作与下肢动作即脚步与挥拍动作的协调;在连续动作中,应该注意学生的技术动作在这个阶段的规范性,强调击球要到位,逐步提高其技术应变能力;在组合技术练习中,要引导学生体会步法的节奏感,进而体会手法的节奏感,适应羽毛球的快速多变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应付自己强劲的对手。
羽毛球运动具有很强技术性,一招一式都会影响学生的成绩。那么对于高校专选班的学生而言,一方面要做好基础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兴趣,才能更好的树立信心,打好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脉搏,明确新时期健康的新观念,从学生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不断改进羽毛球的教学模式,才能使我国高校学生能够学到知识。
[1]杨屹.提高大学生兴趣 改革羽毛球课教学[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2(2).
[2]兴树森.长春市普通高校羽毛球选项课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3]张洋,张东.关于高校羽毛球课教学的几点探讨[J].职业技术,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