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曼
(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我国学校几乎没有全部符合国家标准的体操器材设备,而体操教学对场地和器材的要求相对较高,一些体操器材直接不符合标准,一些学校的体操场地又存在管理不善的现象,所以很多长期暴露在外的单双杠损坏严重,管理工作却跟不上,大型设备和器材无人负责,管理人员不检查、不保养,器材坏了不维修现象严重,这就缩短了器材的使用寿命,最后的结果就是报废,老师和学生对器材望而生畏,不敢做更不愿意做,因此现有的体操器械利用率非常低,这就直接导致无法进行良好的教学,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场地器材利用率不高对体操教学也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其中很大原因就是没有足够的经费。由于利用率低,体操类的投入在学校的投入构成中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大多数学校就把有限的资金投向其他的项目中去。
现如今,社会开始注重环境对人的影响,包括整个场地和环境间的协调,器材的摆放与人的情绪之间的关系,场地面积对人的制约,不同的器材对不同学生的能力有不同要求等方面。所以学校场地和器材的布局要围绕着体操教学这一环节。目前,大多数的学校体操器材设备是按专业竞技运动设定的标准器材设备,在练习时,学生肯定会遇到与体能不相适应的问题,所以成绩自然低,长期如此,学生就对体操教学内容失去兴趣和信心。
体操运动项目内容十分丰富,而且技巧众多,动作复杂。许多专业的如转体、回环、腾越等动作都需要身体在不正常状态下或者器械上完成,所以体操运动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对于体重较大的学生,在练习体操动作时会很困难而且有一定的危险,对于正常体型的学生在学习体操时也会困难,所以在这样的困难下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厌烦、恐惧、逆反心理,这些不利因素必定会对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在体操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进行动作练习时,运动的情感、记忆、感知等方面会出现异常和困难,这就会引起学生对体操课的消极态度和不良反应,会为自己找更多的理由和借口而逃避,这些因素就直接影响到体操教学的顺利正常进行。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术的基础,是教师教导学生必备的素养。故此体操教学能力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师素养,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严格说来,体操教学能力可以分为如下种类: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与应变能力;教师基于体操知识与素养下的演示教导能力;教师在课堂中针对学生的表现所应有的预见能力,以及保护意识;教师设计课堂并且对教案进行反复编写与印证的能力。由此可见,体操教学能力是一种由多种教学能力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能力与素养的集成,这些组成部分相互影响,最终实现与时代变化的接轨,达成优质教学的目的。由此可见,教师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同时,不仅仅是要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还要满足社会教学理念的要求,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对自身进行全面的提升,于内在于教学观念和意识的更换,于外在于各项工作能力与专业能力的积累。
体育教师在体操教学的过程中,较为明显地充当演示者与指导者的角色,因而教师素质高下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几乎超越了其他科目。换而言之,教师素质越高则教学效果越好,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须得提升教师素质。其中尤为值得重视的是,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体操要领的掌握程度。众所周知,体操教学需要教师的帮助和保护,教师保护得当就会让学生心理更加放松,因此,在体操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只是一味的追求教学进度,而要考虑学生对动作的实际掌握情况。
在反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能因为自身和外界的因素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变化,不仅不利于教师形象的树立,反而会进一步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在体操教学中,常会出现下列反应。
(1)压抑厌烦:教学过程中,学生注意力分散是很常见的问题,这样教师的内心产生期望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内心厌烦并感到失望又不想在课堂上发泄,这样就会造成教学情绪低落、压抑,形式单调枯燥,教学热情降低,学生气氛沉闷。
(2)惊慌失措:一些年轻教师因为缺乏实践经验,往往会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产生一种混乱状态,或是心理出现胆怯,或是行为失控、思维混乱等,这种负面状态会令教师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进而错失采取行动的最佳时机,甚至是直接失去了应有的领导能力,最终酿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3)恼羞成怒:在接触新动作或者是新课程时,学生往往会因为动作的难度或是潜在的危险性而产生畏惧的心理,不敢练习或练习不到位直接延长了教学期间,降低了教学效果。这时,部分教师为了急于求成,往往会多次引导或是督促学生参与练习,反复如此,教师可能会失去耐心,继而出现一系列过激行为,轻者对学生进行呵斥责难,重则变相体罚学生,这都是恼羞成怒的表现。
专业思想是教师把握专业教学各个环节,利用教学资源和开展教学创新的关键。教师的思想常常受制于体操教学环境,包含文化氛围、知识结构程度、专业水平、环境要求等。所以,体操教师的专业思想固有好坏之分,专业思想的好坏与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之间成正相关。因此,教师必须要深刻认识到专业思想对于教学的意义,并且学会如何积极地克服一些难题,一方面避免不利情况的出现;另一方面提高自身专业思想水平,以此对体操教学产生促进作用。
师资力量是教学体系中最为基础的组成部分之一,关键在于所有的教学活动均要依靠教师才能完成,这对于体操教学而言更是如此。作为相对新兴的一门课程,教师人才本身相对匮乏,客观造成了整个教师队伍入门槛较低,从而制约了教学效果的实现。因此,高校作为人才汇集与甄选使用的场所,必须承担起培养高素质教师的重任,为教师升华创造条件。这不仅要求提供相应的深造机会,同时也要求学校制定一系列的标准约束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打造能够胜任高校体操教学的高素质专业性体操教师团队。
我国教育由来注重因材施教与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此教师在制定体操教学内容,下达相应标准时,需注重以下两点:一是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基准,不断完善教学体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要求和目标,同时尽可能地全面锻造学生,促成学生全面发展。二是要稳抓基础性教学,令学生由浅入深地积累相关知识技能。如此逐步实现健康教学和科学培养。例如自由体操与音乐的有机结合,教师可利用学生所喜欢的音乐作为背景,让学生学会观察什么样的动作最美,怎样才能找到动作的关键。
在科技、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面对多变的大千世界,其思维与信息接收标准也在发生着改变,教学方法如果一成不变,则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令教学枯燥乏味,还会令学生丧失应有的学习热情和活力。因此,必须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例如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找到优秀的视频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体操的魅力加深兴趣。让学生感觉到体操是美的享受,是艺术的精华。或者利用游戏或比赛的办法,挖掘出学生的好奇心,增加他们的兴趣。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掌握了技术要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表现能力和竞争意识。
[1]康金峰.我国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5):43.
[2]王奉涛.山东省高校体操教师的教学能力及知识结构[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4):23-24.
[3]吴凤起.刍议体操教师课堂教学的应变调控[J].体育与科学,2006(6):62-63.
[4]茅勇.重视营造体育氛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01(2):34-35.
[5]刘志明.学校体操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报),2012,25(3):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