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砦
(中原工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河南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①
李学砦
(中原工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大学生体能、活跃校园文化气氛、增强校园文化建设活力、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等具有独特的作用。文中对中原工学院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要素、分类、价值等进行梳理,对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进而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策略。
河南省 校园体育文化 建设 现状与对策 研究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空间,校园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育人的成败。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体育文化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中,在培养身心健康和具有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人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1 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龚建林在《我国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转型与构建》一文中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提出: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内每个成员所共同拥有的校园体育价值观及这些价值观在智能、物质、规范和精神上的具体化。它的主体是校园内的每个成员,即校园人;它的智能形式表现为体育科学知识、运动技术与技能等;物质表现是体育运动的场、馆、器材、服装等;规范表现是体育社会组织、体育法律、制度、规范、规则、常规、约定等;精神表现是体育的思想、信念、道德、审美、价值观、人文关怀等。它的标志是学校里各项体育活动频繁地开展,校园人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和锻炼,经常观赏各种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学校里的各运动队正常开展训练并为学校取得优异成绩等。
1.2 校园体育文化的结构要素
校园体育文化主要由校园体育环境、体育文化主体、体育活动形式、体育文化网络传播四大要素。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2.1 文献资料法
参阅国内相关校园文化建设的文章,并对文章进行综述,了解国内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2 调查法
2.2.1 问卷调查法
该文依据龚建林提出的校园体育文化内涵,从体育知识、场馆设施、学校有关体育的法规、学校开展活动及体育思想信念五个方面设置了问卷问题,对校园体育文化进行调查剖析。
随机抽取河南省内综合性大学共10所,每所学校随机抽取20名学生,10名教师。共210名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10份,回收问卷204份,有效问卷201份,回收率和有效率达到了97%和95%。
2.2.2 访谈法
采用电话访谈和走访形式对10所综合性大学的副校长进行访谈,了解各院校体育文化的主要的形式及开展状况。
3.1 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运行机制及组织现状
通过调查,除了体育专业课教师和特别喜爱运动的师生对体育制度、竞赛规则、体育常识类知识有一定了解外,64%的师生对学校体育文化活动的运行机制及相关制度“没有太多关注”或“不怎么了解”。学校通过运动会、球类比赛、健美操类比赛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但在活动过程中,单纯注重比赛本身,忽略了体育文化的渗透和提升。
学校体育文化活动管理机构还不健全,机构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如何运行缺乏一个完备的实施计划和方案体系。
3.2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场地设施建筑情况调查
体育活动场地、体育设施、体育活动器材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设施保障,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实际载体。中原工学院地处郑州经济发达区,学校配备了相应的田径运动场、篮球场等活动场地,但由于大学连年扩招,学校内部体育硬件设施人均面积还没达到国家要求的人均面积标准。学校硬件设施缺乏总体合理的规划。
3.3 师生体育文化观念、意识水平情况调查
大学校园是一个半开放的社会,在校生接触社会较多,价值观受社会冲击较大。过早的追名逐利使得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和活动不会为自己的人生价值加分。部分领导、教师、学生体育观念淡薄,缺乏向学生进行必要的体育文化引导。调查访问中,存在学生几乎不参加任何形式体育活动的现象。个别学校个别院系虽然参加部分学校组织的活动,但是态度不积极,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通过活动来促进学生体育活动开展,以及更高层面上体育文化的渗透和培养等。
3.4 校园体育文化传播平台的搭建情况调查
校园体育文化不仅需要一定的发展空间,以一定的形式为载体,发挥其教育、宣传的作用。同时,它更需要以现代化技术手段来加以发扬、传播和推广。在走访的10所学校内,学校均有自己的校内网站,网站内容多是学校各级行政部门的职能介绍及工作大事记。但没有相关学校体育文化的专门网站。也有学校将校园体育文化贯穿在学校运动会或比赛的记录过程当中,但大都没有太多的提升。没有形成本校特色的体育文化的精神、思想等。
4.1 合理规划使用校园内体育场地、体育设施
体育场馆的使用、体育器械及设施的添置、已有的体育场地设施和体育用品的合理使用等均属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内容。学校内部体育场地、设施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要在学校现有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利用,加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率。场地设备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热情,因此,在保证体育场地利用效率的前提下,还应及时补充、更换、对体育器械保养等,以保持体育器材设施的完备性,为师生锻炼提供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
4.2 增加学校各类体育活动,营造浓郁的体育氛围
校内师生是体育文化的主体,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不仅能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到体育活动赛事中来,还可以利用活动对师生进行必要的体育技能知识的传授,拓展师生知识面,增强见识,提高学生欣赏水平。
利用学校承接国家级或省级赛事的机会,通过学校的橱窗、广播、校园网等宣传方式,加大对体育赛事的报道,普及体育锻炼常识,宣传介绍体育锻炼的好处、方法和原则。学校可以院校为单位,开展“体育文化沙龙”“体育文化节”、体育知识讲座等,开阔学生的体育视野,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欣赏体育、接近体育、参与体育、爱好体育的能力,从而营造学校浓郁的体育氛围。
4.3 利用一切体育活动形式,增加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可能,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体育课是学生在校期间参与体育活动最有保障的形式。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高校的必修课,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修够相应的体育学分,才能顺利毕业。高校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选修相应的体育项目,是保证学生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参与体育活动或锻炼的另一种形式。
高校内的各种体育社团、运动队训练和对外体育交流等诸多形式,也为学生参与体育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因此,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需要利用一切可能,为学生提供机会来了解体育、感受体育。只有在了解感受的基础上,才会使学生投入其中,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此外,高校应在充分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一些符合女生特点的体育活动,达到女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例如:体育舞蹈、游泳、健美操、形体练习等专项的开设,都会得到女性的喜爱。
总之,学校各职能部门应协调运作,利用一切体育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体育工作者应以身作则,充分利用高校体育课堂、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为学生提供体育技能指导,使得每个学生能有一、两项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只有使所有学生更广泛地参与到体育的实践活动中去,学校内体育文化的建设环境才能形成。
4.4 发挥学校体育特长生的号召和榜样作用
高校体育运动队、高校体育俱乐部、有特色的传统运动队常常成为凝聚学校师生员工的一块磁石,是学校文化的一大特色,在整个学校建设校园体育文化过程中,发挥着榜样作用,有着极强的号召力。作为学校体育拔尖人才,高校运动队、俱乐部要利用自身的体育知识、能力、兴趣、爱好、个性、专业特长等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让体育特有的竞争魅力和协作魅力吸引师生,这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4.5 根据学校所处地域,开展有特色的传统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各个学校可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从实际出发,继承传统,发展具有当地特色学校体育文化。例如:西北大学中安塞腰鼓就作为一门专项课,供学生进行选项。太极拳项目,也被作为很多高校的专项课,在学生中间广泛传播。河南电视台的“武林风”节目,深受很多观众喜爱,利用这些机会,在高校内开设相应的专项课,无疑是为本校的传统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和血液。不仅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的传统项目,从而继承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需要考虑实际问题,根据校园体育环境、以全校师生为体育文化建设主体,利用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来营建校园体育文化,并将校园体育文化作为学校的一种常规形态,通过网络平台,加以传播、沟通和交流。
[1]李辉.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5):96-97.
[2]姜志明,刘甄悦.中外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9):105-108.
[3]高云.试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3):78-80.
G807.4
A
2095-2813(2014)11(a)-0227-02
中原工学院教改项目,中原工学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李学砦(1974—),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