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艳霞 康建敏
(河北经贸大学体育部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新时期体育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策略研究①
吉艳霞 康建敏
(河北经贸大学体育部 河北石家庄 050000)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文化教育具有时代发展所决定的迫切性,而专业特点造成的科学文化基础薄弱、重运动训练轻思想文化教育的观念和争强好胜、情绪不稳定性、攻击性明显特征等人格缺陷也决定了思想文化教育在体育大学生教育中具有重要性地位。高等院校可以通过提升体育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塑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发扬传统文化内外兼修和引导健康文明的网络使用习惯等策略,提高体育大学生的思想文化教育成效,促进体育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思想文化教育 体育大学生 校园文化 主体作用
大学生的思想文化教育是高等教育情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的简称。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体现了高等教育文化性与政治性相结合的特点。两种教育相辅相成地交融在一起,是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为文化教育指明方向,使大学生认清不良的社会风气、西方自利性文化、低俗价值观的本质属性,自觉抵制社会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腐朽思想的毒害,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文化教育也在传承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文化教育更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性。迫切性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重要性则是由体育大学生群体的独特性决定的。
1.1 社会发展决定了强化思想文化教育的必然性和迫切性
20世纪末,我国进入经济的高速发展期和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程度空前、经济高速增长、物质丰富、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人们的思想空间日益宽松,思想内容渐趋活跃。但与此同时,传统的社会道德被解体、社会主流价值观丧失、解构主义文化侵袭、消极和虚假的网络资讯、不同价值观与信念的融合和冲突等社会因素使大学生在成长中面临的选择多、诱惑多,而就业压力增大、家庭结构和工作方式的变化使大学生获得的关注却日益减少,这使得大学生面临着大量由价值判断多元、经济实利化等问题带来的困惑和心理冲突。因此,积极引导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探索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具有时代的迫切性,是新时期大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2 体育大学生的独特性提升了思想文化教育对体育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相对于普通专业大学生而言,体育大学生更需要加强思想文化教育,主要原因是:第一,体育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着科学文化基础薄弱的特点,这一点在高考录取的分数上可以直接体现出来;第二,体育大学生普遍存在着重运动训练,轻思想文化教育的观念,这使得他们成为思想文化教育先天不足的群体;第三,从性格上看,新时期的体育大学生大多具有争强好胜、不喜欢听从指挥、不愿吃亏[1],外倾性强、情绪不稳定性加剧、攻击性明显[2]等性格特征,部分体育大学生还存在着自我期望值偏高、抗挫折能力差、缺乏集体荣誉感等人格缺陷[3]。体育大学生的这些人格特性决定着思想文化教育对这一群体的成长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思想文化教育不仅可以引导体育大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积极的自身需求,合理发挥争强好胜的性格优势,还可以帮助体育大学生开阔眼界,扩展胸怀,加强群体意识,克服霸道、不听从指挥、攻击性明显、缺乏集体意识等人格缺陷,也可以提高修养,改变自我认识,提高挫折承受力,加强自我监控能力,从而形成完整积极的人格。
2.1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主要指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在教学、科研、生活、娱乐等活动过程中逐渐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4]。居于校园文化核心地位的精神文化,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等为内容,体现在教学、管理、日常行为、社会实践以及讲座、文体竞赛、课外科研和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等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心理文化氛围,对体育大学生知识的拓展、能力的培养、情操的陶冶、思想品德修养等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2.2 课程教学
德育在我国大学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居于首要地位。课堂教学是实现大学教育功能的主阵地,因此,只有使思想文化教育进入每一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才能保证德育在教育现实中的首要地位。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首要职责便是“传道”,即教师的职责首先是促使体育大学生实现“社会化”或者说“人化”,其次才是体育科学知识的传授和运动技能的培养。因此,课堂教学不仅关注体育大学生智力的发展,更应该在德育上下足工夫,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让每一节课、每一学科的课程都成为思想文化教育的主战场。
2.3 课外文化活动
课外文化活动既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也已经成为体育大学生各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院校以大学生工作室及学生社团为依托,以各类课外科研、竞赛、艺术节、创业计划、社会实践、新时期青年的精神风貌展示活动等为平台,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大学精神,不仅激发了体育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体育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和竞争意识,增强了体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4 网络文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相应,党中央提出,高校应将“如何积极主动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大学生能够通过现代信息传播渠道接受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作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体育院校应以马列毛邓的相关理论为指导,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促进体育大学生富有时代特征、体现大学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使用习惯养成的策略,学会善于运用互联网进行思想文化建设和始终把握网络思想文化教育的主动权,改进和提高体育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工作的成效。
3.1 发扬传统文化,内外兼修,提高体育大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积淀、演绎和扬弃,以隐性的观念,不被意识地以思维模式、知识、价值观、规范、行为方式、习俗等形式渗透到各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内化成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和性格,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在体育大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使大学生在儒家的为人、道家的辩证思维、心性之学的修身思想中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理念和思想,并将中国传统“武术”“兵法”等核心理念和现代体育技术的学习结合起来,内外兼修,促使体育大学生提高思想认识,继承爱国主义传统,明确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积极努力地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立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自己的力量。
3.2 发挥体育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思想文化教育的效果
从人类学习的本质来看,文化知识的习得、社会主义情感与价值观的形成需要通过大学生主动地将语言信息内化才能获得,需要大学生反复练习才能巩固。因此,体育大学生的思想文化教育也同样离不开体育大学生的主体性参与。体育大学生的主体性参与表现为自主、主动、能动、有目的地参与学习,反映在外部行为的自律、内部意识的自觉以及在自律和自觉基础上的自我超越上。因此,体育大学生的思想文化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成绩和分数,而是体育大学生通过自身努力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只有这样,体育大学生的发展才能真正地成为体育大学生学习的目的;也只有这样,体育院校的教育目的也才能回归到促进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本质上去。
3.3 塑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弘扬大学精神,促进体育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校园文化具有内隐性、渗透性、实践性、群体性等特点,其对体育大学生的影响成效与校园文化对体育大学生的生活贴近性、需求适应性程度息息相关。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以体现学校特色和风格、贴近体育大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的形式,通过生活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实现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实现体育大学生艰苦奋斗、勤俭环保、开拓创新等传统美德的养成,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3.4 塑造健康文明的网络使用习惯,推进体育大学生的思想文化教育
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康网络使用习惯的养成。这不仅需要加强网络文明的宣传,还需要通过利用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精神文化活动,拓展科学理论、理想信念、形势政策、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公民道德等思想文化教育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将虚拟网络与生活现实联系起来,使网络真正融入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使大学生真正体验现代科技提供的便捷和多彩生活的价值,促进体育大学生健康文明的网络使用习惯的养成,更好地推进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
[1]Zhang Linbao, Wu Yifeng, Xu Yang.P.E Specialized University Students Personality Analysis and Healthy Personality Raise Research[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Science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part3).2011.
[2]孟祥乐.新时期体育大学生人格特点的调查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1):77-78.
[3]卢伟.奥林匹克教育与体育大学生人格培养[J].运动,2013(3):99-100.
[4]王景云.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
G807
A
2095-2813(2014)11(a)-0135-02
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201303130);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民生调研课题(课题批准号:2014012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吉艳霞,讲师,硕士学位,河北经贸大学。
康建敏,硕士学位,副教授,河北经贸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