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课程执行力相关概念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4-12-05 21:10:04区桦田来上海市建平中学200135
中国学校体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教研组执行力课程标准

区桦 田来 (上海市建平中学,200135)

体育教师课程执行力相关概念及影响因素研究

区桦 田来 (上海市建平中学,200135)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执行与执行力

1.执行的概念:“执行”一词在《现代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实施或实行(政策、法律、计划、命令、判决中规定的事项)”。这一概念广泛应用于在政策学和管理学领域,但两个研究领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政策学将执行表述为implement,认为执行就是对政策的执行过程,强调下级对上级政策的“忠实”执行,重在“严格贯彻”上级的意图。政策学者普雷斯曼等认为,政策是一种包含了基本条件和预期结果的假定,并由此将预期结果发生的过程叫做“执行”[1]。管理学将执行表述为execute,认为执行就是将计划落到实处,而不是构思一个方案和计划。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在《执行》一书中将执行定义为目标与结果之间“缺失的一环”,认为执行是一套系统化的流程,它包括对方法和目标的严密讨论、质疑、坚持不懈地跟进,以及责任的具体落实[2]。虽然两个研究领域对执行表述的侧重点不同,但是殊途同归,最终指向都是目标的达成过程。且两者密不可分,不可偏废一方,良好的政策为高效实施提供战略指导,离开政策指导再高效的实施过程也将会碌碌无为。综上所述,执行是在政策指导下有目的地具体实施过程。

2.执行力的概念:由于“执行”的研究范围很广,且没有较为统一的定义,所以对于执行力的定义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研究者们纷纷以各自的视角对执行力进行了如下界定:余世维将执行力定义为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务的能力[3]。迈克尔.希特的观点是,既然执行是一种具有目标指向和结果导向的活动,那么执行力就是有效利用资源,保质保量达成目标的能力[4]。姚志敏对执行力的定义是在政策目标的指引下,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依靠执行者的努力,有效落实政策目标的能力[5]。本研究更倾向于国富执行力课题组的研究观点,即执行是实现既定目标的具体过程,而执行力就是完成执行的能力和手段[6]。本研究认为执行力包含两方面的要素,一方面是“知”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行”的能力。“知”的能力即是对政策的认知,包括对政策的解读和认同,要求执行者能够准确领会政策内容,明确执行目标,并且在思想上认同政策精神,这样才能准确有效地实施。“行”的能力,是指执行者在具体操作环节需要具备的能力,表现为将执行目标分解成各项具体可操作的行动措施,并能够身体力行完成各项行动。

(二)课程与课程执行力

1.课程的概念:由于教育学的研究是不断深入的过程,所以“课程”的定义也在不断发展完善中,目前比较为国内研究者认可的定义是钟启泉等人在2008年对课程的定义:课程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在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受教育者与教育情景相互作用而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全部教育内容[7]。从该课程定义中可以看出课程的外延已经从单纯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学科课程,扩大到在学校内开展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构建起了大课程观[8]。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不仅来自在课堂上进行的课程计划内和课程表上的课程,也来自校园文化的熏陶和课堂外的师生交流、互动[9]。

2.课程执行力的概念:“所谓课程执行力,即是在课程政策目标的指引下,在相应的政策执行条件(如经费、制度、文化等)的基础上,课程执行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有效实现课程目标的能力”[10]。课程的执行力主体包括三个层面,每个执行层面的能力侧重各有不用。如课程研究者层面应重点具备课程解读能力和科研能力,领导者层面应重点具备课程解读能力和课程领导力,教师层面应重点具备课程解读能力和课程实施能力。

(三)教师课程执行力与体育教师课程执行力

1.教师课程执行力:教师的课程执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接收上层信息,二是具体实践。其中接收上层信息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对于课程政策的解读,另一层是对于课程政策的认同。在具体实践方面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借助各方面的有利条件,通过自身努力来达成课程目标。在此可以借用姚志敏博士对教师课程执行力的表述,即教师课程执行力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内外部条件的支持,有效实现课程目标的能力[11]。

2.体育教师课程执行力:基于教师课程执行力的定义我们可以将体育教师课程执行力的概念表述为:体育教师在课程标准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整合学校内外各方资源,通过课堂教学、运动训练、课外体育活动等实践,有效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能力。体育教师的课程执行力由两个层次、五个方面构成,认识层面包括解读能力、科研能力,实践层面包括教学能力、执训能力和组织能力。

解读能力即体育课程标准的解读能力,一是要能够通过阅读文本的体育课程标准理解课程理念,明确课程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二是要认可体育课程标准,在思想上、情感上坚决拥护体育课程实施。正确的课标解读能够为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组织活动指明方向;而三个方面的具体实践能够反馈课标解读是否准确,继而为更深层次的解读课标提供帮助。另外深入解读课标的过程也属于研究过程,体育教师可以在解读课标的过程中提高科研能力,相应的科研能力提高也有助于解读课程标准。

科研能力是体育教师运用科学方法掌握体育教育教学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为体育教育教学服务的能力。是通过研究实践过程,分析总结经验,并将其中成功的经验上升为新的理论,以指导实践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教研能力、科学选题、科研方法、创新能力等方面[12]。科研能够为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组织活动提供科学方法,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训练和组织活动的效率。在三个方面的具体实践中积累的实践经验能够为体育科研提供研究素材,此外,实践过程也是检验科研结论是否正确的过程。

教学能力是指体育教师从事体育教学活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能力,包括从体育教学设计、体育教学实施和教后评估。它主要体现在设计教案、示范讲解、教材教法的运用、纠正错误、处理突发事件、场地器材的运用、保护帮助、考核评定等方面[13]。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师执行体育课程的主要方面,所以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的达成度。

执训能力是指体育教师在课余训练过程中,指导学生不断提高或保持运动成绩的能力。体育教师的执训能力主要体现在制定训练计划、科学选材、专项技术技能、训练实施、竞赛指导、医务监督等方面[14]。

组织能力是体育教师组织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能力。包括早操、课间操的组织与管理,运动会、体育比赛的组织和裁判,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社团的组织与指导等。体育教师组织能力主要体现在体育文化活动的策划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指导能力和裁判能力等方面。校园内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反映了该学校的体育氛围,对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起的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体育教师组织能力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影响体育教师课程执行力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

1.教师观念: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当中形成的对事物的总体的综合的认识,人们会根据自身形成的观念进行各种活动。体育新课改理念与体育教师已有的教育观念匹配程度,决定了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改革实施中的行为表现,只有教师认为体育课程改革是正确的,他们才会努力去践行,所以说教师的观念是影响教师课程执行力的核心因素。

2.教师动机:动机是激发和调控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体育教师执行新课程标准的动机是影响体育教师课程执行力的决定性因素。从外部动机来看,课改实施给体育教师提出很多要求,如公开课的评价以贯穿课改理念为准,鼓励体育教师开发校本课程。还有教师发展部门为了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给体育教师提供了较多培训的机会等等。这些刺激和压力为体育教师执行课程标准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3.教师的学习能力: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教师学习”作了一个非常广义的表述。认为教师学习是教师用来获得和提升他们教学能力的所有活动,教师学习已被拓展成为了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教师要想实现终身学习就必须具备学习能力,所谓学习能力就是指以快捷、简便、有效的方式获取准确知识、信息,并将它转化为自身能力的本事。体育教师在课程执行过程中必定要面对许许多多的难题,这需要老师们通过不停的学习来一一解决,例如学习课程标准、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学习带队训练的方法、学习组织活动的方式等等。所以说教师的学习能力也是影响教师课程执行的关键因素。

(二)外部因素

1.教师培训:为了推进体育课程改革,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相关部门组织了各种级别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虽然老师们普遍认为教师培训有一定作用,但是培训的形式是否调动教师们的学习兴趣,培训内容是否贴近教师们的实际需要,培训机会是否充足都是制约教师培训的重要因素,所以相关部门一定要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再组织教师培训。

2.领导的重视:学校管理层面的重视和支持能够为体育教师课程执行提供宽松的环境和充足的保障,学校领导大力倡导体育新课改,能够激发体育教师的课程改革热情,增强课程改革的动力,让教师们在积极推进课改的过程中提高课程执行力,因此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影响教师课程执行力的间接因素。虽然领导的重视如此重要,但现实中却有相当一部分校领导由于升学压力以及重文轻武的传统观念,对体育课程改革采取了消极态度。为了保证体育新课程的有效执行,必须对校领导加强宣传,并以考核指标的形式对学校提出课程改革相关要求。

3.教研组的凝聚力:教研组是学校中处于具体操作层面的工作团队,体育新课程的实施也是以体育教研组整体的形式来执行的。离开教研组,单靠教师个人根本不可能完成体育课程改革。教研组的合力才是推动课程实施的根本力量,因此教研组的凝聚力是影响体育教师课程执行力的直接因素。每一个体育教师都身处教研组之中,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都离不开教研组成员的支持和帮助,体育教师个人参加的教学比赛,几乎完全是教研组势力的比拼,一堂高质量的公开课也往往是教研组集体备课、磨课的结果。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在集体的努力之下才能实现个人的良好发展。

[1]赵正新.关于我国课程改革政策执行力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5.

[2]拉里.博西迪,拉姆.查兰.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

[3]余世维.赢在执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7.

[4]迈克尔.希特等著,吕巍等译.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9.

[5]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6]国富执行力课题组.本土化执行力模式[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5.

[7]钟启泉.汪霞.王文静.课程与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

[8]陈桂生.变化中的“课程”概念[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3.

[9]张恒.大课程视野下学校体育一体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问论文,2012.

[10]陈亚鹏.校长的课程执行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6.

[11]朱奇志.对广西21世纪体育教师综合能力评价的研究[J].体育科技.2006.2:29.

[12]东芬.21世纪体育教师徐合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13]辛朋涛.教师工作动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

[14]毛齐名.教师有效学习的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0.3.

猜你喜欢
教研组执行力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辽宁教育(2022年19期)2022-11-18 07:21:44
做到三个“必须坚持” 提高地方人大执行力
公民与法治(2022年4期)2022-08-03 08:20:38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论提高制度执行力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执行力是『干』出来的
学习月刊(2015年5期)2015-07-09 03:52:56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语文知识(2014年10期)2014-02-28 2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