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应宝
儒家养生思想对古代健康哲学产生的影响*
周应宝
(南京晓庄学院体育系,江苏 南京 211171)
对古代养生思想的发展进行概述,并论述了儒家养生思想蕴含的健康哲学理念,探讨了儒家养生思想对古代健康哲学发展的影响。
儒家养生思想;健康哲学;生命哲学
我国的传统养生思想内容丰富、历史久远,在各朝各代的典籍中随处可见关于养生益寿的思想和内容。因此,传统的养生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儒家、道家、佛家以及医学等各自所拥有的养生思想彼此不完全相同,但相互影响。儒家的养生思想在古代养生思想中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并伴随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不断向前发展。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人们养生意识来源于对健康长寿的追求,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逐渐增强,也使得儒家的传统养生理念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升华,并成为我国古代健康哲学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
养生思想的起源是古代人们对健康长寿的长期追求理念,并且在《尚书·宏苑》的六级和五福的说法以及《诗经·大雅》的“既醉”篇中有着非常清楚明晰的描述[1]。追求健康长寿的人生理念逐渐演化出了《诗经·大雅》中的“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的基本思想,表明智慧聪明的人们能够顺应道理在做事,以确保自身的身心健康,绝对不会做出有害自身健康的行为。由此逐渐萌发了我国传统的养生思想。在古代论述中有相关记载,如《易·系词上》中“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人体作为人类社会和天地自然[2]。古书记载中将人的四肢健壮、头脑聪明等身体健康来比作君王的英明,进而是国家富强的一种体现。这充分体现了古代人们将身体健康和头脑四肢已经联系在一起,并且开始关注思想健康和四肢健壮之间的关系。因此,可以说养生思想在我国古代就开始论述了。
如何正确的进行养生健身是我国自古至今的追求目标,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我国古代对养生健身思想的探讨主要是对整体上和宏观上研究大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而西方国家着重研究微观上的变化。在我国古代研究中,人以顺应天地才能够健康长寿,这也是我国古代研究养生健身的主要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有关顺应天地的养生思想在《国语·鲁语》篇中有所论述[3],其主要强调的是保养身体和锻炼四肢,旨在提倡身体的全面发展,以促进我国养生思想能够健康持续的传承和发展下去。养生健身思想的指导原则是“顺性命之理”,“顺”即是指顺应,“性命”是指生命的来源和本质,“性命之理”着重强调的是顺应生命的运动规律[4]。这是哲学问题即对生命本质和宇宙万物运动规律的探索。在《易经》中对养生健身思想有更为确切的解释,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5],描述了动静关系在养生健身思想中的哲学理论,其对养生健身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周易》主要强调的是阴阳二气的有效结合,倡导的是人类的发展不能违背社会的自然法则,但能顺应宇宙万物的变化。所谓的“天行健”主要描述宇宙中没有停息的事物,世间万物都在有规律的运动着。“君子以自强不息”则强调的是按照自然规律来运动。因此在我国古代养生健身思想中渗透着哲学理论,并且以哲学思想为基础引导着养生健身思想的发展。
儒家思想着重强调的是以礼治国,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恢复和挽救周礼,以此来巩固和统治国家。从儒家经济思想上讲,要严格遵守礼节,并按照等级制度进行财产分配,同时以“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思想引导人们安贫乐道,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保护统治者的根本利益。从儒家哲学思想上讲,主要强调的是“克已复礼”和“畏天命”[6],正所谓礼节是丝毫不能破坏。从儒家文艺思想上讲,主要强调的是以贵族音乐来诋毁民间音乐,可以看出,孔子已将音乐和文艺纳入礼节的范畴。从儒家教育思想上讲,孔子更加强调的是礼仪,即所谓“君子博学与文”、“不学礼、无以立”等。
在养生与健康方面,既追求整体和谐,同时“心”与“身”相比又更加看重“心”,也就是强调养身要注重养心[7]。通过对孔孟文献的不断研究可以总结出儒家养生思想的基本观点是“身心并重”。因此,在儒家养生思想指导下,养身和养心在人们的生活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纵观儒家学派的思想,其中的重礼贵仁、乐知天命、爱惜生命以及“礼之用、和为贵”等思想无不包含着意味悠长的养生思想,也包含着一些用来延年益寿和养生的手段和方法。儒家学派崇尚的是入世,终生追求是养其身以有为也,爱其死以有待也,由此可知,孔子生命哲学关于养生的意义,是闻道,超越生活,实现人生的价值。孔子所创建的儒家学派是我国先秦时期非常重要的学派之一,以孔孟之道为基础。儒家学派倡导仁、义、礼、乐,其中人们立身的关键是“仁爱”,行为准则崇尚“中庸”之道,并且以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为己任。孔子将仁和礼统一进行论述,仁礼结合更是以仁作为手段、以礼作为目的纳仁入礼、以礼为仁,从而实现仁和礼的有效结合。儒家思想在中华文明的漫长发展历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历经两千多年的沉淀,已经潜移默化为中华民族的集体意识,对于中国人民的普遍行为规范、伦理道德以及价值观念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2.2.1 强调个人修养
儒家思想主要强调的是道德修养,即通过教育的形式规范“君子”、“士”的封建道德标准。儒家思想认为体育的目的是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进而强身健体,而不是为了竞技格斗。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其在教育过程中强调的是修养的培养。《孔而》中“子以四教”即是对道德修养的阐述。因此在儒家教育思想中始终贯彻着对道德修养的培养。在《论语》中也有对礼仪在体育中的相关记载[8],即参赛选手如何恰当的进出比赛场、弓箭如何发放以及现场音乐的播放节奏等都有相关的规定。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为人谦让,与世无争。《乡党》记载着驾车时应注意的相关礼节,即驾车时执缰绳者不能左顾右盼,并且身体要直立。从以上可以看出,孔子在试图将个人修养渗透到健身哲学中的每一环节,即在任何场合都要注意自己的个人修养。
2.2.2注重身心愉悦
儒家养生思想强调的是动静结合,其中体育活动强调的是注重身心愉悦,而不是暴力。可以说孔子对“君子”的体育教育中融进了礼、武及德,即在愉悦中学习。在《孔子家语》中曾记载孔子平时喜欢和弟子们在野外进行相关的体育活动,以便在和学生们享受大自然的同时也有助于讲学论道[9]。通过把体育活动和娱乐结合起来,在天地间陶冶身心,突出了孔子锻炼身体的主张。相关记载,孔子在游迅齐国时,喜欢上齐国韶乐,并开始学习歌舞,这充分体现出孔子比较享受在欢娱中学习。另外,儒家思想主张在温柔、轻松、欢快的氛围中进行体育锻炼,而不是暴力的动作表演。“动静结合”的养生思想成为我国古代健康哲学的重要内容。
2.2.3 讲究锻炼适度
在古代射箭比赛中,儒家思想强调的是射箭的准确性,而不是判断其能否将作为靶子的皮靶射穿[10]。因为不同的参赛者在射箭比赛时所用力量并不相同,但关键是要判断其能否射中,因此可以看出儒家思想以技巧为主,力度为辅。当然,古代的射箭比赛和现代的体育项目不同,现代体育项目主要以增强人的知识、锻炼人的意志、强化人的体格为主要特点。相比较而言,孔子是通过射箭比赛来培养和选拔优秀学生,因此他认为比赛时必须实事求是,射技不精即是没有实际意义,但最终目的是为了磨练意志,锻炼身体,提高射技。孔子在体育哲学中运用的这种追求技巧而弱化力度的思想表明他比较强调体育的适度。
2.2.4推崇体教结合
“学-思-习-行”是儒家学派创建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也是最早出现在我国教学史上的教学方式。另外,儒家学派还创建了启发式教学模式,即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来帮助学生解决不理解时的矛盾状态,最终开启解题思路。学生在对一个问题经过思考,但考虑尚未成熟时,老师应帮助学生解开迷惑,理清思路,最后用清晰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这就是孔子提倡的启发式教学,这种启发式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体育教学内容上,主要包括“德”和“礼”[11—13]。孔子将启发式教学和“学-思-习-行”融进体育教学中[12],也就是这种模式的开展为后世的体育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指导意见。儒家思想倡导的“启发式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保证其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并提出问题,而老师只是起到促进和引导的作用。孔子创建的启发式教学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认知心理,并且遵循认知规律,因此其具有非常高的理论价值。
儒家体育思想中的哲学即是对道德的演化。在孔子之前,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享受教育,才有资格当官。到孔子时代,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动,私人学塾为平民弟子提供了上学读书的机会,孔子正是在这个时期,创办了私人学堂,通过兴办教育实现其政治目的。在教学思想上,孔子提出“有教无类”,旨在说明只要一心向学,不分平民和贵族都可以受教,甚至不分国界[13]。也正是这种教育思想使得孔子培养出无数有勇有谋的弟子。儒家思想提出“有教无类”的教学观点,对推动社会成员提高自身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孔子看来,体育竞技的目的并不仅说明其运动技能水平的高低,更能体现出其道德水平。在体育竞技中,儒家思想注重的是一个人的道德素养,其次是其门第出身。在古代相关文献中记载孔子选拔人才的标准与其“有教无类”的思想相统一,即在教育面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从而出现了在孔子的学生中拥有各个阶层的人士,其中包括平民子弟,甚至是强盗,但是这些人都在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和影响下文武双全。这也充分体现出儒家思想在对待受教育者时打破了传统的等级划分观念,平等育人。儒家思想倡导志气应该统帅整个体育活动,志气即拥有正确的态度和方向,一切与此相违背的都要克制。有历史文献记载,在体育活动中孔子强调的是要保持优雅志趣,并且认定正确方向。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孔子反对体育活动中的一切贪欲行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孔子对季氏的痛恨,仅仅是因为季氏诬陷周礼的舞曲。儒家的反贪欲思想一直影响着我国古代健康哲学的发展。
因材施教是孔子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创建的,即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古代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是深入了解学生,并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制定培养方案。孔子重视对学生心理的研究,通过细致的观察,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孔子的体育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丰富多变,他强调的是在欢娱中学习知识。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因此,孔子的体育教学思想在现在看来是一种素质教育的体现。在我国近代文献中都有记载有关孔子的因材施教理念对体育教学的影响的内容[14]。我国明末清初教育学家颜元为了培养“扶危济难”、“经世致用”人才,潜心钻研教育,并且极力宣扬儒家体育思想。他指出,一个人要想掌握治理国家的本领,不仅要博读诗书,还要拥有强健的体魄。他在培养人才方面深受儒家体育思想的影响,其中主要表现在:(1)明确体育教学的目标;(2)强调习动和六艺教育的重要性。他提倡实用、实行、实习、实学的教育模式,并以“文武相济”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以上两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和“体教结合”的思想,充分体现出孔子养生思想在后代健康教育和健康哲学中产生的深远影响。
和当代的养生理念相一致,此外,儒家的养生思想文化还具有尊崇简约和节制的特征。这些养生思想构成了后世体育养生理念的基础。封建社会后期,人们的生活内容已经因为城市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增强了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意愿。尤其是得益于医学的快速发展,使得养生的保健方式不仅继承了前人的成果,也做出了一些创新,充分体现了儒家的养生保健理念。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当今人们也对健康产生了新的认识,即健康不再仅仅指代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健康长寿和人们的精神状态及心理状态密切相关,稳定的情绪逐渐成为促进人们身体健康的首要因素。
儒家的养生思想内容精湛丰富,在我国的传统养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儒家养生思想的研究,可以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对于良好的思想和理念努力做到“古为今用”,以促进当前我国的健身运动,从而逐渐提升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自古至今,儒家思想已经成为我国甚至世界上的一种非常宝贵的文化思想,并为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们所传承和重视,成为我们人类的共同宝贵精神财富。而儒家思想中的养生思想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世人影响深远,并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儒家养生思想不仅强调了对德才的重视,也强调了对个人修养的重视。儒家思想中的嬉戏观,其中所倡导的休闲观念和动静相结合的养生观念,为古代健康哲学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儒家思想中所包含的轻暴力观念,为古代健康哲学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儒家养生思想对古代健康哲学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儒家的养生思想对古代健康哲学影响最大的方面还是动静结合、身心合一的整体思想。儒家思想以及不计出身的胸怀,所有这些思想都是人们倡导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依据及基础。其中包括非常积极的一面,即儒家的养生思想对促进我国的体育哲学发展存在积极的正面影响。通过对儒家养生思想的分析和总结,使得我们对其2000多年的体育思想的影响有了非常深刻和清晰的认识,丢弃其中的糟粕,吸取其中的精华,为我国的体育养生、竞技体育以及学校体育的长远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并且为当代人们提供了一条追求延年益寿的良好途径,使其能够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提出了一条使其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1]刘克智.中国古代名人行为与养生[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谢惠蓉;儒家养生思想辨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1).
[3]曹瑛,王蕊芳.跟古代养生家学养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4]姚培发.论古代养生之道与哲学思想[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0(11).
[5]吴俊琦,吴俊涛.中国古代医家体育养生思想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2).
[6]曹莉.儒家养生思想的演进及其特征[J].体育文化导刊,2008(5).
[7]莫培滔.浅论古代养生学的哲学思想[D].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3.
[8]张人骏.我国古代健康学思想概说[J].家庭医学,1994(6).
[9]郝传更.武中奇的健康哲学[J].解放军健康,2004(3).
[10]温克勤.略谈我国古代的生命哲学[D].伦理研究(生命伦理学卷•2007-2008)上册.
[11]胡勇刚,武姗.中国古代养生思想的哲学基础[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2(5).
the Impact of Confucian Health Preservation Thought on the Ancient Philosophy of Health
ZHOU Ying-bao
( PE department of Nanjing Xiaozhuang college, Nanjing 211171, Jiangsu, China)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healthy preservation thought, discusses the philosophy of health contained in the Confucian health thought, and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Confucian think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philosophy of healthy.
Confucian health preservation thought; philosophy of health; philosophy of life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编号:2013SJD890017。
周应宝(1977- ),江苏宿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健美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