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鹏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 40133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选拔已经不在只是局限于单纯的专业知识考察,对于个人的综合素质的考察越发看重,这就使得当代教育理念产生了局部的转变,即在保证学习成绩的基础上追求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教育。
传统的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职能是按照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进行有目标的、有组织的、有计划的、系统性的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教授,通过学校体育课程的开展达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双向发展。一直以来,我国的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受到学科中心论影响很重,导致在教学上过分的偏重于学校体育课程中显性教育部分的知识和技能的教授,渐渐地忽视甚至无视了学校体育教学中隐性教育所带来的对学生潜在的长远影响。可是,这样传统的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大众对于体育课程效果的需求。
隐性教育是指在宏观主导下通过隐目的、无计划、间接、内隐的社会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的教育过程[1]。隐性教育所带来的教育效果是融入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并不如显性教育带来的改善那么显现于表面那样。虽然细微,但是确有着持久和循序渐进的对受教育者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情操和意志品质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体育活动对大学生的健康产生多元的影响[2]。有研究表明,日常生活中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但能够有效的改善人体的身体机能的健康水平,而且有利于促进人们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体育活动所产生的心理效益主要表现在能够有效的改善锻炼者个体的自我知觉与提高其自身的自信心水平。所以,体育活动对于个人自信心的培养存在着客观的有益影响。
在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因教学活动而促使身体素质得到改善,而且可以学习并掌握到许多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这些显性因素会在生活中慢慢积累从而善学生的整体运动水平,而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对自我能力、价值等做出客观、正确认知与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这就是运动自信心的产生。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擅长运动的学生一般都善于表现自己,这就是运动自信心对其它学习生活中其它方面的深层影响。
意志品质是当代青少年必不可少的一项品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导致人们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这就对人的意志品质的要求越来要严格。一个意志方面薄弱的人是很难立在现代社会立足的,也很难在事业上有一定的作为。而当今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很大的短板,导致大多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过于薄弱。
学校体育的隐性教育由于其自身具备“知、情、意、行”统一的特点和体育活动的多样性,能够使学生在校期间进行体育活动时,自身的意志品质不知不觉中已经得到了改善。“知、情、意、行”四者的统一,使学生能够在肉体和精神上都体会到进行锻炼时练习技巧的艰难和克服身体极限时的痛苦,从而得到意志的磨砺。而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困难是多种多样的,这样就要求我们具备多方面的精神意志来克服困难。体育活动项目种类多且特征明确,例如:具有较高危险性的活动项目(如攀岩、跳木马等),有助于对学生勇敢向前的意志的培养;进行一些对于个体自身耐力水平要求比较高的运动项目(如中长跑、定向越野等)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身坚韧不拔的毅力。这些活动对于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都是在潜移默化中缓慢影响的,有时可能在其几年的学习生活中都不会有明显的显现,但它已经融入了进学生生活中的点滴之中。
学校体育课程的教育不仅仅只是教授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知识与技巧,还是一种把健康锻炼和美感交融组合在一起的造型艺术。在学校体育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健与美的意识形态也已经开始慢慢渗透到每一个锻炼的环节中,也使学校体育课程更加的适应青少年对于审美这种心理特征的认知需求。
首先,学校体育中的显性教育内容能够有效的对青少年形成自身形体健美的目标做出引领作用,以至于改善青少年学生对于在形成自身形体健美过程的感受和认知的能力。其次,在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严格遵守力量、耐力、灵敏等在体育教学中出现的特有的技术类型的要求,还要把对称、统一、节律等运用到课程教授中,做到课程中指导和示范都达到形体优美、连贯紧凑、肢体舒展等要求,从而使青少年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情绪中,自然而然的激发出自身的审美情趣。最后,还有一些细节尤其值得教师在教学中引起注意,如在语言上要言简意赅、形象幽默、生动活泼等。
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而社会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所以我们要想很好的在社会中生存下去,并获得更高的期望,那么就要学会如何更好的与自己周围的人沟通与合作。这一代子女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在家庭生活经常是以自我为中心,而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室内课几乎没有集体协作的锻炼,在这种情况下,体育课作为一种以集体活动为主的课程的重要性就不言而论。在体育教学的内容中多数是以集体项目的教学为主,即使是个人技术类的项目也会有多人协作的教育教学融入其中。其中最常见的应该是篮球、排球、足球这三项大球类运动,不管是技术练习还是场上对抗,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尤其是进行比赛时,集体的力量与个人力量的对比更加突出,而且因集体协作后得到的荣誉也更能使青少年学生知道协作的可贵之处。
学校体育的课程内容不仅对青少年身体发育有直接作用,对于其大脑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发育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人们所熟知的那样,青少年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效果的好坏,都与大脑皮层的物质结构和机能有关。神经细胞所具有突起的多少和神经元之间联接的复杂程度以及人体产生的刺激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传导速度等都会间接或直接的影响到青少年学生们的智力发展。据美国科学家们的实验研究表明,人体经常性的参加体育健身活动能够有效的增加单个神经细胞上所拥有突起分支的数量,增加神经元细胞网络的复杂化程度。学校体育中种类丰富的体育活动可以从多方面地不同程度地影响大脑皮层中相应区域的神经中枢,从而促进和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使青少年学生的智力水平获得良好的发展。
学校体育中隐性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长期的、全方位的,从精神层次到身体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导向作用,而且这个导向作用会在世界观价值观正常形成的青少年阶段一直伴随在学生的身边,潜移默化的对其产生影响。因此,在学校体育的教学中应逐渐的改善体育课的内容比重,使学校体育的功能不再单单只局限于对于身体健康的保持和身体素质的加强。随着终生体育这个概念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学校体育的隐性教育功能不但会使青少年在学生时代受益,更将贯穿终生的,从而改善一代人的综合素养。
[1]冯文勤.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有效方法研究——基于网络的视角[D].南昌大学,2011.
[2]张清江.对学校体育“隐性课程”的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1):18.
[3]仁幻,姚蓄.体育隐蔽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人民育出版社,2002.
[4]冯萍,苏小运.论现代学校体育的隐性功能[J].江西教育科研,1996(3).
[5]万增奎.论学校隐性道德场[J].淮阴师院学报,2001(1):17.
[6]童锦,纵艳芳.人文精神:对学校体育隐性教育的思考[J].洛阳师范院报,2010(2):29.
[7]班华.隐性课程与个性品德形成[J].教育研究,198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