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划 创新发展
——为国家和省培养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

2014-12-05 13:10吉林省长春市体育局
少年体育训练 2014年6期
关键词:体校体育局长春市

吉林省长春市体育局

科学规划 创新发展
——为国家和省培养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

吉林省长春市体育局

长春市青少年体育工作在国家体育总局、省体育局和省各项目管理中心的正确指导、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体育强市为目标,以培养输送人才为重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强化梯队建设,狠抓输送率和成才率,先后为国家和省输送了一批高水平体育人才,并在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一、明确发展思路,确定发展重点

从长春的地域优势和过去成绩来看,攀登世界竞技体育高峰,承担国家、省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重任,是历史赋予的使命。通过多年实践,长春市的体育工作者们深刻认识到,要想抓好青少年体育训练工作,培养高质量竞技体育人才,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明确发展目标,确定发展重点,制订发展政策,走具有长春特色的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长春市体育局确定了以训练为中心,以冰雪项目为重点,以培养输送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为目标,科学设项、合理布局、强化梯队建设、加强基础训练、提高运动成绩,为国家奥运战略服务,为吉林省全运战略做贡献的发展思路,保证了长春市竞技体育运动的良性循环。

二、科学规划布局,构建人才梯队

“立足省运会,服务全运会,着眼奥运会,为国家、省输送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是长春市体育局的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长春市体育局根据国家和省体育局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和项目布局调整,制定了《2012-2016年长春市竞技体育人才发展规划和布局》,明确了25个竞技项目、三级训练层次,16所体校、101所布局学校、青少年俱乐部承担7个冬季项目、18个夏季项目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任。确定了每个县(市)区都要开展冰上项目,抓好2-3个重点项目,形成特色品牌。目前, “战略规划”已成为长春市青少年体育训练的行动纲领。

三、夯实训练基础,完善网络体系

(一)重视业训网点建设

针对县(市)区业训网点建设,加强了思路引领,政策投入的扶持力度。一是制定了《长春市开展竞技体育重点项目扶持办法的暂行规定》,对新建、改善训练场馆的单位给予设施建设经费扶持;对选材优良率、输送率高的体校和班点给予器材扶持;对县(市)区浇建冰场的体校、学校给予浇冰费、服装、器材经费扶持;对承担市重点项目的重点班点,每年给予后备人才培养专项经费扶持;对县(市)参加市级比赛、选材测试、大纲考核比赛,集训的运动员、教练员、领队,市体育局统一安排并承担住宿、伙食所需经费。这一举措,实实在在地强化了业训网点的硬件设施建设,增加了软件人才培养专项经费投入力度。二是会同教育局统筹全市业余训练项目布局,规划建设覆盖全区域的选材、训练网络。目前已覆盖市内6区,周边5县(市)的100多个业训网点,在训运动员5 000余名。

(二)重视传统学校建设

以体育传统校、项目基地校为抓手,不断推进学校的业余训练和项目选材工作。一是会同教育局推动全市中小学校积极参与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争创工作。目前长春市已有8个国家级、42个省级、132个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庞大资源体系。二是结合市教育系统开展“2+1”工程,根据我市的业训项目布局,积极协助传统校开展2个体育项目,建立1支运动队,增加了学校体育基础活力和动力,为业训梯队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重视基础阵地建设

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基础在县区。业训基础必须做优做强。

对训练体系完善的县(市)区,一是强建设、固根基。体校按照《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规范办学,提高教学、训练质量;体校、项目基地校依据省体育局下发的体育人才基地、重点班标准,查找不足,尽快达标,促进体校、项目基地学校升级进位。二是抓规划,促落实。各县(市)区按照《2012-2016年长春市竞技体育人才发展规划与布局》,不打折扣地落实好各自承担的重点项目,形成布局合理,上下衔接,市有传统优势项目,县有重点项目,学校有特色项目的后备人才培养、输送体系。

对无体校无专职教练员的开发区,一是走教体结合之路,与教育部门合作,选择学校、选准项目、选好教练员,齐抓共管、成果共享。二是引进教练员或招聘退役优秀运动员到布局学校开展业余训练。三是发挥各单项协会、俱乐部,社会体育组织的资源,落项目、建队伍、抓训练,使之成为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阵地。

对市直属训练单位,一是发挥了龙头作用,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按照“进得来、留得住、出得去”的工作思路,广为招生,认真训练,力求成才。二是发挥承上启下,加工提炼、培养输送精品人才的作用。按照“正规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方向,打造优势项目,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与县(市)区训练单位、网点建立经常性联系,选派教练员指导并帮助他们提高选材、训练水平。

四、创新运行机制,探索业训管理模式

长春市体育局用思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的方式,不断深入探索并改进业余训练体制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加快发展。

(一)建立激励机制,输送高质量人才

制定了《长春市培养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经费补助办法》,补助分为输送奖、输送成才奖、年度成绩奖、成绩跟踪奖、大赛人才效益奖、输送贡献奖和输送人才器材奖,极大地调动了教练员、训练单位精心选材、科学训练、主动输送的积极性。

(二)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倡导扶优助强

制定了《长春市直属训练单位中专业余教练员训练伙食经费补助办法》,训练伙食补助实行绩效考核,考核优异的,享受专业队教练员伙食标准,分档实施;制定了《长春市开展竞技体育重点项目扶持办法的暂行规定》,对县(市)区重点项目班点实行绩效考核,按人才效益给予扶持经费。扶优助强,充分调动了训练单位及教练员刻苦训练、培养输送高水平人才的积极性。

(三)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增强竞争后劲

制定了《长春市直属训练单位教练员管理办法》《长春市直属训练单位运动员管理办法》《长春市青少年运动员注册管理暂行办法》《关于长春市体育事业单位招聘体育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在运动员培养上采取了集训、试训、考核、聘用的选拨机制,建成了一支高水平的运动员队伍;在教练员培养上采取了试用、招聘(引进)、聘任、考核的用人机制,建立了一支素质高、业务强的教练员队伍,形成了省内具有较高竞争力和实力的竞技体育团队。

(四)建立公平竞争机制、打破体制界限

下发了《关于在全市范围内选拔组队参加省级以上比赛的通知》,打破了市直属训练单位参加省级以上比赛的“专利”和“特权”,将选拔范围扩大到全市所有开展青少年体育训练的社会团体、组织和个人,以竞技水平择优组成队伍代表长春市参赛。

五、注重全面发展,落实运动员文化教育相关政策

贯彻落实国家23号文件,重点抓了5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实施意见》。在长春市政府的领导下,会同教育局、人社局等部门研究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实施意见》。明确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政策措施。公办体育运动学校实现了“两个纳入”。二是依托优质教育资源落实运动员文化教育。目前我市16所体校,通过体教结合就近解决运动员上学问题。三是着力强化学训并重、建立文化测试制度。市直属训练单位、县(市)区体校、项目基地学校,建立了运动员入队(校)和参赛前文化课测试制度。文化课测试不合格的不允许入队(校)试训、聘用和参加比赛。四是将运动员文化学习成绩纳入全市教练员训练工作目标考评序列。每年定期检查、评估、解决问题。五是畅通运动员升学、就业渠道。我市明确了在省级以上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青少年运动员可优先安排至优质初中和高中就读。对取得世界和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优异成绩的优秀运动队退役运动员,事业单位可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优先聘用。

近年来长春市青少年体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吉林省体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和兄弟市州的先进做法还有差距,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长春市体育局会以吉林省教体结合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为契机,在国家体育总局和吉林省体育局的直接指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快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提升后备人才培养整体水平,推动竞技体育出人才、出成绩,为吉林省体育事业做贡献。

猜你喜欢
体校体育局长春市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登泰山
长春市某雨水调蓄池的工艺设计与计算
奔跑的小浪花
浅谈河北省体育局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2019年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总决赛在广东清远举行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自治区体育局举行“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晚会
光荣榜
长春市吉航汽车维修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