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在孔子学院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2014-12-05 02:42孔梓宁继鸣
东岳论丛 2014年12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信任孔子

孔梓,宁继鸣

(山东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山东 济南250100)

在世界范围推广本国语言传播本国文化是各国语言推广机构共同的目标。作为语言推广机构的重要成员,孔子学院同样将其视为自己的宗旨。在孔子学院运行过程中,资源配置的优劣,关系到孔子学院是否可以良性及可持续发展。孔子学院以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为主旨,将稀缺分散的海内外教学和文化资源整合到同一平台,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需求,从整合后的资源库中提取能够满足需求的相关资源,针对性地提供给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受众。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助于突破现有资源的限制,分享资源和信息,使资源得到高效利用,有效增强孔子学院机构内外的认同度和凝聚力。因此,如何高效配置资源始终成为孔子学院的主要任务。

波兰尼①[匈]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冯刚、刘阳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51-59页。(K.Polanyi)将人类经济生产方式划分为市场经济、再分配经济和互惠经济三类,基于此,社会资源配置关系也存在三种类型——权力授予类型、市场交换类型和社会关系网络,这已得到了学界普遍认可。权力授予类型的资源配置是行政资本作用的结果,权力机构通过强制性权力来安排社会资源的分配,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交换类型的资源配置是经济资本作用的结果,市场依靠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来实现对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社会关系网络的资源配置功能是社会资本作用的结果。社会资本作为一种基于信任的资源配置方式,既不同于政府主导下的行政资本,也有别于市场主导下的经济资本。它通过处于网络内的个人或组织彼此互动,能够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本文从社会资本入手,分析其在孔子学院资源配置中发挥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以期更好地实现孔子学院的使命和功能,增进世界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理解,满足国际社会对汉语学习的需求。

一、社会资本在孔子学院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资源合理配置是孔子学院功能实现的基础。资源合理配置是符合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有效的资源使用,其着眼点在于“有效”、“有用”②引自http://baike.baidu.com/link?url=dOROWA3YnB6nSj0LYn17dlsN7DnBo84ufQ8tT9-IojXswdnkUPUhr0CbTr8ZpL1i。从微观角度看,组织内部有效的资源构成,合理的组织结构,完善的制度等能达到资源配置的合理化;从宏观上看,资源的合理安排能够可持续地满足社会需求。资源合理配置表现为资源来源丰富,针对性强;资源分配的覆盖面广,资源分配结构合理;资源使用效率高。孔子学院资源配置有三个突出特征:第一,中外方共同投入资源,这是由其中外合作模式决定的,也是孔子学院区别于其他语言推广机构最大的特色。孔子学院以中国大学为依托主体,以国外大学及其他机构为基地,充分借助外方的资源优势,整合中外双方优质资源,共同致力于孔子学院的建设和发展;第二,以项目管理的方式配置资源。孔子学院资源配置有相当部分或绝大部分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现的。根据各自定位和发展特色,孔子学院每年会推出不同的项目,主要包括汉语教学、文化传播、学术研究、汉语比赛以及HSK考试等,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借助在当地聚集的社会关系将资源提供给感兴趣的受众;第三,市场需求和权威关注相结合的双重资源分配调节方式。孔子学院资源服务的对象包括大中小学、政府、商界、社区及其他社会公众等不同群体,根据这些受众的实际需求,孔子学院会在市场规律指导下有针对性地提供资源,满足社会需求的项目能够获得更多资助,相反,不被受众认可的项目无法获取任何资源。孔子学院按照市场规律配置资源的同时,也会特别关注重点地区和重点对象,为其投入更多资源。总之,孔子学院在配置资源过程中形成了以中外合作双方为投资主体,以项目管理为配置手段,以市场和权威为双重调节方式的资源配置模式。

孔子学院在配置资源过程中面临很多挑战。首先,孔子学院配置资源是在不同文化语境下进行的。孔子学院分布在120个国家(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对资源需求不同,教学和文化资源需要与不同文化传统对接与交流,使其更符合跨文化语境,针对性更强;其次,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根本上推动了孔子学院海外蓬勃发展,但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海外关于“中国威胁论”的论调时有响起,孔子学院在全球迅速增长的态势也引发了关于“中国文化入侵”的猜测。海外对汉语和中华文化的需求逐年增加,海外公众在主观上愿意接纳多元文化,但客观上对他国文化仍存有顾虑;再次,作为一个以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为主题的合作组织,孔子学院的资源主体是汉语和中华文化。语言具有工具性和文化性的双重属性,语言的文化属性使得语言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联系在一起,语言和文化资源的配置难以通过市场和行政的手段进行推动,更容易出现“市场失灵”和“行政失灵”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资本能够在语言和文化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独特优势。在科尔曼(J.S.Coleman)看来,社会资本是“个人拥有的社会结构资源①Coleman,James S.The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Cambridge,MA: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0:302.”,基于此,本文将社会资本界定为个体或组织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给他们带来的结构性资源。在帕特南(R.D.Putnam)看来,信任是社会资本的核心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②[美]罗伯特·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王列、赖海榕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95页。”,能够通过推动协调行动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他通过对意大利改革进行的长达20年的调查研究充分证明了社会资本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手段的有效性。社会资本配置资源既不同于政府主导下的行政资本,也有别于市场主导下的经济资本,它通过加强社会网络内个体或组织之间的互动、互惠和互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社会资本一旦形成便会对孔子学院资源合理配置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动员孔子学院发展所需的资源。教学和文化资源是孔子学院发展的基础,优质的资源总是稀缺有限的,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对孔子学院而言,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获得这些稀缺资源。获得稀缺资源的途径有两种:第一种是个体或机构通过某种渠道占有资源,但资源本身是稀缺有限的,获取资源有时不仅需要极高的社会成本,而且缺乏成功的保障。此外,任何一个机构都不可能具备发展所需的所有资源。因此,高成本、高风险促使人们寻求另一种相对稳妥、可靠的捷径。另一种资源是潜存于社会关系网络之中的。这类资源是组织成员长期互动的结果,是机构内外社会网络相互嵌入的最终体现。这些资源主体将资源部分或全部嵌入到机构形成的社会网络当中,它不为某个人占有,而是为组织共同体共有,具有社会性。社会资本能够推动个体或组织与其他能够支配社会资源的个体或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使这些个体或组织能够放心地将资源嵌入到社会关系网络中,通过与这些个体或机构的互动,获得社会网络中的资源,实现关系型融资。

第二,提高孔子学院资源的配置效率。资源配置过程应该遵循一个原则是“利益最大原则”,即由预期收益决定资源投入规模和方向③刘冠生:《城乡资源配置原则探析》,《东岳论丛》,2006年第6期。。社会资本恰好能够通过降低成本满足这一原则。一个社会资本丰富的孔子学院,拥有建立在长期信任与合作互惠基础上的社会关系网络,网络成员之间传递资源和信息的渠道顺畅,在资源流动过程中,可以节省判断信息和资源可信度、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等的成本,减少一些烦琐的环节,使有限的教学和文化资源随着重复使用而不断增值,这种情况下,往往能够更容易取得预期的效果,提高孔子学院资源配置效率。

第三,促进对孔子学院资源的理解和认同。以信任为核心的社会资本有助于促进孔子学院公共精神的形成,增强多元文化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孔子学院所在的海外社会是由多个文化共同体组成的。孔子学院社会网络就像是一根纽带,把不同文化联系在一起,在这个纽带的作用下,不同文化之间充分交流,反复磨合,互动越频繁,就越有可能为了共同利益而合作,越有助于形成对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尊重、理解和认同,凝结成孔子学院公共精神的积淀。这种孔子学院公共精神作为一种社会网络的价值规范,调节和引导个体和组织的行为,使不同文化之间相处更加融洽,凝聚力会显著地增强,增强了孔子学院在不同文化语境下抵御风险的能力,能快速有效的识别、评估风险,迅速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从2012年的美国签证风波①2012年5月美国国务院发布了一份指令性公告,提及持“教授”身份在中小学执教的中国教师必须在6月30日前离境。在中方就此做出回应之前,大概一个星期内,大约37所美国大学的校长向美国国务院提出抗议,认为这是干涉大学的自主权,大学有权决定自己的事务。在美国社会各界的压力之下,美国国务院于5月25日再次发布一份修订公告,承认8天前的原指令“草率而不完整”,并澄清大学须为中小学任教的访问学者提供担保,若在6月8日之前报告国务院,这些教师将无需在6月30日前离境;同时明确表示,孔子学院符合联邦法规,不需要认证。可以看出,孔子学院在美国发展的这几年里,深入民间,促进了中美文化交流,使得美国民众真正受益,积累起一定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提高了美国社会对孔子学院的认同和理解,在孔子学院面临风险时,使他们结成一个整体,加强了共同抵御风险的能力。可见,以信任为核心的社会资本有助于组织内成员共享规范,增强组织内聚力和成员归属感,达成相互的理解和认同,形成一种整体性社会秩序,从而推动多元文化和谐与社会稳定。

二、孔子学院社会资本配置资源的实现路径

社会资本动员和配置资源是通过社会网络内的个人或组织彼此互动实现的。“处在一个网络结构之中的个人或组织通过频繁的接触、互动,通过惯例、制度性规范等,彼此之间建立起义务与期望,形成各种信任关系,从而能够动员互动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社会资源,最终实现对资源的配置②钱海梅:《社会资本:基于信任的资源配置方式——兼论社区治理中社会资本的运作机理》,《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第2期。”。

孔子学院采用中外合作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国内和国外的机构共同承办孔子学院,这种合作关系形成了孔子学院核心社会网络。这一核心网络中教育机构占到90%左右,包括了国内200多所高校和教育部门,以及海外400多所高校或教育机构和500多所中学。孔子学院在开展教学和文化传播活动过程中,与海外的文化机构、教育部门、社区、商界等之间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在核心社会网络之外又形成了辐射社会网络。核心社会网络和辐射社会网络共同组成了庞大的国际化社会网络平台。孔子学院社会网络成员随着项目的运作而互动,社会资本在网络成员互动过程中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具体来看,社会资本影响孔子学院资源配置主要有三种路径:

第一,基于约束合作机制的实现路径。孔子学院采取的中外合作模式是一种制度性安排,这种安排要获得中外合作双方国家法律层面的一系列批准和认可,才能实现从分散零碎的海外汉语教学向有组织的制度化教学文化实践转变。在中外合作框架下,孔子学院严格遵守《孔子学院章程》,合作双方签署协议,并按照协议规定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按照规定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及预算,并报理事会和总部审批。获得总部批准的年度项目由中外双方共同筹措经费,双方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在资源使用过程中也有多层把关,既有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制定的文件进行规范,也要执行孔子学院总部出台的专门管理办法,还要接受中外双方共同组成的理事会和院长的监督和管理。这种资源配置方式最重要的在于有可靠的制度作保障。这样,中外双方能够形成稳定合作关系,放心地将资源嵌入其中,并推动资源在制度框架中有序流动。

第二,基于投资回报机制的实现路径。科尔曼(J.S.Coleman)曾指出,社会行为者之所以愿意将部分权力交给他人,是因为他们预期这样的行动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利益③[美]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邓方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61页。。孔子学院在利用社会资本配置资源过程中,互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互惠规范作为社会资本所持的固有理念,是一种对称性的关系,它向人们指明了什么样的行动是符合传统或正确的。通俗地讲,即我现在这样对你,希望你或者他人能够相应的回报我④寇东亮:《社会资本的伦理意义》,《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7期。”。十年间,孔子学院满足当地对汉语和中华文化的资源需求的同时,在海外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在社会资本影响下,孔子学院与当地社会建立起相互之间的义务与期望,按照网络结构形成的互惠规范开展合作互动,推动资源在社会网络中流动。

第三,基于心理认同机制的实现路径。社会资本除了借助社会规则、制度约束或共同协议等方式影响资源整合和流动之外,它所引起的心理上的相互依赖性也会对资源配置产生作用,这种心理上的相互依赖性表现为基于个体关系、感情等产生的心理认同。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校长西德尼·麦克斐(S.Mcphee)对中国的关注和情感源于其15年前的首次访华。从1999年至今,他先后访问过95个中国的省市村镇,结交了很多中国朋友,出版了《一位美国大学校长眼中的中国》摄影集。他向家人和朋友介绍中国,目前他的女儿在中国当老师。在麦克斐的建议下,2010年中田纳西州立大学设立了孔子学院,并在孔子学院建设发展过程中,亲自推动孔子学院与当地中小学合作,向中小学生推荐中文教学项目,告诉他们学习汉语的好处,邀请小学生、父母和社区的老师访问中国,邀请田纳西州长访问中国,让政治家们了解到孔子学院的重要性,并获得他们对孔子学院的支持。文化相似性是心理认同机制的重要内容⑤庄国土:《文化相似性和中泰关系》,《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正是由于西德尼·麦克斐本人对中国、中华文化和孔子学院的认同,使得他主动发动自己的社会关系,将汉语和中华文化资源扩展到当地更大的范围。

三、孔子学院社会资本配置资源的核心

孔子学院社会资本配置资源的三种实现路径有个共同特点,即社会资本对资源的配置是基于信任实现的。信任是社会资本的核心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基于福山①[美]弗朗西斯·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彭志华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第30页。(F.Fukuyama)的定义,本文将信任界定为个体对他人释放出的善意,使个体愿意进行资源交换以满足双方共同的目标。信任是在制度、社会关系和资源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愿意维持现有关系并开展更多互动,愿意投入或获取更多资源,愿意提供更为宽松的制度环境。

不同社会资本配置资源路径所依赖的信任基础不同。信任的分类众多,划分依据和标识类别各不相同。由于社会关系网络是孔子学院社会资本配置资源的基本载体,因此,本文参照萨皮罗、谢帕德和柴拉斯基②Shapiro,Sheppard,Cheraskin,Business on a handshake.Negotiation Hournal,1992,8:365-377.(Shapiro,Sheppard,Cheraskin)对信任的划分标准,从社会关系的形成过程出发,将孔子学院在资源配置过程中产生的信任分为威慑型信任、了解型信任和认同型信任三类。

第一,威慑型信任。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资本通过惯例、制度性规范等建立起义务与期望,这类社会资本认为信任是建立在有效的惩罚机制上,这种机制使得合作双方违反合约的成本非常高。双方都认为对方违约的可能性很小,并因此而促成合作行动。荷兰教育部2013年底决定,自2015年起正式将中文纳入为荷兰中学第二外语的选修语言之一。那些开设了中文课程的中学,学生在选择英语作为第一外语进行学习之外,还可以选择法语、德语或者中文作为第二外语进行学习。该政策出台之后,很多当地的中学纷纷找到莱顿大学孔子学院,请孔子学院的教师到其中学开设中文课程。

第二,了解型信任。这种信任类型是个体重复互动的产物,是建立在参与双方的理性选择基础之上的。合作一方从以往的互动经验中判断对方的信誉,并决定是否建立信任关系。了解型信任“有助于互惠规范的建立,促进个体之间为追求共同利益而合作③Rousseau,D.M.,Sitkin,S.B.,Burt,R.S.and Camerer,C.“Not so different after all:a cross-discipline view of trust”,in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Vol.3,1998,p.393-404.”。这种信任类型在当前孔子学院中非常普遍。以法国布列塔尼孔子学院为例,该孔子学院成立之前,当地的中法友协已经运行了十几年,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在当地积累了丰富的资源,该协会以中高级汉语教学为主攻业务范围。孔子学院在当地成立之后,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与当地已有的汉语教学机构建立起合作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孔子学院总结出一套与当地同类机构和谐共存的方法:双方通过协商提供不同类型的课程,在组织活动、开展项目时共享资源。这种友好共生、互惠双赢的合作思路让当地充分了解孔子学院并不是一种威胁,它们的成立反而能给当地的机构带来新的资源新的活力,为孔子学院赢得了当地其他汉语培训机构的信任。

第三,认同型信任。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心理认同理念替代传统的身份认同理念,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原则④韩愈:《真实性原则”显性化策略与“党性原则”隐性化策略的统一——国际传播中传媒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这种信任一般建立在血缘关系、社会关系等基础之上,有着紧密的相互依赖性,呈网状分布。如认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资本依靠“感召性权威”和“传统权威”向当地社会进行动员,出于对其个体的人格信任和对于“能人”及传统权威的认可,给予不同程度地信任。

在孔子学院发展的不同阶段,这三种信任类型能够发挥作用的程度也有所差异,表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作为一种制度存在,孔子学院是在政府支持下建设的,因此,在初始阶段,威慑型信任发挥主要作用;随着项目的不断深入,孔子学院广泛吸收社会力量,开展互动和交流,逐渐建立起了解型信任,信任在这一阶段有了明显的可预测性,也不易受到破坏;随着了解的不断加深,会产生认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认同型信任,在此,信任的存在已经演变成当事人对他人意愿的高度理解及认同。孔子学院三种信任类型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威慑型信任有助于了解型信任和认同型信任的生成;了解型信任和认同性信任之间也会相互转化;了解型信任和认同性信任增多,又会进一步推动威慑型信任的加强。三种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会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加速孔子学院功能的实现。

总之,社会资本的存在,增加了孔子学院与利益相关方之间的相互信任,使其结成一个网络共同体,并作用于资源配置过程中,使得孔子学院资源来源更加丰富,资源针对性更强;资源覆盖面广,流动更加顺畅,资源分配更加合理;资源使用效率高,能够持续有效地满足社会对于汉语和中华文化的需求,推动其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有助于孔子学院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信任孔子
孔子的一生
历史财务信息的资源配置功能——以苏宁云商为例
孔子的一生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信任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