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平 于晓梅 张丽君
·药物与临床·
氟芬那酸丁酯联合硝酸咪康唑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观察
曹玉平 于晓梅 张丽君
面部脂溢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红斑,脱屑,瘙痒为主要特征,易复发、不易治愈。我们于2012年6月至2012年11月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商品名布特软膏,同联集团沈阳抗生素厂生产)联合硝酸咪康唑乳膏(本院自制)治疗30例面部脂溢性皮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对象:本院门诊患者90例,均符合面部脂溢性皮炎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16例,女74例;年龄18~65岁,平均25.3岁;病程2个月至12年,平均1.5年。将90例患者分为3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4例,女26例,平均年龄24.5岁,平均病程1.6年;对照1组:男6例,女24例,平均年龄25.2岁,平均病程1.4年;对照2组:男6例,女24例,平均年龄26.2岁,平均病程1.5年。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排除标准:伴有肝、肾、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妊娠和哺乳期患者;治疗前4周内曾口服或外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非甾体药物、抗真菌药物者。
2.方法:观察组:先将硝酸咪康唑乳膏涂于患处,随后涂上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每日2次;对照1组:硝酸咪康唑乳膏每日2次涂于患处;对照2组: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每日2次涂于患处。3组均用药2周停药。于治疗前、2周、4周(停药2周)后随访,观察记录皮疹及自觉症状。
疗效判定:参考湿疹EASI评分标准,用4级评分法评价症状及体征:①红斑:0分为无红斑;1分为淡红斑;2分为明显发红;3分为颜色鲜红或深红;②鳞屑:0分为无鳞屑;1分为局部轻度脱屑,细小鳞屑为主;2分为多处可见薄鳞屑;3分为大多数部位较厚鳞屑;③瘙痒:0分为无痒感;1分为轻度,不烦躁;2分为中度,尚能忍受;3分为严重,不能忍受。各项评分之和为临床积分,最高评分为9分。以疗效指数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痊愈为疗效指数≥90%;显效为90%>疗效指数≥60%;有效为60%>疗效指数≥20%;无效为疗效指数<20%。有效率以痊愈率加显效率计算。
3.统计学处理:SPSS11.5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3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用t检验;3组间有效率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3组症状体征积分均数比较见表1。观察组及两个对照组在治疗前、用药2周后症状体征积分均数均下降,但观察组较两个对照组下降更明显,而对照2组较对照1组下降明显;3组在停药2周后症状体征积分均数均略有上升。
表1 3组症状体征积分均数比较
表2 3组疗效比较[例(%)]
2.观察组有效率最高(83.33%),其次为对照2组(60.00%)和对照1组(43.33%),见表2。3组有效率比较:观察组(83.33%)优于对照1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4,P<0.005);观察组(83.33%)优于对照2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2,P<0.05);对照2组(60.00%)优于对照1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P<0.05)。停药2周后,患者症状体征评分均略有回升。
3.不良反应:观察组2例、对照1组3例、对照2组3例出现不良反应,均为搽药后局部有轻度刺痛、烧灼感、干燥、发红等,均可耐受,继续治疗数日后消失;各组均未发生系统性不良反应。
研究表明,成人脂溢性皮炎发病与马拉色菌感染,激素,皮脂腺活性,免疫状态,皮肤屏障损伤等因素均有关。目前常用的外用药有糖皮质激素类、抗真菌类、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药物。由于糠秕马拉色菌与脂溢性皮炎具有高度相关性,抗真菌感染为主要疗法之一,但单用抗真菌疗法的有效性报道不一。本研究显示抗真菌组总有效率仅为43.33%,提示单纯抗真菌治疗不足以有效控制脂溢性皮炎。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该药在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疗效方面与丁酸氢化可的松相似,有效率接近,但没有糖皮质激素药外用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多毛、依赖性等副作用。本文中,观察组是氟芬那酸丁酯与硝酸咪康唑联用,疗效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013-05-24)
(本文编辑:吴晓初)
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4.01.022
116021大连市皮肤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