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新强
在数学课例教学中,运用化归法的频率很高。所谓化归法,就是借助一定的媒介,将教材内容进行转化,通过对媒介体的认知实现教学内化的软着陆。化归法的成功使用,可以将复杂的、深奥的、抽象的数学问题简单化、浅显化、具体化。课例教学化归法的运用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要处理好化归法的选择、运用、拓展等技术环节。
一、选择化归,注重内容契合度
数学课例教学要成功引导学生思维进入数理环境之中,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找到学生认知和教材内容的契合点,深度挖掘二者之间的联系中介,并对中介媒质进行研究分析,实现由此及彼的思维迁移,成功运用化归法,实现教学目标。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美妙的“杯琴”》是结合“升和毫升”的学习安排的实践活动内容,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制作欣赏“杯琴”,感知容器相关数学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专门准备了一组装水的杯子,并当堂演奏了一首曲子。学生听得兴趣盎然,教师鼓动学生找类似器具。学生将能够盛水的器具都找来,洗脸盆、茶缸、饭碗、各种瓶子,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学生将这些器具分别进行装水敲击实验,教师收集实验结果,学生纷纷呈报实验结果:同样的容器,装水越多,发出的声音越低;不同的容器发出的声音不一样,与装水多少也有关系;敲击时用力大小也会导致声音变化。
上例学生从实践的乐趣中感知了数学的别样风采,并在演奏中对容器大小、装水多少有了更直观的感知。教师让学生找其他容器进行装水实验,这些容器同样发挥了化归的作用。这堂不像数学课的数学课,给学生带来的不只是游戏般的快乐,也对数学乏味的固化认知形成冲击,原来数学也能够上成音乐课,这种跨学科的化归课例教学让人感觉耳目一新。
二、运用化归,注重桥接主客体
数学课例教学不能没有引导,但也不能只靠教师讲解,需要利用好化归法,引出化归中介为教学所用,尽快实现主客体的自然衔接。在具体操作化归法教学时,教师需要设计教学程序,预设主客体衔接点,让化归操作顺利归位。
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准备了三角板、量角器、点子图、剪刀和一些三角形纸片。为让学生能够得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个结论,教师和学生展开了互动。
师:书上说,无论什么三角形,三个内角加起来,都等于180°。我对这个结论持怀疑态度,这可能吗?三角形大小不一样,三个角度数不一样,怎么三个内角和就是180°呢?我这里准备了一些工具,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证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呢?
生1:找几个不同的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它们的内角,加一加不就知道了吗?
生2:将不同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看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角。
师:同学们的设想很有道理,现在找几个同学来进行现场操作,看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生1:我用量角器量,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度数加起来都是180°。
生2:我将不同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当然也是180°。
生3:老师,我将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直角,这样也可以推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用不同方法验证了这个定理。如果知道了三角形一个角的度数,其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呢?如果知道了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第三个角的度数能够推算出来吗?
生:(学生讨论、推演)知道三角形一个角的度数,其他两个角的度数无法确定,知道一个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第三个角的度数等于180°减去两个已知角的度数。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将化归法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来操作课例解读,并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验证,学习效果自然很好。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是认知主体;直角、平角和相关操作工具都属于客体,将客体搞清楚了,主体结论自然获得验证。
三、拓展化归,注重认知连贯性
数学课例教学强调学生认知的连贯性,当学生能够运用已有认识对课例进行推演时,教师需要排除学生的认知障碍,确保学生认知的连贯性,化归法操作才会能顺利进行。小学生数学概念认知比较单纯,抽象思维还没有真正成型,教师在课例引导时,要对学生认知途径进行判断,并采取有效方法加以疏通清理。
在学习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相关内容时,学生需要掌握直角、锐角、钝角、平角等概念,还要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个定理。这些三角形常识构成课例化归客体,如果学生掌握得一知半解,就不能保证化归法的运用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认知体系进行梳理和评估,特别要考虑班级中下游学生的实际学力。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抽查,掌握学生的认知深度,这样才能确保运用课例探讨化归法的实际效果。
数学课例教学化归应用,应该是所有数学教师的基本能力。在运用化归法对课例进行解析时,我们要注意平抑对教材内容特点认知的差异性,消除对学生占有认知资源存在的误判。特别是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课例教学时,要针对性使用化归教学法,给每一个学生带来一定启发和触动。学生认知和教材文本契合度提升,化归教学法就可以顺利实现“软着陆”。这对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