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本忠
(吉林省和龙市人民医院,133500)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是我院2012-01—2013-01收治的80例择期手术患儿,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4.8岁;体质量9~43 kg,平均23.9 kg;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质量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于术前8 h禁食,术前3 h禁饮,同时两组患儿均行0.02 mg/kg阿托品肌肉注射治疗,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并利用多功能检测仪对患者心率及平均动脉压进行监测,给予患儿2.0 mg/kg氯胺酮静脉注射进行诱导麻醉。对照组患儿采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即利用微量泵输注100 mg氯胺酮及200 mg丙泊酚,输注速度应以患儿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将其控制在4~8 mg/(kg·h);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行芬太尼麻醉,即在手术前利用微量泵给予患儿静脉推注1~2μg/kg芬太尼治疗,若手术时间较长则可适当追加1μg/kg芬太尼,并对两组患者HR、MAP、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展开χ2检验,计量资料展开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HR、MAP情况对比 两组患儿麻醉前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15 min及苏醒时观察组患儿的HR、MAP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1)。
2.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40例患儿中2例发生体动现象,1例发生呕吐现象,其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40例患儿中4例发生体动现象,2例发生呕吐现象,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5.0%,观察组明显低于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儿HR、MAP情况对比
由于小儿对疼痛的耐受性较差,在手术时往往不能很好地进行配合,因此,通常需要进行全身麻醉。现阶段临床上通常将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对小儿进行静脉麻醉[1],然而该麻醉方式虽可有效增强麻醉效果,减少部分副作用,但其仍存在镇痛不全、控制性不良、需多次追加剂量等多种不足之处,且极易导致患儿出现体动、恶心呕吐等现象[2]。因此,临床上仍需探讨更加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氯胺酮是一种具有镇痛效果的静脉全麻药,其可选择性的对患者丘脑内侧核进行抑制,并且可对脊髓网状结构束的上行传导进行阻滞,并可兴奋边缘系统。同时该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阿片受体也有一定的亲和力,且该药具有起效快等特点[3]。因而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丙泊酚是现阶段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新型、快速、短效静脉麻醉药,其在麻醉诱导、ICU危重患者的镇静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该药还具有起效快且平稳、术后不良反应少等优点,然而该药物的镇痛效果较差,因而不适于单独使用[4]。因此,临床上逐渐开始探讨麻醉联合方案从而有效地提高麻醉的平稳性。
而瑞芬太尼则属于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的一种,其可在血液及组织中被非特异的酯酶降解,且该药物的产物无药理活性。另外该药物还具有起效快、药效时间短、不受肝肾功能影响、可控性好等多种优点,因而是一种理想的麻醉药物。将其与丙泊酚复合使用可发挥良好的协同作用,且停药后两者的血药浓度下降速度相当,因而合理地对两种药物进行复合使用可有效地提高麻醉效果[5]。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的HR、MAP、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就说明小儿手术中使用氯氨酮、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可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患儿血流动力学较稳定,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暴桂萍.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的效果评价[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3,25(5):577-578.
[2]任广民.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265-266.
[3]王莉.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13,34(5):657-659.
[4]徐振庆.氯胺酮、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小儿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31-32.
[5]孟凡凤.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用于颅脑手术的麻醉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171-172.